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个中国小姑娘出生了,妈妈只给她取了个小名叫“小芳”。由于她是个私生子,人们明显地歧视她,这种歧视一直伴随她长大。直到小芳13岁那年,村里来了一个牧师,这个牧师改变了她的人生。
小芳破天荒第一次鼓起勇气偷偷溜进了教堂,牧师的一番话深深震动了她。第一次听过后,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一直到后来的那一次,小芳听得入迷而忘记了时间,当教堂的钟声响起时,她已经来不及离开了。她被堵在人群后面,低着头慢慢朝前移动。
突然,一只手搭在了她的肩上,她惊慌地顺着这只手臂望上去,正是牧师!“你是谁家的孩子”牧师温和地问道。这句话是她十多年来最最害怕听到的。它仿佛是一支烧红的烙铁,直刺小芳的心上。
人们停止了走动,几百双惊愕的眼睛一齐注视着小芳,教堂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小芳完全惊呆了,她不知所措,眼里含着泪水。
这个时候,牧师脸上浮起慈祥的笑容,说:“噢——知道了,我知道你是谁家的孩子——你,是上帝的孩子。”
牧师抚摩着小芳的头发说:“这里所有的人和你一样,都是上帝的孩子!过去不等于未来——无论你过去怎么不幸,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未来必须充满希望。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要到哪里去。只要你对未来保持希望,你就会充满力量。不论你过去怎样,那都已经过去了。只要你调整心态,明确目标,乐观积极地去行动,那么成功就是你的。”
顿时,教堂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掌声是理解,是歉意,是承认,是欢迎!整整13年了,压抑心灵的陈年冰封,被“博爱”瞬间融化,小芳终于抑制不住,眼泪夺眶而出。
从此,小芳变了。40岁那年,小芳荣任田纳西州州长,之后,她弃政从商,成为全球赫赫有名的成功人物。67岁时,她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攀越巅峰》。在书的扉页上,她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过去不等于未来!
小芳由一个人人看不起的私生子变为叱咤政商两界的成功人士,是什么让她脱胎换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呢心态!积极的心态让她能够准确地把握未来,把握自己的命运。
朋友们,积极的心态很重要。积极的心态,就是心灵健康的营养。这样的心灵,能吸引财富、成功、快乐和健康。消极的心态,却是心灵的疾病。这样的心灵,不仅排斥财富、成功、快乐和健康,甚至会夺走生活的一切。
为什么会这样呢?积极的心态激发乐观和幸福的感觉,这些感觉反过来又增强了积极的心态,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积极的心态能激发高昂的情绪,帮助我们忍受痛苦,克服抑郁、恐惧,化紧张为精力充沛,并且凝聚坚忍不拔的力量。
成功者都是心态积极者,他们能够拿得起放得下,忍辱负重,乐观向上,义无反顾走向成功。
消极的心态和颓废的思想则导致人心情沮丧。由于心情沮丧,消极的想法变得越来越严重,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所以朋友们,不管我们遇到什么事情,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就能化不利为有利,从而把握自己的命运。
你是什么样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
成功始于行动,成于行动。要解除“自我设限”,关键在于自己。西谚说得好:“上帝只拯救能够自救的人。”成功属于愿意成功的人。成功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我不愿成功,谁拿我也没办法;我不行动,上帝也帮不了。成功,源于自愿自觉。我的事自己做,始于心动,成于行动。坚定的行动,必然源于深刻的认识和觉悟。
“过去不等于未来”的观念,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成功。成功与目前的境况无关。过去的都过去了,关键是未来。过去决定了现在,而不能决定未来,只有现在的作为及选择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
也许有人会说,小芳等人都是小时候就发生了转变,如果已经成年,“过去不等于未来”还管用吗?
其实,这句话是永恒的。一切都是重新做起,一切都还来得及。只要起步,永远都不算晚!成语“刮目相看”便是一例。
吕蒙是三国是东吴将领,英勇善战。虽然深得周瑜、孙权器重,但吕蒙十五六岁即从军打仗,没读过什么书,也没什么学问。为此,鲁肃很看不起他,认为吕蒙不过草莽之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不足与谋事。吕蒙自认低人一等,也不爱读书,不思进取。
有一次,孙权派吕蒙去镇守
一个重地,临行前嘱咐他说:
“你现在很年轻,应该多读些史书、兵书,懂的知识多了,才能不断进步。”
吕蒙一听,忙说“我带兵打仗忙得很,哪有时间学习呀!”
孙权听了批评他说:“你这样就不对了。我主管国家大事,比自己忙得多,可是仍然抽出时间读书,收获很大。汉光武帝带兵打仗,在紧张艰苦的环境中,依然手不释卷,你为什么就不能刻苦读书呢?”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十分惭愧,从此后便开始发愤读书补课,利用军旅闲暇,遍读诗、书、史及兵法战策,如饥似渴。功夫不负苦心人,渐渐的,吕蒙官职不断升高,当上了偏将军,还做了寻阳令。
周瑜死后,鲁肃代替周瑜驻防陆口。大军路过吕蒙驻地时,一谋士建议鲁肃说:“吕将军功名日高,您不应待慢他,最好去看看。”
鲁肃也想探个究竟,便去拜会吕蒙。吕蒙设宴热情款待鲁肃。席间吕蒙请教鲁肃说:“大都督受朝廷重托,驻防陆口,与关羽为邻,不知有何良谋以防不测,能否让晚辈长点见识?”
鲁肃随口应道:“这事到时再说嘛……”
吕蒙正色道:“这样恐怕不行。当今吴蜀虽已联盟,但关羽如同熊虎,险恶异常,怎能没有预谋,作好准备呢?对此,晚辈我倒有些考虑,愿意奉献给您作个参考。”
吕蒙于是献上五条计策,见解独到精妙,全面深刻。
鲁肃听罢又惊又喜,立即起身走到吕蒙身旁,抚拍其背,赞叹道:“真没想到,你的才智进步如此之快……我以前只知道你一介武夫,现在看来,你的学识也十分广博啊,远非从前的‘吴下阿蒙’了!”
吕蒙笑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从此,鲁肃对吕蒙尊爱有加,俩人成了好朋友。吕蒙通过努力去学习了实战,终成一代名将而享誉天下。
千百年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之所以成为一句成语,就说明人们对“过去不等于未来”的普遍认同。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把这一观念真正用在自己身上。它是“自我设限”的克星。
这里是我有一个梦想(xfhy1025),学习成长爱好者的家园,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