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这门课,让我对「品牌」的理解更加清晰了,可以从两个维度理解『品牌』,品牌首先是一种「文化现象」,其次是「商业思想」,总之『品牌』属于企业精神财富的范畴,是无形的。
关于品牌「文化现象」的部分,主要的理论是:品牌超级符号的文化原理,它的底层学问是:符号学、传播学、心理学;关于品牌「商业思想」的理论是:品牌三大原理,它的底层学问是:经济学。
品牌三大原理之「社会监督原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品牌』做的解释,“品牌的本质是社会监督企业,保护消费者的一种风险机制。”
华杉老师讲道:“经济学说,品牌是企业为了给顾客惩罚自己的机会,而创造的一种重复博弈机制。什么意思呢?比如咱们到旅游风景区吃饭购物,总是被骗、挨宰,因为那是一次博弈,赚一把以后,他不指望你再来。一次能在你身上获得多大的利益,他就获得多大利益。至于给你带来什么伤害,他无所谓。但是,在我们小区的小卖部、社区超市里购物,在我们街道的餐厅吃饭,你就能够得到价格公道和质量保障。因为他需要街坊们经常来,反复来。品牌就是这样的一种重复博弈机制,一旦建立了品牌,你就要接受社会的监督,一旦你出了错,社会、消费者就可以惩罚你。”
旅游景区和小区小卖部的对比,让我对「博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所有的经营者都选择一次博弈,一次博弈的发生是有场景的,尤其是那些大概率只有一次的事情,就像旅游景区吃饭、举办婚礼,这些都是非常容易宰客的地方。除此之外的大多数经营者如果想要基业长青,持续经营下去,就需要与消费者建立重复博弈的机制,接受社会和消费者的监督,犯错就认错、改善,这样才能在持续改善中不断提升,持续地经营下去成为百年品牌。
这里让我明白了持续经营或是运行下去的关键是:改善。改善一方面来自企业内部积极主动的反思、整改和提升;另一方面来自外部监督,社会和消费者的监督,正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从旁观者也就是企业外部的视角发现了问题,提出问题,企业承认并接受,积极改善,本身也利于企业自身的优化和提升。
这么简单朴素的道理,为什么很多企业和人做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