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都是来自于《心流》这本书中的重点部分,共计6k+。我有个习惯,遇见好的书会将重点内容摘录出来,一可以在事后再次细读,二可以分享给感兴趣的朋友,先看看这本书讲了什么,再决定要不要继续深读。以下。
第一章心流,快乐的源泉
人何时最幸福
只有在不计好坏,全身心投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时,才会觉得幸福。
最优体验是由我们自己所缔造的,每次挑战都是一个获得幸福的良机。
凡是以改善生活品质为目标者,心流理论总能为其指出一条明路。
心流是意识和谐有序的一种状态。如果一个人不靠信仰支持,财富、权势、性这些社会公认的最具吸引力的事物就会成为他们奋斗的主要目标。
人类不满的根源(宇宙的混沌、无止境的欲望)
宇宙是混沌的,既不敌视我们,也不友善,它只是全然漠不关心。我们想要追求内心和谐,唯有掌控意识。
生活越改善而越不满足,提高生活品质是一件没有尽头的苦役,但有少数人能跳出来,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掌控自如。
文化编织的神话
文化编织神话,保护其子民不受混沌之扰,同时灌输给他们一个信念:自我很重很要,并且个人终究能够成功,但不切实际的安全感早晚会化为泡影,自己的问题唯有依靠自己解决。
这个富裕、科学昌明的复杂世界根本不可能把幸福拱手奉上。
金钱、权利、地位、财富、对症下药、躲进自己的小天地,都不能提供答案。宗教也只能化解生命的荒诞,却不是永恒的答案。人类的物质力量增强了几千倍,但在改善体验的内涵上却没有长进。
善用自己的体验
不以社会的赏罚为念,做自己的主人。
释放内在的生命
培养独立意识,控制意识才能控制体验的本质。
第二章控制意识,改善生命的品质
意识的内涵
是反映人生的镜子,是资讯的转换站,可以遵循不同的目标与意图发展,每个人都拥有控制主观现实的自由。
意识的极限
意识处理资讯的能力相当惊人,意识使用率决定生活品质,大多数人在每天约占三分之一的闲暇时间里,都尽可能避免用脑子。
注意力:无价的资源
控制意识最明显的指标就是能随心所欲地集中注意力,不因任何事情而分心,或者约束注意力,不把精力浪费在不具建设性的思想或活动上,或把注意力尽可能延伸,跟周遭世界密结结合起来。这都可以修炼成两种不同的成功人生。
但他们的共同点是把有限的注意力像探照灯一般集中成一道光束,而不是任它毫无章法地散开。
关于自我
自我代表我们点滴建立起来目标的先后次序,注意力塑造自我,也被自我塑造。意识并非直线,而是呈一种圆形循环。
内在失序
资讯跟既定的意图发生冲突,消耗了我们大部分的精神能量,如果没有足够的韧性保持自我的完整,就会造成自我分裂。
意识的井然有序
当最优体验也就是心流体验出现时,一个人可以投入全部注意力实现目标,没有失序现象需要整顿,自我也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因此不需要分心防卫。
越来越完美的自我控制,会产生一种痛快的感觉。
其实战斗中对抗的不是自己,而是使意识失序的精神熵。深沉的快乐是严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换来的。
自我成长
心流是独特性和复杂性的完美整合,也有着全情投入的乐趣。
第三章心流的构成要素
幸福的假象
精神科医生的候诊室里坐满了功成名就的病人,他们在四五十岁时才突然觉醒,原来郊区的豪华住宅名贵轿车甚至常春藤名校的学位,都不能给他们带来内心的平静。
财务状况是影响人生满意度最微不足道的因素之一。
享乐与乐趣
享乐虽有助于维持意识的秩序,却无法在意识中创造新秩序。
享乐无需耗费精神能量,但乐趣必须运用高度的注意力。
(一般人很容易自囿于青春期发展成形的狭隘的自我中)
然而许多人会继续努力从所做的事情中寻求乐趣,在体验中享受乐趣。
那不勒斯衰败的郊区做生意。
构成心流体验的要素
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投入一个竞争性的环境,化无聊为乐趣,挑战与技巧有黄金比例,知行合一,目标明确并且能得到及时的回馈,回馈因人而异,全神贯注掌控自如,乐趣不是控制本身而是在艰难情况下行使控制权的感觉,会上瘾会忘我会与大我合一会超越自我,时间感异常。
目标不假外求
心流自成目标,能把疏离变成介入,乐趣取代无聊,无力感变成控制感,精神能量会投注于加强自我,不再浪费于外在目标上。但这种力量只是工具,目标才能决定它会使人生更加丰富还是痛苦。
第四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流
心流活动
游戏以四种不同的方式,提供超越日常体验的机会。所有的心流活动都能把自我变得更复杂,自我因而成长。
心流是成长与发现的源泉。
在大多数文化中,人们用于艺术、游戏及仪式上的时间可能比工作都多。
无论是石器时代还是今天,艺术存在的理由始终未变——说穿了很简单,它对画家和观画的人都是心流的源泉。
宗教实际上是创造意识秩序最古老最野心勃勃的尝试。
心流与社会文化
原始部落的文化具有差异,重建可以将心流融入生活方式。
文化是对混沌的一种防御,文化无所不包,游戏却只是文化脚本中的一个小插曲。
但能促成心流的文化,在道德上不一定就是善的。
闲暇不等于乐趣,我们这个时代最讽刺的一个矛盾就是,大量的闲暇并不能转换为乐趣,跟只不过数代以前的人相比较,我们享受人生的机会大多了,但事实上我们一点也不比老祖宗生活的更快乐。
自得其乐的性格
注意力失调,过分的自我意识都是享受快乐的心理障碍。
阻碍心流的社会因素分为失范和疏离,对应焦虑和厌倦。
集中注意的能力与心流的因果关系还需考证。
自成目标的家庭环境五个条件是目标回馈清晰,孩子感受到被重视,孩子可以有选择并准备好承担后果,孩子有条件投入,父母可以安排挑战。
父母对待婴儿的方式很可能在人生开端就决定了他们日后享受乐趣的难易。
在困顿中体验快乐
动机在于行动本身,用“自我意识不到的个人主义”收复对自己的控制。
如何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学会对自己和自己的缺点漠不关心,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在外界事物上。这种性格部分应归功于遗传和童年的教育,但也可以自己培养,不断练习约束,至炉火纯青的地步。
第五章感官之乐
改善生活品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学着去控制身体和感觉。
人值多少钱
心流需要肌肉和大脑都参与。
对于没有技巧的人而言,身体不过是廉价的血肉之躯罢了。
“动”的乐趣
所有体育活动最纯粹的形式,就是突破体能的极限。
步行可以乐趣无穷。
很多人陷入一种到头来无法自拔的体能活动中,把锻炼身体当成一种义务,一点儿也没有乐趣。这种人以为加入豪华的健身俱乐部就是乐趣的保证,但乐趣不在于你“做什么”,而在于你“怎么做”。
舞蹈的乐趣往往强烈到足以令人放弃其他选择。
爱到最高点
但是跟其他类型的享乐一样,性若不能导入乐趣的方向,也很容易沦为无聊。
如果在肉体享乐与追逐浪漫爱情的乐趣之外,情人之间还有真正的关怀,那就是把对方当作独一无二的人,了解对方帮助对方完成对方的目标,从中发掘乐趣。这个层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提供一生一世用之不竭的心流经验。
控制的最高境界
瑜伽是最古老最有系统的心流制造法,但是从结果看,瑜伽与心流各趋相反的两端。
视觉之乐
所有的心流活动:不培养必须的技巧,就不可能在追求中找到真正的乐趣。
聆听喜乐的乐音
音乐就是把声音整理成悦耳的秩序,学习制作和谐的声音不但乐趣无穷,而且跟精通所有其他复杂的技巧一样,有助于强化自我。
美食之乐
食欲之于肠胃,就跟爱情之于心灵一样。
吃,跟性一样,都是与生俱来的能带给我们快乐的活动。
口腹之乐的另一项危险跟性可以说是对等的,就是它会上瘾。基督教七大罪中列入贪吃和好色,可见其影响之大。
肉体快乐会轻易把精神能量吸干,无法再去追求其他目标。
压抑并不是道德修养的方法,基于恐惧而勉强压抑欲望,人生就会变的暗淡无光。这种人会变得刻板、自卫,自我也停止生长。
一个人若能学会发乎本心,控制本能的欲望,就能享受乐趣而不上瘾,不至于成为欲望的奴隶。
有些宗教把人体比喻为“上帝的殿堂”或“上帝的器皿”。
第六章思维之乐
培根说,好奇心(所有知识的种子)乃是愉悦的最纯粹形式的反映。
身体与心灵相辅相成
在知性的追求中,阅读可谓是最常被提及的心流活动。
在现实中要达到秩序井然的心理状态,并不那么简单,正常的心理状态乃是混乱一片。在既没受过特殊训练,外在世界又没有值得注意的目标时,一般人集中思考的时间很少能超过几分钟。
但在独处、无需集中注意力时,心灵没有秩序的原貌就会显现。它无所事事,如脱缰野马,往往停留在令人痛苦或困扰的思绪上。除非一个人知道如何整顿自己的思想,否则注意力一定会被当时最棘手的事情吸引:它会集中某种真实或想象的痛苦,最近的不快或长期的挫折中。精神熵是意识的常态——一种既没有任何作用,也不能带来乐趣的常态。
为了避免这种状态,一般人当然急于用任何能到手的资讯填满心灵,这也是人们为何花大量时间看电视,尽管这么做毫无乐趣可言。
一个人一旦确定了克服精神熵的策略,再要求他改弦易辙就很困难了。
避免意识混乱的最好方法就是培养能控制心灵运作过程的习惯,而不是依赖电视这样的刺激。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做白日梦:通过心灵意向排演一连串的事件,能借着想象弥补现实中的不快,创造情绪的秩序。
记忆:科学之母
个人的历史也是一样,无法记忆的人,就丧失了以往积累的知识,无法建立意识的模式,也无从整顿心灵的秩序。
生命没有记忆,就不能算是生命,记忆是我们的凝聚、理性、感情,甚至也是我们的行动。少了它,我们什么也不是。
一个人倘若没什么值得记忆的是事情,人生就会变得贫乏。稳定的内涵能使心灵更丰富。
思维游戏
记住一些事实,若不能把它们归纳成某种模式,构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与规律性,任然没有用。
思考带给人愉悦。
力量与金钱不能带来幸福,幸福存在于正确与多样性之中。
他热爱生命,因为他已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意识。
当一个人学会一套象征体系,并有能力加以运用时,他就在心灵之中建造了一个随时与他同在、自给自足的世界。
控制内化的象征体系足以拯救一个人,这也是为什么冰岛是全世界诗人比例最高的国家的原因,因为在与世隔绝的寒夜里,冰岛人借着吟诵诗歌成功地控制了体验。
外在世界残酷不仁,内在的象征体系就成为唯一的救赎。
缺少内化的象征体系的人,很容易被媒体宰割。他们容易被宣传家操纵,被演艺人员安抚,被推销员蒙骗。我们会依赖电视、药物或政治、宗教的救赎,主要是因为我们自身没什么可以仗恃的东西,内心无力抗拒那些自称握有解答者的谎言。不能为自己提供资讯的心灵,只能在混乱中随波逐流。
文字的游戏
谈话的艺术已经失传,200年来实用主义的意识形态使一般人认为,谈话的目的只是传递有用的资讯,这导致一般人只会谈论眼前的厉害与自己的专长。这实在很可惜,因为谈话最主要的功能不是办妥一些事情,而是改善体验的品质。
我们得靠谈话维系自身存在的感觉,寒暄时说的套话,以及收音机与电视中无畏的插科打诨,都向我们保证,一切都没问题,生活照常无误的进行。
遗憾的是,很多谈话到此就打住了。选字得当、善加组织的谈话,能带给听者极大的满足。字汇宽广、遣词造句灵活,之所以称为企业主管成功的要素,并不单单是因为实用的理由,口才能使人际交往更加充实,也是一种人人学得会的技巧。
语言最主要的创造作用在于诗歌,每晚读诗对心灵的作用就跟每天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效果相同。不一定要读伟大的诗,也不一定要读完一整首诗,重要的是至少要找到能打动你的心的一段或一句。
你也没有理由只做一个消极的消费者,只要付出一点努力和耐心,每个人都能学会把个人的体验整理成诗。把写诗的技巧运用自如,毫无疑问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写作是在情绪紊乱中塑造秩序的一种疗法。
挖掘历史宝藏
童年记忆的情绪力量,对于我们长大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心灵如何运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心理分析大致上就是帮助病人整理错乱歪曲的童年历史。
历史就是不计其数的个人传记的精髓。
拥有过去的记录能让我们挑选保存愉快而有意义的回忆,从而创造一个或许不完全符合事实但能帮助我们面对未来的过去。
如果心不甘情不愿为了文凭不得不学历史,它便无法改善生活品质,由外界控制的知识也不能带来乐趣。
科学的兴味
伟大的发现不一定是奖励与资金最充裕的研究中心的专利,从事科学研究最好的理由只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罢了,能为研究者建立心灵的秩序。
哲学的乐趣
很多一开始为解决某些人类共通问题而设立的机构,经过许多时代以后,机构本身的重要性往往凌驾于原来的目标之上。
最成功的军人往往不见的是最能保卫国家的人,而是最擅长争取军事经费的人。
业余与专业
强迫教育的结束应该就是自动自发追求更高教育的开始。
了解周遭的事物,从个人经验中发掘意义,建构价值观,思考者会从这里面找到深邃的乐趣。
第七章工作之乐
人跟其他动物一样,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谋生上。
别人向佛洛伊德索讨快乐的秘诀,他说:“工作与爱”。
工作的乐趣
阿尔卑斯山村的老农妇、芝加哥的焊接工与中国古代传奇的厨子,他们的工作都辛苦而毫无吸引力,但他们都把躲不掉的工作变成了复杂的活动,让自己深深沉浸于互动之中,使自我变得更强大。
像玩游戏一样去工作
通过工作提升生活品质,需要两项辅助策略,一方面要重新设计工作使他尽可能接近心流活动,另一方面还得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加强技巧,选择可行的目标。
工作与休闲
尽管工作体验偶尔是积极的,但大部分人仍然觉得这没什么了不起,因为这对他们的长期目标没什么贡献。
如何有效使用闲暇时间
虽然一般人都很期待下班回家的一刻,准备好好享用辛苦挣来的闲暇,可是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利用这段时间。
不断兴起的休闲事业,以用富于乐趣的体验填满空间、时间为宗旨。我们只会每天花几个小时看演员在虚拟的情境中假扮出生入死,也不肯冒险贯彻自己的信念。
这种替代的参与方式,暂时粉饰了浪费时间的空洞感。但是跟投注在真实挑战上的专注相比,实在太薄弱了。从技巧的运用中产生的心流体验,会带来成长;纯属被动的娱乐背后,什么也没有。
除非一个人能自行控制工作与闲暇,否则注定会感到失望。
大多数的工作与休闲活动——尤其是消极接受大众传媒的方式,都不是为使人变得更快乐、更强有力而设计的,它们只是某些人赚钱的工具。
未来不仅属于受过教育的人,更属于那些懂得善用闲暇的人。
第八章人际之乐
生活的品质主要由两大因素决定:我们如何体验工作以及我们与他人的互动关系。
我们与生俱来会把别人视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客体,而他们有能力使生活变得有趣、充实或悲惨。
另一方面,我们也注重隐私,经常希望能不被人打扰。问题往往是,真正独自一人时,我们又开始觉得沮丧。
寂寞之苦
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最令人沮丧的倒不是独自工作或独自看电视,而是独自一个人并且无事可做。
内在维持心灵的秩序非常困难,我们往往需要外在的目标外来的刺激外来的回馈帮助我们控制注意力的方向。
酒精、药物、迷幻药和性,都可以是用外在秩序控制思想的手段,但并没有开发意识复杂性的潜力。
在成长的同时享受人生,就是从人生必然会出现的精神熵现象中,创造更高的秩序形式。
驯服孤独
一个人若能从独处中找到乐趣,必须有一套自己的心灵程序,不需要靠文明生活的支持——亦即不需要借助他人、工作、电视、剧场规划他的注意力,就能达到心流状态。
天伦之乐
人生最强烈而有意义的体验往往发生在家庭中,
家庭要能提供心流,必须先有存在的目标,并且能使家庭生活变得有趣。鼓励家庭中每个人发展自己的特质,发挥最高的技巧,并建立个人目标。同时也确保一个人身上发生的变化能影响到其他人。
朋友之乐
培根说:“最可怕的孤独就是没有真诚的友谊。”我们可以根据共同的兴趣或人生目标选择朋友。朋友绝少会试图改变我们的自我,只会帮我们加强自我。
如果友谊只是消除自我不安全感的手段,那么它虽然还是能给人快乐,却不具有乐趣的作用。
胸怀大我
一个人只有把精神能量投注在与别人共同拥有的目标上,才能成为家庭或友谊的一份子。
企图改善所有人的生活,却不先学习控制自己的生活的人,到头来往往把世界搞的更糟。
第九章挫折中如何自得其乐
“我从1967年到现在,只有一个念头:找到自己。我必须跟很多食物作斗争。”
第十章寻找生命的意义
最终目标只要能为一生的精神能量建立秩序,它本身是什么并不重要。
伟大的音乐、建筑、艺术、诗歌、戏剧、舞蹈、哲学、宗教、,都是以和谐克服混沌的好榜样,任何人都可以效仿。但很多人都忽视它们的存在,只想靠自己的力量创造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