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读者反映,说我为了阅读量,写的太低俗,你们批评的是。
所以,今天我就写上这一篇对李纨的分析。我尽力去写,文章会比较深一点。
我也顾不上什么看得懂、看不懂。因为文章篇幅和自身精力有限,我会把这些集中到人物分析上去。
我也觉得愿意点进来看李纨命运的人,应该都是对《红楼》颇有品评的人。
那我就向大家献丑了。
曹公对李纨的讥讽,《红楼梦》中是不少的。
最好的例证,就是李纨这个角色的判词、判曲。
那满满的讥讽、就差写在脸上了。
判词大家都熟悉,信息量比较少,我还是从判曲来分析:
《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镜里”就是说。李纨和丈夫的夫妻恩情实际并不存在。因为她丈夫死的早嘛)
(“梦里”就是说,她没有料到儿子的功名、自己的荣华,也像梦境一样虚幻。)
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大概是说,李纨还没来得及享受荣华富贵,就死了)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这句重点,阴鸷:阴德)
(直接在判曲里说李纨连阴德都不积,你看曹雪芹曹公,对李纨显然是不屑一顾的)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上面两句也是说,李纨的儿子刚刚得了功名,她还没享受到就死了)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这话讽刺意味特别浓,和枉与他人做笑谈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流露出曹公对李纨赤裸裸的鄙视和讥讽,李纨这个女人肯定有问题)
枉与他人做笑还有一个细节,也很重要。
有一次贾府元宵节家宴,大家陆续到齐,安排座位。
坐好席,贾政不见贾兰,问:“怎么不见兰哥?”
李氏笑着回说:“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去叫他,他不肯来。”(这笑容,有没有深藏的隐忍和无奈呢?)
贾兰是贾政和王夫人的长房长孙诶!为什么在元宵节合家团圆的宴席上没有人去叫他来参加呢?
可能是曹公作为作者,在这里就明说了:你们李氏母子,和我们就不是一家人!
当然这是我一家之间,篇幅有限、不多赘述,请大家自己细细品味。
那为什么作者这么讨厌李纨呢?如果仅仅是李纨小气、抠门,那也还不至于到“不积阴德”的地步呀。
李纨平时小气,大家是都知道的。曾经凤姐开玩笑地让李纨出宝玉他们办诗社的钱,李纨直接拉下脸和她吵了一架。
正如我所说,个人有个人的苦衷,李纨这种丈夫死的早的寡妇,平时抠门点也能理解。
但是当巧姐被拐卖、贾府遭落难需要你出面的时候。
(大家应该记得,后来贾兰是中了武举,最后当上高官的,那你贾兰怎么受到皇帝宠信的?多少有出卖贾府的嫌疑)
你李纨还是一毛不拔、冷漠地坐视巧姐羊入虎口,你说你是不是不积阴德?
(李纨这时候是有钱的,你就算为了自己存钱,这种时候也不能一毛不拔吧?)
因为80回后书稿的丢失,我们不知道李纨究竟干了哪些缺德的事情。
但是80回后几件大事,我们都是知道的。无非是巧姐的命运、贾家命运、宝黛的命运……
而李纨做的恶,应该就是在贾家落难之际、巧姐被卖之时,表现的自私与冷漠。
看似面和心软的李纨,究竟是做了什么,才会遭到作者曹雪芹如此恶语相讥呢?
或许这将成为读者心中,永远的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