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是很羡慕富人的生活的。
有人做饭洗衣服,吃饭的时候会把饭碗递到手上,吃完饭茶也泡好了,削过皮的水果盛在盘子里,除了往嘴里放食物,什么也不用做,真是太幸福了。 这就是刘德华在电影《桃姐》里所扮演的角色,一个五十多岁仍旧单身的富家少爷Roger。
Roger刚出生的时候,桃姐就已经在他们家做帮佣了。从十几岁到七十多岁,桃姐一手带大了三代人,直到现在,她还是跟在Roger身边,照顾着这个年近半百的“孩子”。
说Roger是孩子,真的是一点也不为过。在桃姐的悉心照料下,他除了事业上的成就,其他饮食起居几乎什么都不会,甚至在桃姐中风住院后,连洗衣机也不会用,还需要找出说明书,一点点地照着指示操作。
桃姐知道,自己年纪大了,这次中风之后不能再像之前那样照顾Roger,所以提出辞职,坚持要去住老人院。Roger无法,只好顺了她的心意。
老人院的环境不好,到处是吵吵嚷嚷的老人,卫生状况也十分堪忧,桃姐一辈子干净利落,但因为自己行动不便不愿麻烦别人,便都忍了下来——其实住久了,也没什么不习惯的。
电影就这样一点点铺展开。贴近生活的色调看起来格外温暖,老人院的故事也充满着世俗的喜怒哀乐。Roger有空就会来看桃姐,两个人从一开始的相对无言到后来能开个玩笑,偶尔还会打闹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像母子了,Roger会带着精心打扮的桃姐去看自己电影的首映,会向别人介绍说桃姐是自己的干妈,桃姐也会使唤Roger帮她买两瓶豆腐乳,会在看完首映后兴奋地唠唠叨叨,甚至在见到自己的偶像后开心得如同孩子一般牵着Roger的手走路。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对于人物的塑造十分成功。看到桃姐,我总会想起我的姥姥,一个和桃姐一样任劳任怨又不求回报的老太太。年轻的时候为了家庭操劳,年纪大了一身伤病,也不愿让儿女担心,总是告诉别人:我很好,我没事,你快去忙吧。
每个人身边都会有这样一个桃姐,但并不是每个桃姐身边都会有个Roger一样的“干儿子”。就像老人院里的金姨,一辈子重男轻女,把大部分都疼爱都给了儿子,到头来,还是只有女儿来给她付费用,为她收拾东西。
电影的后半段几乎都是在老人院里进行的,一幕幕悲欢离合,人间悲喜,有很多无奈,也有很多温暖。每个人都有深埋心底的故事,每个人都在尽力体面地活下去。
《圣经》上说,天下万物皆有定时,哭有时,笑有时,生有时,死有时。桃姐的一生平平淡淡,没有什么值得说道的地方,可就是这样的平淡,反而更能引发人们的共鸣。
影片的最后,Roger在为桃姐举行送别仪式时,曾经多次找桃姐借钱去泡妞的坚叔小心翼翼地推开门,捧了一束鲜花轻轻放到她的身边——生命有时,孤独有时,陪伴有时。
人生而孤独,还好,一辈子都没有嫁人的桃姐在晚年有了Roger的陪伴,算是开心地走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只是其他许多和桃姐一样的老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礼记》上写:“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这样的大同,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