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温习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临近结尾。
妻子伽摩拉去世,悉达多企图把儿子(一位少年)留在身边。但是儿子娇生惯养,受不了艰苦的生活。已经接近圣人境界的悉达多,用耐心的爱给予儿子,但儿子反而更加忍受不了。终于有一天,儿子痛骂了父亲,然后逃走。父亲无可奈何,徒然悲痛。
我想起《未曾有因缘经》中,佛陀对自己的儿子罗睺罗,也有同样的烦恼。
此经开首,佛陀命子出家,让舍利弗当其老师,大目犍连作授戒师,罗睺罗从此成为一个小沙弥。但是,“罗睺幼稚,习乐傲慢,耽著嬉戏,不乐听法,佛数告敕,恒不从用,非可如何。”
略译:罗睺罗还很幼稚,喜欢玩耍,不乐听法,佛陀屡次劝告,也没有用。
我看到“非可如何”这几字就微笑,眼前浮现出佛陀无奈地摇头。
且看这段父子对话——
佛告罗云:“佛世难值,法难得闻,人命难保,得道亦难。子今既得人身,值佛在世,何故懈怠,不听法耶?”罗云白佛:“佛法精妙,小儿意粗,安能听受世尊法也?前已数闻,寻复忘失,徒劳精神,无所一获。及今少年,且放情肆意,至年大时,自当小差,堪任受法。”
略译:佛陀对罗睺罗说:“佛世难遇,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你怎么不好好听我说法?”罗睺罗说:“佛法精妙,我怎么听得懂?之前已经听您讲过几次,但是一会就忘了,徒劳无功。我现在还是小孩,您就让我快心肆意地玩吧,等我长大了再向您请教。”
后来,佛陀借着对波斯匿王说法的机会,用因缘果报的故事,吓住了罗睺罗——类似于如今的父母这样威吓孩子:“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有苦头吃。”——暂且让罗睺罗入了修道之途。
至于罗睺罗之后有没有反复,不好说。根据我的经验,肯定是有的。
又,《未曾有因缘经》是一部通俗、有趣的佛经,有很多因缘故事,非常值得一看。
且说《悉达多》。黑塞特别强调:每个人有自己的成长之路,谁也代替不了谁。
从第一阶到第六阶,哪一阶都省略不得。不能从第二阶直接跳到第四阶或第五阶。“自然母亲”的步伐是如此。
当年,悉达多离开父亲,执意出家;现在,悉达多的儿子也是离开父亲,让父亲痛苦。
儿子的逃离,对悉达多来说,是通向圆满的最后一课。
庄子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最终,悉达多通过了这个课程。“他的创伤开花,他的痛苦消散,他的自我融入了万物的圆满统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