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中秋,再过一个“十一”,就可以吃到今年的新大米了。
对新大米的期待,年年如此。
尤其是几乎可以嗅到了稻粒儿磨开了壳儿的一瞬间,散发出来的那种新大米,才有的清香,借着一阵阵秋风,从村民的磨房里飘过来的时候,就更加急不可待了。
前几天,被懂行的网友科普了一把才明白,之前,每天在吃的那种大米粒儿上缺了一个角儿的大米叫精米。
也就是说,我们的饭碗的每一粒儿大米,都是一粒粒被加工过后,去除了谷壳米皮和胚芽之后,并不完整的一粒大米。
那么问题来了,一粒完整的大米为什么会在加工过程中,被干掉一个角儿?
被干掉的那个角叫什么?
不𢤦就问。
现学现卖哈:
被干掉的那个角,原本呆得好好的“主人”,叫胚芽。
至于为什么在加工过程中,活活被干掉,也是有原因的。
归纳起来有四:
一是口感需要。
保留胚芽的大米口感相对粗糙,而去掉胚芽后,大米的口感更加软糯、细腻,更符合大多数消费者的口味偏好。
二是便于储存。
胚芽中含有较高的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这些成分使得胚芽容易变质、生虫,也容易吸引微生物聚集、繁衍。去掉胚芽后,大米的保质期得以延长,更有利于储存和运输。
三是加工工艺限制。
现代粮食加工过程中,为了追求大米的外观品质和加工效率,通常会采用精细加工的方式,这一过程中,容易导致胚芽的去除。
四是迎合市场需求。
精白米经过不断打磨抛光后,外观看起来更加洁白、光亮,更能吸引消费者购买。市场上主要销售的也是这种去掉胚芽的精白米,消费者的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米的加工方式。
凡事有一利就必有一弊。
一粒本来浑身上下长得完完整整的大米,迫不得已地剥光了谷壳,磨光了米皮,再被干掉了胚芽之后,如同“整容”了一般。
从糙米秒变身成了精米。
面相好看不少,口感也好吃了很多。
可是,一些营养也随之损失了不少。
权威机构给出的权威结论表明,精米不仅仅是只缺少了一个小角。
相对于没有“整容”之前的糙米而言,精米最大的缺点就是,它损失了人体所必需的膳食纤维、维生素,脂肪和蛋白质。
尤其是对“三高”人员,以及孕幼等特定人群的健康需求影响不小。
至于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专业机构已经给出了相应的提示。
各种朋友不懂去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