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生于忧患总结
周人依靠先进的农业技术不断发展壮大,同时精心布局,稳扎稳打,通过笼络友邦、经营南国、大挖墙脚、完成《周易》、选准时机等五大方略,笼络友邦就是联合各个反对商的羌族和夏族,经营南国就是不断向南迁徙发展,扩大势力范围,同时派人经营南方国家,合围包抄商周势力,大挖墙脚就是成为商西霸主后果断灭掉商的若干附属国,减弱商的周边力量,完成《周易》就是从思想上为周伐纣提供理论支持,选准时机就是利用商伐东夷后元气大伤之际果断出兵伐商,结果一举得胜,成功灭商。
胜利来的太突然了,让周人有点措手不及,但基于农业民族的忧患意识让他们很快清醒了过来,他们生怕有朝一日也如商一样倏忽而亡。他们很快认清了形式,找到了对策,以怀柔之策,宽容之态对待殷商遗民。
为了巩固政权,他们提出了天命观,周是“受天命则居中国,居中国则治天下”,这样他们就从思想上和理论上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和政权的合法性,堵住了天下悠悠之口。
第二章定音鼓总结
武王伐纣的关键一战是牧野之战,牧野之战中商军中的战俘临阵倒戈,帮助周人成功灭商,周人吸取商亡教训,废除人殉和人牲,即废除用活人来殉葬和献祭,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周人提出了君权天授,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天”原本就是人,天原指人的脑袋即天灵盖,后来才引申为苍天,再后来引申为老天爷。天就是人,君权天授即君权民授,天的授权是看人心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所以天意就是民意,百姓拥护谁,天就授权给谁;百姓憎恨谁,天就革谁的命。所以天命授权与人心所向联系在了一起,天人合一的思想开始萌芽。
天下势力这么多,但为什么授权给周?周人的说法是,周王有德,故天命授之。受了天命的周,为巩固天命,维护政权,必须继续以德治国。要德治,就要有榜样,也就有了圣人崇拜,比如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周武、周公、孔子等,无一不是道德高标。
实施以德治国,不但要靠圣人崇拜这一看得见的力量,还得依靠行得通的手段,于是周公重塑了礼乐这一武器,把殷商原有的礼乐仪式重塑提升为一种礼乐制度,成为巩固政权、稳定社会、维持秩序、安定人心的工具,但礼制是建立在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基础之上的,本质上是一种不平等,必然会导致矛盾和冲突,周公的办法是用“乐”来调和,乐的特点就是有差异,就是有不同,但组合在一起却很和谐很好听,可见不平等、不一样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如何组织,组织音乐的原则就是和谐,就是多样统一。
这样,君权天授,以人为本,以德治国,礼序乐和(即以礼立序,以乐致和),一个环环相扣的完整系统工程就建立了起来。从这样一整套思想体系出发,周人创立了井田、封建、宗法、礼乐四大制度,至此,周文化和周制度已经全部组装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