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以史为镜,提升人文素质,欢迎走进今天的大师兄点评《大明王朝1566》,简述影视剧里的那些芸芸众生相......
六、“理学大儒”——赵贞吉
胡汝贞与他几十年的故交,又同是心学一派,可惜赵如贞是个十足的官僚,求生欲极强,见风使舵、撇清关系永远是他的第一选择。事情不论对错,只求自己不被牵连——这是他始终奉行的。
他在全剧中一共贡献了四次动情时刻。
第一处便是在胡汝贞找他借粮,嘘寒问暖可以,借粮是万万不行,还是胡汝贞想了个法子,以借军粮的名义,才让赵贞吉松口答应。不粘锅——赵贞吉由此得名。
第二次是他“替”皇上分忧,苦一苦百姓,从赈灾的款项中拨出六十万两供皇帝修道观,皇帝感动的当即擢升他入内阁,赵贞吉也当场热泪盈眶,叩头谢恩。
第三次由于海瑞的《治安疏》是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亲手陈奏给皇帝,实在躲不过,为了避嫌,当着皇帝的面当了一回赵怼怼,甚是英雄好汉,少有的高光时刻,只可惜在后面的审讯海瑞的过程中依然想甩锅。
第四次则是在与国子监、翰林院、督察院会审海瑞的公堂之上,不粘锅赵贞吉,当着一众清流的面,迎合陈洪,给王用汲治了个朋党罪,被众人鄙视,那一道道如炬的目光,让赵贞吉颜面尽失,他独坐公堂之上,久久不能平静。
赵贞吉遇事第一反应就是甩锅,为人首鼠两端,被满朝官员不耻,仕途就此戛然而止。
七、徐阶、高拱、张居正
严嵩在的时候,徐阶显得特别清正廉洁,总觉得倒严之后,他将是一面大旗,可真正严党倒台后,徐阶主政的内阁,反而软弱无力,根本不是皇帝的对手,除了俯首帖耳,干着急,对于民生的苦、朝廷官员的难、边境的侵扰却只求自保。但比起他那个不粘锅的学生赵贞吉,徐阶还是有些担当。
哪里有不平,哪里就有他高拱,说话总是有些意气用事,性情过激,遇事容易脑子发热,不如赵贞吉遇事思量周全。
张居正和冯保一样,点到为止的描写,哪里都有他,剧中每次的发言,都能看出张居正与众人不同的独到见解,不仅一针见血,而且言辞恳切,如解皇上的“好雨”、“明月”两个词的意思,以及在特别是最后一集里,力劝裕王,实施新政,从权贵的家人开始等等。
八、吕芳、杨金水、黄锦、陈洪、冯保
吕芳、黄锦对嘉靖帝忠心不二,毫无二心,且心地善良,从不以权谋私,以势压人,对待朝廷命官从不逾矩,对待下属从不耀武扬威,颐指气使,简直颠覆了观众以往对太监这项职业有限的认知。
而杨金水在江南织造局期间,则仗着内廷身份以权谋私,搅浑浙江官场,打着改稻为桑的旗号,不顾实际情况生丝产量的实际,与严党合谋,炸毁河堤,企图贱价收购灾民的土地,逆天而动,毫无怜悯之心。但另一面对皇帝、对吕芳又是忠贞不二,毫不欺瞒,能看出高翰文和芸娘的般配并撮合,这么矛盾的一个人活着太累。
在海瑞审钦案期间,随着案件的推进,杨金水从一开始的骄横到吓得昏厥在地,躲不过去也没办法,只有装疯,这一装就是三年。
吕芳一倒,陈洪的上位之心便写在脸上,人人皆知,为着吕芳失势,贬冯保暗地派人用阴招毒打,替嘉靖教训不上奏疏的百官,让宫人拿鞭子就打,借海瑞的《治安疏》乘机抓捕黄锦、齐大柱等人,在宫内培养个人势力,不敬朝中大臣,呼来喝去,狐假虎威。
陈洪看不懂自己的位置,也没看清自己的斤两,他的作用只能被嘉靖用来放狗咬人,不脏自己的手,仅此而已。
冯保是个伏笔,哪里都有他,一开始杖毙钦天监官员,下祥瑞是他抢报的喜,哪里又都是点到即止,又是朱翊钧的“大伴”,总是作为裕王联系吕芳的接头人,他的舞台在万历时代,他风起云涌、意气风发的日子还在后头。
能登上历史舞台,留名史册的,无论是忠是奸,都是各种翘楚,有十年寒窗苦读,在千军万马的考试中,脱颖而出的;也有不考试,在做体力劳动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精进自己的内廷宫人们。
各人的忠奸与否,只看意志和价值观,有人选择随波逐流,有人选择坚持理想。
评价他人易,自己做来难!
这就是历史,所以【大师兄点评历史】评的不是历史,而是帮助我们从不同层面上学习如何管理自我和管理他人。可以看到众多小人物的生存之道,为官为臣之道,帝王的分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