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临
和以前的同事小T闲聊中,知道了这样一件事:
小T前不久将名下的一套小公寓转卖出去了,有了一笔一百多万的资金。于是理财多年的他选择将这笔钱放在某家银行的浮动收益性理财产品中,该理财产品是以债券和信贷资产作为主要投资标的,阶梯型收益(即收益随时间递增,投资时间越长,收益越高),收益率基本可达3%,可T+0取出。而之前他长期购买的银行产品是一款收益在2+%左右的货币基金。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哎呀,怎么还把钱放银行啊?收益多低啊,根本跑不过CPI!先别急哈,不同的人对于闲钱,尤其是一笔对工薪族而言不算小数目的钱的后续计划用途、收益预期等都不相同,每个人的实际财务情况也是千差万别,先来看看小T家庭目前生活的资金情况吧。
一、一对中产阶级夫妻的短期目标
小T和他老婆都是三十来岁,均为同一家上市公司中层管理者,两人工资年收入合计在60万-80万之间(不含公司股票分红),此外每年还有理财、投资等其他收入近30万,以及目前手头两套房产、百来万资产、十几万的日常流动资金,这在我们这样二三线城市基本已跻身中产阶级的梯队了。小T自己理财已经十几年了,夫妻二人投资的方向主要包括: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暂时没有其他债务。
小T计划半年至一年后与朋友合资开一个瓷砖建材商铺,当做工作以外的副业,因此并不打算将这笔卖房所得七位数的钱化整为零,而是先放着等后续商铺筹备需要资金时以供使用。
他的要求很明确:不亏钱!由于已经有十几年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经验,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将这笔闲钱购买了银行理财产品,也算是个符合他需求的选择。但是3%的收益率对于这一大笔来说,即便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也有些低了,是不是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呢?
二、银行理财产品
同样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形态和收益也各有不同。银行理财风险很小,关键是看收益。由于小T计划半年-1年以内用到这笔钱,因此为了能T+0快速提现而舍弃了本可更高的收益可能有些可惜,不妨选择对应这个周期的定期产品。
现在银行理财产品,6个月-1年的收益率基本在3.5%-4.5%。地方性银行往往收益更高,可达4.5%以上,甚至超过5%。这相比与货基、债基等产品在收益上还是有些优势的。起购点通常在5万以内,这个小T现在坐拥七位数的闲钱就完全不用担心了。
但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中,有一点用户往往容易忽视:就是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的区别。
固定收益很好理解,就是投资者按事先规定好的利息率获得的收益。
浮动收益则分两种:保本浮动收益和非保本浮动收益。
保本浮动收益一般这类理财产品只规定理论最高收益率,实际收益率多少存在不确定性;而非保本浮动收益呢,则是银行根据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客户支付收益,并不保证客户本金安全的理财产品。因为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一般与买卖价差作为收益来源,与市场波动紧密相关,因此收益甚至本金都不能够保证的。大家可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
三、信托产品
信托产品是指一种为高净值投资者提供了低风险、稳定收入回报的金融理财产品。信托品种在产品设计上非常多样,各自都会有不同的特点。各个信托品种在风险和收益潜力方面可能会有很大的分别。
信托产品的门槛基本都是50万起(多为100万起),6个月-12个月的信托产品收益率集中在6%+-7%,今年以来信托产品收益情况也有一定下降的趋势,其中两年期集合信托产品平均收益水平在7%左右。
不过信托产品投资期间大部分在1年以上,大部分人也愿意选择1--2年期或是更长周期,所以6个月-12个月的信托产品选择范围相对较小。
四、互金类产品
一说到“互联网金融”大家很容易和P2P网贷画上等号,其实互联网金融产品包含很多,除了P2P,还包括第三方支付、信息化金融机构、大数据金融、金融门户等等。在互金机构中,还有一种针对中高净值人群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这其中以陆金所、网金社、以及今年7月刚开业百交金为典型代表。
这类平台和普通互金理财平台有很明显不同,首先是从平台背景上看,举个栗子:
陆金所大家比较熟悉了,平安集团旗下成员,是中国最大的网络投融资平台之一(PS:陆金所旗下业务其实很丰富,除了P2P,还有定活期产品、基金、信托、私募、保险等)。
而网金社,则是由中投保+恒生电子+蚂蚁金服作为主要股东的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也是国内首家获得牌照的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刚成立的百交金,是由百度发起并设立。不难看出,这类互金资产交易平台通常都有一个甚至几个土豪亲爹啊!
另外,此类平台上的投资产品往往有很强的增信机构背书或其他增信方式,如担保机构的担保函等。当然,由于用户群体多为中高端净资人群,投资门槛相比其他种类的互金产品要高(多数为1万至5万起)。这点从用户投资金额也可以看出,某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显示的人均投资资金35万元以上,这比普通的网贷平台人均投资额高的多了。收益范围大致在5+%-6+%,多者可达7%。
除此以外,近年信托公司也逐步向互联网方向转型,一些信托系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也有“含着金钥匙”的出身背景,其投资门槛相比与传统信托有所降低,而收益却相对更高。对于投资者尤其是中高资产投资者而言,过硬的后台背景意味着更多的安全及保障。因此相比于民间或是草根平台,他们往往也更愿意选择此类平台。
至于股票、基金、黄金等理财产品就可以不用考虑了,因为小T对这笔钱的预期有个底线:就是不亏钱,半年到1年后需要提现使用,高风险浮动投资方式并不适合。
事实上,不管手上有多少资金,在理财的时候我们首要关注的应该是“目标”,再以目标导向梳理出适合的投资产品、渠道、配置等。
有些人看中安全性,有些人偏好高收益,有些人则想要流动性,一个明确的理财目标不仅可以帮助你量化收益,同时也可减少情绪化的决定,理性地面对让人眼花缭乱蠢蠢欲动的理财产品,这其实也是理财中自我风险控制的重要方式。只有学会在不同阶段或场景下,灵活地做出判断和选择,才能让我们更顺利地打造自己满意的财富人生。
顺便也聊聊另一个话题。
在去年胡润百富发布的《2015 年度中国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白皮书》报告中,对中高净值人群的投资特点这样描述:
从专业调研数据来看,现阶段富裕阶层在管理自身财富——我们称其为资产配置方面并无太多经验和创意,他们仍在大量且广泛地使用最传统的理财方式,即存款和投资房产。报告显示,有98% 的高净值人士使用这两种方式进行投资理财,且投入这两个类别的资金超过高净值人士总资产的70 %。
包括小T在内,已是接近中产阶级的家庭,但理财重心依然还是在房产和存款上(国人对买房确实是爱爱爱不完),虽也有风险类的金融资产,但依然也是股票这样“传统型风险”产品,配比也并不多,投资远没有想象中的多元化。说来说去,最终还是落在“合理配置资产”的老话题上。
至于中高端群体对这个问题的最佳处理方式,我认为,首先……
得先成为中产阶层再考虑(微笑脸)。
码字辛苦,都看到这了,点个小爱心再走呗!^^
柯临的一些理财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