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无才便是德”典故之智慧启迪
古人想得周到,可惜后人一无所知。读书愈多,愈不敢立説,感自己了解太少。有不满意,并不代表自己高于古人,有可能是今天的我们断章取义、误解古人而已。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往往被我们现代人理解为旧时代落后的重男轻女思想以及对女性上学求知的歧视,可是其真正的故事背后恰恰是对女性的最大尊重。
其真实典故是这样的:话说在古代,有一富商小姐,聪明伶俐,极为好学,家人开明支持得以女扮男装在一名师私塾处读书。此私塾先生德高望重、远近闻名,学识渊博、因材施教,善巧方便、堪爲人师(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故而门下求学弟子众多,此小姐自小定亲的未婚夫亦爲富商公子,并一起于此私塾就读。女方固然知悉男方身份,然男方正直厚道却非聪敏之才,故同窗共读三年未识破未婚妻身份。三年苦读后临近卒业,且两人原定婚期将近,此时男方家道已中落,家境困顿不已。
为师关切爱徒,唤来女弟子,循循善诱地说了一番深谋远虑的话:“同窗三年,为师与你都深知,你未来的夫君聪明才具远不如你。如果你婚后,由你掌控对外主导商贾,凭你的才识,必会很快興旺發逹,汝夫君起初共患难爲兴家,定也会甘愿受汝驱使;富贵已逹,功在汝身,届时你定会在赞誉声中自觉才高而气傲,而你夫君亦必受外人看低而越觉卑微,如此一来此消彼长,汝夫妻之间势必因猜忌而不和。于教育儿女,则无德行感化,言教身不正,殃及儿女,故而富贵难享、家不成家。此爲一种选择!另一种选择,即是你甘愿自隐才华,退居幕后,专心致志主内以相夫教子。立志耐心助汝夫君主对外独挡一面,汝时时维护其自尊心基础上,循序渐进、应机施教,久而久之亦能使家境富有宽裕。第二种选择或许达不到第一种选择的富贵之巅,然于家則有夫妻相敬如宾而和谐,德行感化之下儿女成才,百忍太和之余而其樂融融;于汝則悦于心、健于身、且益于寿。故而说,如此情形之下,可谓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也”,“无才”者,有才而不显。亦是“含章可贞”(《易经·坤卦》)乃坤之道,即内敛,内在之美。“含章之美”,即使有章之美,也得含之;“德”,即得,权衡利弊,得到圆满。此两种选择,在乎汝定。慎始善终,自求多福,亦是汝定。故曰‘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此典故,于做事,一定要知其所以,知道其价值再做,才有意义。信仰生力量,信仰即力量,至死不变到锻炼自己见地,全视自己的见地是否高明。不高明而固守之,则为刚愎自用。自己真有见地了,就不用在乎别人说对不对。
此典故,于教育,阐释一高深哲理,即是英国哲学家怀德海《论教育诸目的》中说过:“教育就是这样的一些场合,在这里,青年与自己的中年和老年相遇。”
此典故,于识微,如今北深上广大量自视“才高富美”之大量剩女,犹可切身体悟而细细玩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