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臻华 文
《沉睡的人鱼之家》是东野圭吾的一本名作,之前我对之毫无了解,带着试读的好奇开始了阅读。一开篇就吸引了我:故事男主和女主因为男主的出轨准备离婚,女主也与她的医生萌发了情感。这时,他们的六岁的女儿因溺水而脑死亡,成了植物人。
故事既定的轨迹发生了偏移,女主熏子放弃了自己的感情,也放弃了离婚,她全身心照顾女儿,希望会有奇迹出现,女儿有苏醒的一天……故事选取了器官捐赠和脑死判定这两个角度来探究极为真实的社会现象和法律诠释盲区,拷问人性和生与死的边界。也使我重新去思考生与死、相伴与珍惜、宽容与谅解。
这本书颠覆了我的阅读体验,为作者情节的设置、矛盾的冲突、高潮与悬念所吸引。书中没有冗长的描写、叙述,而是以对话来推动情节往前,对于结果的探究让人欲罢不能:瑞穗最后苏醒了吗?(我内心希望有奇迹,她会苏醒)、熏子夫妻离婚了吗?吉野爱上了熏子吗?熏子最后如何来接受女儿的死亡?……
死生的边界
“瑞穗到底死了,还是没死?”是这部作品最大的悬念。不同于我们日常认知的失去生命特征或者脑电波无反应,小说巧妙构思了一种情境,设置了一种生与死的模糊地带,即不启动瑞穗的脑死判断正常流程,无法官方判定死亡。因此即使医生已经判断其脑死,但因为还有生理特征(脉搏、呼吸等),也不能终止治疗。同时用文学手段对这种状态推演到了极致:借助丈夫公司的高科技,甚至使瑞穗达到继续长高和正常代谢的状态,并持续了数年。一开始因为熏子夫妻相信女儿仍然活着,于是为她做了昂贵的高科技植入和繁重的日常看护等种种努力。然而随着时间流逝,除了母亲熏子,其他人逐渐发觉这些努力都是徒劳。瑞穗一年不醒过来,可以再期待一年,然而连续三四年都如此,大家内心都已经认定瑞穗死亡的现实了。但作为母亲的熏子无法接受,也无法放弃。
生的坚守
在从瑞穗溺水后,整个家庭生活都因为她而变。原本因为丈夫出轨而即将分崩离析的家暂且维持了下来,母亲熏子放弃了与心理医生已经萌芽的感情,又回到了自己本该抽身的生活,学习各种知识,承担大多数护理和家庭事务,乃至借助机械进行可以使女儿自主呼吸、抬动手臂、甚至微笑的精密操作等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事务。此外,为心爱的女儿编头发,为她买新衣服,带她出去晒太阳、散步,请来特护教师给女儿教授小学课程扥等等,仿佛女儿的一切都在正常的生命轨迹上。尽管亲人们到后来都十分不解,甚至产生了“亵渎”神灵和“操纵傀儡来自我满足”这样尖锐的批判,熏子仍然无畏地坚持,这份母亲对女儿的爱的坚守让人动容。天下没有哪个母亲面对孩子的死亡不会是撕心裂肺、无法接受的,哪怕是作徒劳的坚守,也虔诚地相信会感动神灵,会有奇迹。
生命的升华
对待生命究竟该采取何种态度?是应该理性地让它实现最大价值化,即进行器官捐赠帮助其他人?还是顺应自己的情感,竭尽所能挽留?这个可能永远没有正解,最后也许应当尊重当事人本人的意愿吧。小女孩瑞穗是真正的天使,她曾经不愿意把代表幸福的四叶草独自采走,而是留给更需要它的人。作为母亲的熏子也一定时刻问自己,假如她女儿瑞穗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她会如何做?最终用“托梦”这种方式找到解脱,选择捐赠器官,让女儿生命得到了升华。
这部作品是一个悲情故事。从开头到结尾,我一直期待着瑞穗身上能够发生奇迹,让那么多为她努力的人得到心灵的慰藉。这部作品最让我动容的是:面对生死模糊,母亲对于女儿的爱是那么坚韧执着,无论多么绝望,都不曾气馁和减弱一丝一毫。而源自于女儿本心的善良又让母亲最后选择了器官捐赠这种爱的方式,挽救了那个来探望过瑞穗的男孩生命,使女儿的生命的意义获得升华。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第7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