喜乐鱼胶场

 

  黄鱼胶富含粘性蛋白、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素有“海洋人参”之美誉,其营养价值之高,远胜于黄鱼本身。

  听外婆讲:“曾经有一年,东海龙王推倒庄,岱衢洋大黄鱼漾漾动,随手抲上来的黄鱼堆积如山,但劈鲞工却难以招募,人手严重不足。船家和厂家万般无奈,只能取其鱼胶,将整篰整篰取过胶的大黄鱼倾倒在山嘴头的海边,来自大海,重归大海。唉!鱼满为患,人手稀缺,多少可惜!‘罪过’二个字,已无需多讲。”鱼胶的珍贵可见一斑。

拍摄者      作者本人

  外婆有一张特别的桌子,长100公分,宽90公分左右,能容二个人面对面坐下,不会脚碰脚。外婆说:“这是拔鱼胶的专用桌子,用杉树做轻巧,方便搬运。”

    每次见到一位穿蓝色工作服的大叔来家客气地对外婆说:“阿姨!别忘,后天去呀!”外婆就将鱼胶桌、白布片、碌柱拿出来重新清洗晾晒,阿俊便知道外婆和五姨要去鱼胶场做生活去了。

    阿俊自小由外婆带大,外婆走到哪里,阿俊便跟到哪里,唯有去鱼胶场,外婆从不带他去,说鱼胶场不是小孩玩的地方。

    因此,阿俊每次路过鱼胶场,看见高高的围墙,粉色洋瓦的屋顶,只有洋生忙时才开启的大门,总是充满了好奇。他经常透过门缝窥视,只能看到部分干净、整洁的石板地和洋瓦房子的一角。这座满是诱惑力的神秘房屋,阿俊对它充满了神望:有朝一日一定要进去看看。

    鱼胶场南面的东沙小岭墩水库脚下,有一座四四方方用石块高筑、从水库引流下来的蓄水池,两侧地面各镶嵌着两口圆圆的水井,供人们取水、洗衣之用,也给鱼胶场的用水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东沙当时大小鱼厂好几家,这家鱼胶加工场最大了,他们将采集来的鱼胶集中于此,进行精细加工。

    阿俊就读学校对面,便是鱼胶场的后门。读书了不是小孩啦!放学后,阿俊叫上弹糊眼阿龙,溜进后门。

 

拍摄者  作者本人

东沙有句老话:“河步坎上看媳妇,鱼胶场里看婆婆。”意思是:在河里洗衣服的都是剖鱼鲞的年轻媳妇,鱼胶场里剥鱼胶的是上了年纪的婆婆。

    阿俊进去后只见左边一排厂屋内,人头黑鸦鸦攒动,婆婆、嬷嬷们手动嘴不停,叽叽刮刮声一片。

    坐在外边的隔壁小嬷嬷,有一张精致的鹅蛋脸和笑盈盈的大眼睛。她一边剥鱼胶一边歪下脑袋,用手臂,轻轻擦拭额头上冒出的细汗。见阿俊和阿龙进来,惊喜一笑:“哎呦!二个小顽走进来好看难看差多少啊!”旁边四嬷嬷随口接:“勿像爹勿像娘,倒像门口卖蟹酱”

    小嬷嬷用手肘轻轻触触四嬷嬷:“说轻点,说轻点”。

    “小阿婶,您家小孙子来了。”四嬷嬷扭头向里屋喊了一声。

    阿菩站起身来向阿俊招手,阿俊挤到阿菩身边,静静地看着她劳作的样子。

    鱼胶加工,讲究的是干净、整洁,加工后的鱼胶要不带一丝杂质。如果未将血膜或油膜清理干净,鱼胶在干燥后会变得油腻发黄,甚至腐败变质。

    剥鱼胶是一项耗时的密集型劳动,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细心,人人皆可坐下工作。

    阿菩坐在竹椅上,前面有只倒扣的洗鲞桶,上面放只盛水的木盆,一块木板盖住四分之三的盆,板上分别放着已剪开的鱼胶、干净的抹布和已剥好的鱼胶。阿俊看着阿菩先剥掉裹在鱼胶外面的黑油膜,然后摊在木板上,手指在盆里蘸一点水,在鱼胶内膜上轻轻一搓,整张血筋内膜便迅速揭起剔除。

    阿俊见状也拿起一条鱼胶,细心地剥去其外面的黑衣,感觉指尖微微发腻,便很自然地将其置于木盆中,轻轻洗涤起来。

    “哎哟!”阿菩连忙从水中捞起鱼胶,悄声说道,“这水是蘸手指用的,不是洗鱼胶的,鱼胶吸水会发泡烊掉的。”急忙擦擦手,从怀里掏出2分钱:“给!买糖吃去,与阿龙快快回家!”

    蓝色工作服的大叔,四处巡检,一会儿拿起水管为木盆换水,一会儿托着一只竹匾,将刚剥好的鱼胶收进又立即送出去。

    “哇!看哪!介大一条大鱼胶!”坐在西南角的阿龙阿姆惊喜地叫嚷着,很自豪拿起一条足有七寸长的大鱼胶展示给大家看。

 

摄影  作者本人

众人抬起头,脸如翻牌般迅速转向西南:

    “喔哟!真大!”

    “这得有几两重啊?”          众人纷纷论斤估两:有猜一两,有说二两,更有甚者说是三两,并鼓动大叔前来称重。大叔最终拗不过大家的请求,拿来小秤一称:二两半。

      一阵惊叹,婆婆、嬷嬷们开始猜起这条黄鱼的大小和雌雄来,有人说:五六十公分长总有的;也有人说:有三四斤重;有的说:质地如此致密、肉膛如此厚实,定是条雄性大黄鱼!也有人说:鱼胶如此宽大,应是带籽的雌性黄鱼。争论不休,最后大叔给出鉴定:肉质肥厚、质地致密发亮,是条雄性大黄鱼。 

      陆续有人拣出几条比“二两半”稍逊一筹的鱼胶,大叔将它们集中在一只竹匾中。“能拣出这么多大鱼胶,昨天肯定又捕到大网头了。”婆婆、嬷嬷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纷纷向大叔建议:“品相如此之好,做片胶吧,做长胶可惜了”

    相较于剥鱼胶的热闹喧嚣、叽叽喳喳,充满鱼腥味的气息,拔鱼胶则显得格外宁静优雅。

  在庭院背阴处,摆放着一排桌子,桌上、地上一尘不染,鱼胶的洁净程度直接关乎其品质的等级。

  十几位婆婆、嬷嬷两两相对而坐,她们的头发用木槿树的刨花水俨抹过,乌黑锃亮,梳得光溜溜一丝不乱。为防止袖口拖邋遢鱼胶,大家都穿着黑色、月白兰、淡灰色、碎小花各色中长或短袖上衣,暗中较靓,整洁、漂亮,尽显风姿。

    拔鱼胶是个技术活,工艺极为讲究,也是整个黄鱼加工链中最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环节。

  “剖鲞工要等,拔鱼胶要请”可见拔鱼胶能手的稀缺。

    外婆是拔鱼胶的高手,她先将一块长约150公分、宽约90公分、洗得雪白的白棉布依着桌子边沿的中点为准则,推摊平整。剥好的鱼胶要不燥不湿,湿度正好,便于拔拉。见她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先将一些二三寸长的鱼胶拔到一尺多长作基础粘牢,然后将一些残缺不全、零头斜角的鱼胶,根据不同的宽度和长度拔开,按不同形状一片一片细心拼凑粘接搭牢,要拼得厚薄均匀又不能有裂缝、堆积和破洞,边际线条要顺直挺拨。经过一层层精心粘搭,将鱼胶拼成长100厘米、宽10厘米的长条,翻起白布四边紧紧裹住,然后由专人送去擀压。         

    阿俊出神地看着外婆拔鱼胶,好奇地问:“鱼胶做成这样子,有什么用?”外婆说:“是卖到上海,做明胶的”。趁着换胶布的空间,外婆扭头再次叮嘱:“阿俊乖!不要往大屋里去,早点回家”。

      阿俊好不容易混进了鱼胶场,当然要看个够。趁人不注意便带着弹糊眼阿龙溜进了大屋。

        大屋进门处有几间小房子是专门用来擀压鱼胶的,里面有人在工作。瞧见五姨和敏姐姐一人一桌,在桌子上双手握住碌柱的杆子使劲来回滚动,从不同的角度辗压着包着布的鱼胶,这种工艺称为“碌鱼胶”

  碌柱是用一段长约20公分,直经约15公分的圆柱重木做成,中间有孔可以穿过3一40公分长的擀杖,方便双手分别掌握。碌鱼胶是个力气活,大多由年轻女孩和青年媳妇来完成。由于持续不断地用力碌压、来回滚动,累得汗珠滴在胶布上,大家脸上都红朴朴的。

    这种纯手工持续用力的擀压,能使粘合的鱼胶更加牢固、均匀。

    鱼胶经过这些精细的加工程序,使原本大小不一、厚薄不匀、零碎残缺的鱼胶成为规格整齐、品相姣好的产品。成品的长胶在对准阳光下照看时,厚薄均匀,边线顺直,浑然天成,毫无人工修饰的痕迹,这才是上等品相的好胶。

拍摄者      作者本人

  五姨见阿俊进来,连忙说“俊呀!快回家,不要到后门去!”阿俊听是听到了五姨的话,但脚步却停不下来,被大屋后门的光亮深深吸引。

    大屋像礼堂那么大,但窗户不是安在墙的中间,而装在高高的屋檐底下,里面光线暗很多。空气流通畅快,比外面凉快不少。屋里摆放着许多树杆一样的木架子,下面有稳稳的四只脚,树干上钻有许多小孔,原来这里是一个阴雨天晾鱼胶的晾房。

    阿俊顾不上细看,直奔后门而去。

      门外是个开阔的晒场,长长的青草可以没过阿俊的半身。一排排小树似的木架子高高低低插上了的木杆,上面挂满了一条条长长的鱼胶,看上去就是一片白花花的鱼胶林。

拍摄者    作者本人

  阿俊目瞪口呆:这是什么呵?太好看了!那瓷白色的长胶,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珍珠般的光泽。那光泽温润而柔和,如同晨曦初照下的海面,波光粼粼,那么耀眼。在阳光里,宛如一条条飘带在微风中轻轻摆动。

    阿俊和阿龙呆在门口挪不开脚,不敢动。那满晒场的鱼胶林让阿俊感到敬畏和震憾:这得有多少条大黄鱼,才能铺满这个晒场?

    阿俊的脑子里飞快闪过:“墙外的蓄水池、墙内的鱼胶林;蓄水池、鱼胶林……”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肉林酒池”……。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他们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中,忘却了外界的喧嚣与纷扰。

      一双大手悄悄地分别拎起了阿俊和阿龙的后领,边走边说:“侬俩小居,如果奔进晒场去,把我的鱼胶推间倒,那该一晒场的鱼胶退过嘞!”“你们爹娘二三年的工资都不够赔”拎到后门外,关上大门,扬长而去。

    只有小狗、小猫才会被人拎了领墩毛,一副死样。阿俊今天被大叔拎了后领,想想来气。士可杀不可辱,一定要出口气。于是便对弹糊眼阿龙说:“那个大叔是不是纣王?四嬷嬷是不是妲己?”阿龙点点头翻翻眼睛表示同意。“那我们怎么说?”于是,二人扒着门缝大声喊道“纣王路上碰妲己,万里江山随便其……” 连喊三遍,心头畅快不少。

    鱼胶场的每一片鱼胶都蕴含着大海的故事,记录着渔民们的辛勤与智慧。

    拔鱼胶不仅仅是一项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

    婆婆、嬷嬷们脸上的专注与满足,她们的巧手赋予了鱼胶新的生命。在这片小小的天地里,她们是技艺的传承者,更是美好画面的创造者。她们不仅收获了物质上的满足,更收获了精神上的愉悦与自豪。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839评论 6 48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543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116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7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84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1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16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53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58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07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17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56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2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15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39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78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77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