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天地,自然之物,每个事物都太过渺小。我没有"应物变化,无为自化"的超脱,也没有"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渊博,但我相信,因应无方,惟所变适。人活一世,总归有他存在的道理。
对于一个大一学生来说,大学生活还没有过完四分之一。从初来乍到的欣喜,到军训上课的忙碌,总会在细碎的时间中找到与自己和解的办法,最终一切归于平淡。
开学初,百团纳新,每个组织都在积极纳新,身边的人也都跃跃欲试。老师教员学长学姐以过来人的姿态告诉我们要多参加组织,锻炼能力拓展人脉。我这个人相对内向,对不熟悉的人不愿意交际,内心对这些活动是有所抗拒的,所以一个多学期了也只进了一个艺术团。选择这里的初衷是因为比较喜欢乐器,空闲时会来这里弹一弹手风琴。音乐存于心中以至于它会给一个人增添新的气质。你会在不经意间为听到的旋律而感动,一首词可能承载了对一座城的回忆。校园广播里会播《童话镇》,包涵着年轻一辈对当下生活压力的苦闷和无奈。大街小巷里放着《成都》,会引起过往人们对故城的忧伤与思念。这也许就是爵士,民谣,摇滚等曲风能引起不同人共鸣的原因吧。
刚开始的课总是没那么多,闲下来时我愿意找点书看。来到农大第一个去地方的是寝室,第二个地方就是图书馆。它有五层楼高,静驻农大一角,周围是树林个草地,有种遗世独立的感觉。春去秋来,墙皮斑驳,依稀可见当年刚建成时的雄伟气势。内里书房间间,书架陈列,布满了沉默的历史,过去的记忆。我看书看的比较杂,尤其喜欢野史。嬉笑怒骂,插科打诨的将过去浅浅的回顾一下,也装作自己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文化人。高晓松说:"整个人类历史的展开,就是科学和艺术以平行线的方式交替解释人与自然,交替给我们提供美感,从不同时共襄盛举。"现在是科学最大发展时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科技,以最快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这时候艺术通常会靠边站。所以看现在书店里的畅销书中带有功利性质的书销量总是很好的。但无论读什么书,总归可以让自己了解到另一种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所以,无论杂书史书畅销书,都涉猎一下总是没有错的。
弹琴,读书,再来就是旅行了。一到假期要出去旅行,脑中总会浮现一句话"当年你看山是山,如今你看山都是人。"现今人们对享受资料的追求欲望越来越强烈,假期是唯一出行的时机。每到这个时候,票价飞涨,景区乱像。铁打的风景流水的游客,旅行社里标榜着深度游玩的套餐不过是少了几个购物点而已。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向往的诗与远方变得这么廉价?真的是为了旅行而旅行,还是在朋友圈里晒一下所到之处只为了向朋友们炫耀?我心里也有这个疑问。所以我喜欢在小假期出行。去不同的地方领略不同风光。也许在平行时空下,我在胶州湾散步,德国人在遛狗;我在花石楼观海,蒋介石可能坐在我旁边的椅子上喝茶。若是可以选择,我希望可以变成男儿身,生在宋朝,仁宗时代之前,那是个一切都很美好的年代。可以和文人才子舞文弄墨,不高兴了可以大骂皇帝,就算把他气个半死起码还有"不杀士"的规矩护着,顶多把我发配的边远山区,权当做是旅行了。古有徐霞客,行遍千里,脚踏八方,被称作"千古奇人"。况且那个时代各个美景还没有台阶走廊,全凭一双腿脚走完了全程,才有"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的高度评价。如今科技进步时代发展,最重要的是我还年轻,应该趁着大学时光多走走看看。总有人在问着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对我来讲,旅行,就是短暂的逃离现实,给自己和自己交流的机会,多走多看是为了体验不同的人生。我们延长不了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拓宽的方法是什么?一个是读书,另一个是旅行。
诗与远方,诗在我们心中,是我们的学识底蕴,是我们最初的理想;远方在脚下,脚下的路很长,所以我们才会走向远方。这几年我们都喜欢提一个词"不忘初心"。初心,对我来说就是心里的那个"诗"。当你走在一段路上,可能会疲惫,会走弯,但是回头看看自己的初心还在不在原地,这才是心里的"诗",当你坚定不移时,才会怀揣着它继续向前。
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大学生活,我认为前辈的经历固然有借鉴价值,但不必太过在意他们给你的建议和鸡汤,因为他不是你,他不了解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喜欢交际的人可以通过加入组织认识朋友来提升自己;而内向的人,做好自己,就是提升核心竞争力。但前提是,你真的有那么一点点才华。所以,我也会在将来的日子里,让自己多交朋友,也不会忘记用读书和旅行继续丰富自己,使自己多那么一点点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