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上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然而,古人写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但写无我之境的并不是没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春晓》。
诗人在一个春天的晚上,睡得很香。早晨,早起的小鸟叽叽喳喳的叫了起来,才把人叫醒。这时,诗人才想起昨天晚上刮风下雨,屋外的那些花儿落了多少。这首诗里并没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而是用一种不悲不喜平静淡然的语气来叙述,以物观物,是典型的无我之境。
花落知多少?我问自己。我为谁开放?又为谁凋零?却迟迟得不到答案。忽然想起季羡林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我突然醒悟,对呀,为别人而开花,让别人都看到这束怒放的花朵!为别人而凋零,奉献自己,也不算辜负我的一生。
而有我之境的诗词有很多,“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我最喜欢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的刮风下雨,花儿们不知怎样了,我借酒消愁却无法消除心中的忧虑,我问女仆海棠怎么样了,她却说海棠依旧。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应该是绿叶依旧,红花消瘦!
这首诗中有一个明显的“我”站的后面,以我观物,同悲同喜,情感浓烈。词人是如此的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憎雨。花如美人,词人爱惜佳人的情感,足以解释她对卷帘人的“苛刻”了。
无我之境,诗人只能在心思沉静中得之。有我之境,是诗人心思涌动触及内心深处时才能获得。所以,一种境界优美,一种境界气势宏壮,各有千秋。它们都是中华诗词的瑰宝,等待着我们去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