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人说过: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通过阅读可以发展人性,提升修养,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
可是有的人生来就不爱看书,面对密密麻麻的文字就头疼,这类人好像中了阅读的魔咒,得了不善读书的病症。
这类病情有一个显著特征是他们往往会被“必须从头读到尾”的强迫观念所束缚,因此使得读书变得更加痛苦,觉得麻烦,进而产生讨厌的情绪。
因此治疗的第一步是要斩断这种恶性循环,明确读书不必从头读到尾。作为读者的我们对书籍拥有绝对的主动权,可以略读可以跳读,完全可以大胆地采用适合自己的读法。
治疗的第二步,从兴趣出发,找自己喜欢看,能引发我们好奇心的书籍。
02
居里夫人说过:“好奇心是学习者的第一美德。”
成为读书体质的关键,完全在于从好奇心出发。对于挑起好奇心的事物,我们往往会更加专注。
比如说一个新晋宝妈,没有育儿经验,面对小孩出现的各种状况常常不知道要怎么应对,对育儿知识充满好奇心,于是便会请教身边有经验的朋友,阅读各种各样的育儿书籍和杂志,吸收育儿所必需的知识。同时,为了防止孩子生病,不仅必须了解医疗信息,还得学习断奶后的饮食做法。
正是因为好奇心+实际的行动,使得学习变得更加高效,从而使每天的生活变得切实而准确。
所以在读书时,我们可以先选择感兴趣的领域。例如在职场工作中,为了提高业务能力,可以多看一些与职场有关的书籍,学会与他人沟通的技巧,通过广泛地主题阅读来吸取信息,再把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进行实验,确定书中哪些观点是有用的,进而掌握堪用的技术和理论。
03
可能有的人会提到说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有兴趣,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觉得很迷茫,而书又看不下去,那该怎么办呢?
这种情况,可以从“听现场”开始。要有意识地去听作者的声音。仔细想来,所谓读书,便是接触作者的思想,了解作者。
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歌手,只是偶然看了一场他的演唱会,或是听了他的故事,然后就买了他的CD,读书也是一样的。
这是一种“现场的魔力”。接触歌手或作家的原声,你们之间的距离就会骤然拉近,因为声音承载着那个人的感情、性格、迄今积累起来的经验等信息。我们的传感器会敏锐地感知这些信息,对其人做出判断和评价。
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观看作者的演讲视频,关注他的微博,与之产生互动,来了解作者,当我们喜欢上一个人时,自然也会不自觉地爱上他的作品。
这种方法称之为“绕道读书”,也就是不直接阅读书籍本身,而是先了解作者背景,再开始看书。
不善读书的人,往往存在对书过于崇拜、距离保持过远的倾向。但实际上,书只不过是展示作者思想的一种媒介和手段。
只要有意识地从作者本人身上找到感兴趣的地方,就能切换到“读书是深入了解作者的手段”在这一认识上,能够加深沉迷于读书的程度。
04
除了上述的“绕道读书法”,《高效能阅读》中还介绍了另一种沉迷读书的契机管理办法,称为“掌握很多通过五感技巧进入专注状态的开关,尽最大可能提高进入专注状态的概率”。
这种方式涉及了时间上的专业术语“伊恩时间”和“柯罗诺斯时间”两个概念。
“伊恩时间”的意思是我们精神集中时的时间;“柯罗诺斯时间”表示的是能用钟表测量的客观的物理时间。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客观时间是由柯罗诺斯时间支配着的,所以每个人都会陷入24小时奋战的错觉,但在我们精神高度集中的时候,流经我们身体里的感觉是伊恩时间。
因此利用这种时间观念来理解读书的技巧,原尻淳一分别对不同程度的读书体质提出了不同的方法。
对于入门者,原尻淳一提出了刷牙读书技巧。
刷牙能够刺激口腔,而且通过“刷拉刷拉”的声音和有规律的动作,可以自主掌控节奏,所以容易集中注意力。
我们可能常常也有这样的体验:集中全部精力进行自己不擅长的阅读,会感到很痛苦,身体会产生抗拒的反应(比如犯困)。然而通过刷牙使这种意识分散掉一半,就能使身体的抗拒反应也随之减半。
而对于另一种有一定读书爱好的人来说,原尻淳一提出了翻开书的瞬间就能进入专注状态的方法。掌握这种方式的技巧是“举行仪式”,也称之为一种“自我暗示的模式化”。
具体模式是,要有一种阅读的仪式感。比如有人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看书,使大脑养成习惯;有的人会在看书前泡杯咖啡,一边品着咖啡的香气一边感受书籍的浩瀚无边;有的人会在看书之前整理桌面,摆放好书籍、笔记本、不同颜色的笔等。
这种阅读的仪式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经过长期实践,大脑会有意识把注意力集中在读书上,使得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