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开始向学生展示柳枝飘动,红旗飘动和炊烟飘动的图片,问学生你看见了什么?有的学生会很机灵的回答有风,于是我又追问:你能制造出风来吗?给学生三分钟时间活动,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制造出风。活动结束后,学生小组分享汇报,在班上总结出。可以用嘴吹,用书扇,挥动手,跑起来等方法都可以制造出风,这时候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制造出风,学生还可以说出来空调,风扇,吹风机等电器也可以制造出风来。最后我提问在自然界中是否有一个巨人在用嘴吹,挥动手或者说是否有一个巨大的风扇在给我们制造风呢?学生一笑而过回答到,没有。那么引出问题,自然界的风从哪里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弄清楚风究竟是什么?学生这一点还是可以说出来,风其实就是流动的空气,而刚才我们制造出风的方法都是人造的风,是需要给予外力形成的风。这时候我向学生展示他们做热气球的场景,并提问,我们在做热气球时,有没有将热气球向空中抛?学生立刻就能反应过来,热气球是自己向上飘的,热空气可能是形成风的关键。这个时候留一分钟左右时间给学生自己思考风的成因是什么?很多学生依然只能想到热空气能自己向上流动形成了风。于是我就提问,纸筒中的热空气上升,跑到热气球中,那纸筒中还有空气吗?学生又会回答纸筒中蜡烛还在燃烧,是有空气的。有极少数学生能够反应过来外面的空气进入了纸筒中,这个过程空气在流动,应该就形成了风。经过引导,学生最终确立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进入热空气原有的位置形成了风这一猜想。此时再拿出风的成因模拟实验,验证这一猜想,经过香中蜡烛点燃前和点燃后蚊香烟的流动方向和纸箱上方的塑料袋的飘动情况验证猜想正确,再总结一下,其实风的成就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进入补充形成了风。这时候在联系生活,追问学生,感觉一年四季中哪些季节风比较多并且比较大。学生会马上说夏天,也有少数说冬天,还有一些恍然大悟地说怪不得说“春风和煦”。
思考:1.即使是在借助了热气球这一课的知识,学生还是难以自己思考讨论出风的具体成因,所以在后面几个班,我多铺垫了一些追问了纸筒中的空气从哪里来?2.学生对风的成因单单只依靠实验现象理解其实有一定难度,在最开始的时候将风的本质(流动的空气)提出来,学生的思考会更加具体,也有助于学生理解。3.最后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的风,再一次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