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一个动荡的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个时代,也有一些女子名留青史。如大乔小乔、孙家大小姐、曹刘孙三国领导人后宫团女子等,但这些人因其丈夫之地位和影响力而闻名。但蔡文姬则以其自身的才华及坎坷的命运而独留青史。
我们现在说的蔡文姬,在三国时代可没有这个人。那个时候她应该叫蔡琰,字昭姬。后来司马氏上台,为了避讳司马昭,所以蔡文姬“诞生了”。
蔡文姬,是东汉名士蔡邕的长女。蔡邕,东汉顶级大拿,泰斗级人物,精通文学、天文、书法、音律,开创的飞白体深深影响后世。后世唐太宗、唐高宗、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等皇帝不仅喜欢并且自身也善于写飞白体。除了字体,蔡邕还制作了古代四大名琴—焦尾琴。另外他牵头24名经学家一同完成的《熹平石经》,这可是东汉末年国家级盛典,读书人必看的“宝典”。
就是这样一位大儒在四十多岁才当上父亲,老来得女,那可是心头宝。蔡邕自然将毕生所学都毫不吝惜地传授给蔡琰。家学渊源以及自身的聪慧,蔡琰小小年纪的文学、书法的造诣就开始崭露,并且音乐天赋极佳。
据说蔡琰9岁时,有次晚上听她老爹在弹琴,曲音稍微有一丁点失误,她立马就能指出第二弦断了。蔡邕很惊奇,想在试试自己的女儿是偶然猜对,还是真有本事。于是他故意拨断另一根弦,小蔡琰又正确地指出断的是第四根弦。蔡邕很欣喜,发现女儿的音乐天赋,并认真传授她琴艺。当蔡琰学有所成后,蔡邕便将焦尾琴送给她。
这就和周瑜的“曲有误周郎顾”颇有异曲同工之味,都是那种具有强大“音乐慧根”的人。
蔡文姬长大后(也就是十多岁的年纪),嫁给了河东卫仲道。卫仲道,典型的文弱书生,和蔡文姬结婚不到一年,就咳血而死。他们之间的结婚,一来可能是书香门第,门当户对;二来也可能是想娶了蔡文姬后,来冲喜。到卫仲道早死,卫家人认为蔡文姬克夫,各种挤兑,要将她赶走。蔡文姬,这位大才女,怎么能忍受这种委屈,不顾她老爹的反对,离开婆家回到娘家。
后来,董卓这老小子叛乱,虽后来被王允等人干翻,但蔡邕因董卓之故被牵连而身故。后董卓的部下继续叛乱,而蔡文姬在这乱世中则只能流离失所,不久后匈奴入侵,蔡文姬被匈奴人掳走,然后献给匈奴的左贤王。这就像被人抓去当做压寨夫人一般。
这一次被迫离乡,一去就是12年。在这12年时间里,蔡文姬被迫生了2个孩子。来自中原的蔡文姬,在类似“蛮荒”之地的匈奴地盘里,吃着她吃不惯的食物,更不用说没什么感情的左贤王进行交流,又远离故土,内心的苦楚更是无人可诉说。
后曹操平定北方,得知他那亦师亦友的蔡邕之女蔡文姬被“困在”匈奴,正想办法如何“赎回”。正好匈奴单于呼厨泉特地到邺城来拜贺曹操,曹操便把呼厨泉当人质软禁在邺城。同时派出使臣屯田都尉董祀赴南匈奴以白璧一双、黄金千两要求赎回。
一开始匈奴左贤王还不肯。董祀对左贤王说,你们的单于还在邺城“做客”呢!左贤王这才迫于呼厨泉的人身安全,只好同意文姬归汉。
蔡文姬回乡的途中,写下了名篇《胡笳十八拍》,描写了北地的苦寒生活,十多年间的思乡之情,回家的欣喜以及离开骨肉分离等诸多情绪交织在一起。但回到中原,却已物是人非事事休。但是蔡文姬的命运还是再一次被安排好了。在曹操的安排下,蔡文姬嫁给了校尉董祀。
这是蔡文姬的第三次“婚姻”。第一次婚姻,丈夫体弱早夭;第二次“婚姻”是以俘虏身份被迫的;这第三次婚姻,也不算过得多幸福。《后汉书·烈女传》中说,董祀后来不知道犯了什么大错,被判死罪。没办法,蔡文姬只好为夫活命去求曹操。那个时候曹操在开宴会,听到下人报告说蔡文姬求见,曹操就顺口对宴会上的宾客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让大家见一见。”
随后蔡文姬头发散乱,光着脚入见,便叩头请罪,然后向曹操诉说陈情理由,情感酸楚,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动容。曹操被说动让步,但却为难地说:“可是降罪文书已发出,怎么办?”
蔡文姬说:“丞相您有成千上万的好马,勇猛的士卒多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去追回一条垂死的生命吗?”
曹操最终赦免了董祀。曹操看蔡文姬的样子,随后赠送了她头巾鞋子袜子。在等董祀被释放回来的期间,蔡文姬为曹操默写出蔡邕收藏的万卷书中的四百多篇诗文,光这记忆力就十分惊人。蔡文姬后来创作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悲愤诗》,从“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开始,到“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讲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外族入侵,饿殍遍野,讲自己流落异国他乡,再嫁他人,常怀忧苦等种种经历。
清代诗论家张玉谷说:“文姬才欲压文君,《悲愤》长篇洵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办香可也及钗裙。”也就是他认为蔡文姬的文才胜过另一位才女卓文君,并且杜甫、曹植的叙事诗风格多少都有受蔡文姬的影响。但自写完《悲愤诗》后,史书上再无蔡琰相关记载,卒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