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398,9-9-2,万章章句9-2》
【"百里奚,虞人也。晋人以垂棘之壁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
今天是丁酉年戊寅月丙子日,闰六月廿六日,2017年8月17日星期四。
这一节的背景是真实故事,据此形成了一个成语"假道伐虢",同时也是《三十六计》之一。
虞国、虢国(音国,guo2),是相临的两个小国,它们面对的强国是晋国,晋国是春秋五霸中第一个霸主国。晋国,就在今天的山西省,简称晋。虞国位于晋国南部,而虢国则在虞国的南部。虞国和虢国,就战略形势而言,说他们是"唇齿相依,唇寒齿亡"是再贴切不过了。
克劳塞维茨在他伟大的巨著《战争论》中指出,一旦打响国际战争,结盟国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无论与之结盟的国家多小,结盟都具有非凡的价值与作用。关于结盟的重要性,《三国演义》的孙刘二国,联盟与否决定的不是强弱,而是存亡,这一点,诸葛孔明知道,鲁肃知道,后世中国人都知道。所以,因为看不上临国又穷又小又弱或者一时怄气就与之取消联盟,都将从战略层面饱尝苦果,与本节这位昏了头的不智之虞公无异。
垂棘,屈,都是地名。垂棘的玉壁和屈地所产的良马和车子是当时闻名于世的宝物。乘,是4匹马拉的车子。
孟子对万章说,为什么说百里奚不会干出喂牛求主这种事呢?因为平时他就是有道的人,
百里奚的有道体现在哪里?
百里奚的功业成就虽在秦国实现,但他生在虞国。
当时,晋国想吞并虞国和虢国,晋国有一个人叫苟息,出了假道伐䝞的计策,这个计策的核心在于"近交远伐",拉拢临近国家,先打远的,回头再以胜利之师攻打孤立无援的小国,这种方法成本最低,可行性最高。但是,实施这个计划的关键是拉拢虞国,破坏虞虢联盟,怎么办呢?
怎么拉拢虞国呢?献两样宝。一个是垂棘产的玉壁,一个是屈地出产的良马和车子。这两样都是晋献公的宝贝,他舍不得送出去,苟息劝他说,只是暂时寄存在虞国王宫里而已,回头消灭了他的国家,不就又回来了吗?晋献公一听,痛痛快快的就送出去了。
虞公看到这两样当世奇宝,喜欢得不得了,就接受了,没再往深了多想一想。
亡国的隐患就此埋下伏笔。
当时,虞国有一位名叫宫之奇的贤人,分析痛点,指出隐患,强烈要求虞公拒收宝物,维护同虢国的联盟。虞公听不进去。但也没有杀他,因为他们俩是"发小",从小就一起在宫中长大的伙伴,虽有君臣之别,但有兄弟感情为宫之奇罩着一层无形的保护网。
百里奚一看,晋国人的计策已成,虞公处于昏头昏脑的状态,知道难以启发他重新觉醒,空言无补,于是,意见也不提了,直接去了秦国。这是百里奚离开虞国到秦国的背景。
如果虞公能听取反对意见,逆耳之言,拒绝晋国的赌赂,虞国不会亡国,百里奚就不出出走他国。他是被迫出走到秦国的,不是为了有利于秦国之用,这样的人,怎么会干出喂牛求主的事呢?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万章》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