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爽
理性天蝎女
治拎不清、玻璃心,忌用力过猛
点赞你挑剔的心
前段时间,我网购了一块小白板放在家里。
在小白板中间划了一条线,分成左右两边,左边罗列出五六项每日的待办事项,右边记录着两三篇文章的写作灵感。
刚开始的时候,左边每划掉一项事项,右边每新增一个素材,我心里就会升腾出一股成就感,觉得自己在时间管理和捕捉灵感方面越做越好。
但后来我渐渐意识到,我的效率不升反降。
经排查后发现:越写越密的小白板让我心浮气躁。
左边的待办事项,让我一件事情还没做好,想做另一件;右边的灵感记录,让我一篇文章还没写好,想写另一篇。
我开始感觉写作变得痛苦,脑子里杂乱地并列着多篇文章的主题和素材,反而更难专注地写好一篇。
我回想自己写作手感最顺的时候,是选定一个选题,去深挖、去发散、去联想的时候。
为了重回自我巅峰状态,我改变了使用小白板的方式——把左右结构改成上下结构。
取消左边待办事项的记录,聚焦某个选定主题的写作,上面一栏写出这篇文章的主题,下面是紧扣这一主题的灵感存根,包括观点、例子、结构等。
一个小小的改变,让我已经被稀释掉的专注力又高度凝聚起来。
这块小白板就像是我大脑的投射,当我不再三心二意、贪多求快,而是静下心来、好好做事时,我发现内心不会焦灼和纠结,写文章的速度和质量也有所提升。
上个礼拜,领导带我和一个年轻同事去拜访客户,对方几个总经理级别的领导接待我们。
中午一起吃工作餐,在场的双方领导们,平均年龄大我俩20多岁,他们边吃饭边聊天,说起当年怎样耐住性子,十年磨一剑地做企业。
饭后等车时,在我和那位年轻同事单独相处间隙,他对我说:时代不一样了,领导们年轻时贫富差距小,能一门心思钻业务,加上那时市场机遇好,容易出成绩。可是到现在,房价高企,日新月异,要坚持做点什么真的不太现实,看着别人买车买房,谁的心能淡定得下来?
我觉得年轻同事的想法十分眼熟,在我身边,未必有人想一夜成名、一夜爆红、一夜发财。
但看着周围的人,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比你忙碌还比你美丽。
修得两个学位的超级学霸,经营三家公司的创业天才,横跨四个领域的跨界牛人,让多数人处境焦虑、内心浮躁。
年轻人希望自己少年得志,普通人希望自己逆袭成功,创业者希望自己抢占风口。
但其实逆袭成功的,往往是那些能静下心来,把时间、精力、金钱、资源和毅力形成合力,投注到做一件事上,争取把事做好做透的人。
先别说什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天才需要积累一万小时之类的老生常谈。
就算在网上下载连续剧,如果多个任务同时进行,要等更久才能下载下来,而先把第一集下载好,边看前面边依次下载后面的视频,才能高效追剧。
我越来越相信,心思分散、浅尝辄止的人可能一无所获,专注深耕、持之以恒的人常能笑到最后。
最近有条读者私信:他是今年的应届本科生,离校2月,跳槽3次。
他说自己急于做出成绩,想尽快买车买房,但是跳槽越频繁,心里越迷茫。
我很想劝他想清楚自己要什么,然后静下心来坚持下去,但又怕说服力不足,于是找来《万达工作法》里的识人术。
一般从普通员工到基层管理层,大约需要3年的时间,年龄一般在26岁以上;中层管理者一般在32岁以上,需要3~5年的时间;高层管理者一般在40岁以上,且需要更长的沉淀时间。
万达在招聘时从这几个维度来识人:
连续性:如果出现了经历断层,不是创业、身体原因,就是找不到工作;
稳定性:如果1年内出现1次以上的跳槽,可视为稳定性差或能力不胜任;
定位性:如果几次跨行跳槽,说明规划和定位模糊,属于走一步算一步;
万达的识人术,大概能代表了很多公司的用人之道。
就算不站在用人方而是站在个人的立场,我也想劝他沉下心来,不是说跳槽不好,而是精进业务需要时间。
以前我做海外销售时,有个同期入职的男同事,开局打得漂亮,比很多人积极主动、高效进取,是我们印巴市场界的成单小霸王。
后来他觉得公司的提成不高,跟我们说了自己要在30岁之前买房之类的话后,就带着手上的资源跳槽。
那家公司开出的条件不错,但印巴市场没有优势,他手上合作过几次的客户对他也没有多少忠诚度,他重新开拓其他市场,后来陷入越跳越糟的循环。
当时公司有几个同事,爆发不强,耐力十足,越做越精通。
其中一个女同事,毕业后就没换过工作,在流动性很高的公司实属难得,很多离职的同事交出的客户资源,老板优先分给她,她过滤一遍,把利润率不高的客户交给其他同事。
她渐渐掌握公司的核心资源,业务能力十分精湛,老板和老客户都很信任她,她30岁前房子买了2套。
我有个做HR的女友跟我说过,跳槽有个3、5、7的年份之约,她说掌握技能至少需要3年时间。
职场上,30岁之前的跃迁,取决于“静下心来做好一件事”。
之前看《人们的名义》时,有句网友评论我截屏下来,给浮躁时的自己当药吃:
《人们的名义》都是些什么演员,飙戏飙得上天了,那个谁谁谁,你演个腐败分子瞧把你嘚瑟的,导演给你多少钱,你这么卖力。
我平时看小鲜肉的戏,效率老高了,一心多用,又是快进又是吃零食又是刷朋友圈的还经常中途弃剧的……这下可好,全看戏了,啥也没干。
我用这个段子来提醒自己,静下心来做出来的作品,别人也会静下心来欣赏。
就像我看《战狼2》的时候,手心捏汗,全情投入。
后来知道这不仅仅是剧本上的精打细磨,还有每个镜头的力求真实。
吴京提前18个月加入军营接受训练,一镜到底的水下打斗拍了半个月,为了防止投资方塞人拒绝了不少投资,最终有了这部刷新华语电影票房纪录的电影。
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里有句话:世界上不存在大智慧,就像世界上不存在才华这个词,存在的是琐碎,重复的事情不停地做,你就是专家,做重复的事特别专注,你就是大家,就这么简单。
这句,还真是一句顶一万句。
就连像日本这样匠人很多的国家,也有位作者发出感慨:这个时代时兴高速度,不知不觉,一般民众对时间失去了耐性,不能心平气和一直专注于某一事物了。我认为,恢复这种平静的心情是种修养。
你若浮躁,自乱阵脚。
在自己身上克服浮躁,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远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