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文者自负
《兰台别记》(十七)“三義祠”文化的光彩
上篇文章已经解释“三義庙”与“三義祠”的区别,而且在平原县内更有明显的地理区别,即“三義庙”在南门外,官方祭祀之地。“三義祠”在西门外,半官方性质,民间瞻仰为主,文化诗文也多出以此。乾隆版《平原县志》原文记载:“三義祠”,在西门外淳熙寺右,亦祀汉昭烈、关帝、张桓侯。明弘治十四年(即1501)知县朱良建,万历十一年(即1583)知县乔起凤重修,增前后厅各五间,前创桃园,以为宴游之所。
现在流传的平原“三義”,多在此地,但也常被别人误嫁接到“三義庙”上。我们可以看看“艺术”篇中诗文记载。
“三義祠”写作人数多,而且人员更具有广泛性,人员身世也是迷雾重重去分析。
第一首《三義祠》 德州知府邢奎(黄梅人)
三義祠堂锁暮云,庭前柏子落纷纷。
桃园不改青山在,汉鼎轻将赤手分。
竟日幡风来寝殿,一春苔雨绣碑文。
寥天何处秋声起,疑有金戈静夜闻。
此诗为七言律诗,压阳平十二文韵。
邢奎,黄梅县人,嘉靖二十五年(即1546)举人,,嘉靖四十三任德州知州,在嘉靖四十五年重修德州学宫,(选自《德州志》)。再看《黄梅县志》其家族显赫:祖父:邢缨是明成化廿三年进士,任云南副使。父:邢寰,明正德三年进士,任南昌知府。其弟:邢璧,嘉靖三十四年举人,任政和知县。长子:邢懋敬,万历十四年进士,官至国子监博学,次子:邢懋学,万历十三年举人,官任刑部主事。侄子:懋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官至刑部员外郎。有明一朝,该家族共产生进士4人,举人10多人。
第二,《三義祠》二首 明山东副使张珩(héng)
汉末群雄起,桃园结义深。
纷纷征战士,谁识豫州心。
初拜平原相,劳思日已深。
继萌兴汉念,便有杀满心。
此诗为五言绝句二首,压阴平十二侵韵。
诗词不难理解,通俗易懂,难度就是张珩身世,原文字没有注明哪里人士,这可费脑筋了,多数都认识是:张珩,字佩玉,山西石州人(即山西吕梁),正德十六年进士。但仔细看看这人履历,虽然名气显赫,嘉靖十二年五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张珩为大理寺少卿,嘉靖十五年(1537)十月延绥镇兵备副使张珩在东石崖上刻纪出击鞑靼获胜,嘉靖二十年二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珩为左副都御史,十二月升巡抚宁夏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张珩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狭西三边军务,二十三年总督陕西巡抚宁夏。嘉靖二十四年七月击退蒙古人,嘉靖二十六年升户部尚书,未到任。以鞑靼攻延绥事被逮,谪戍庆阳六年,嘉靖三十一年七月已复为延绥巡抚,嘉靖三十二年十月右副都御史张珩为南京兵部右侍郎,嘉靖三十二年十二月升南京兵部右侍郎张珩为兵部左侍郎,迁兵部侍郎。丁母忧归。嘉靖三十九(即1560年)年七十余卒,赐祭葬如例赠工部尚书谥襄敏。,但没有来过山东当官,这就有些不确定性。
还记的在写明代山东佥事刘时教的记载时,有《青州府志》的诗文中,同时代也有一位张珩的诗,按这线索看下去,找到《颂松林书院和十三贤》,作者:山东佥事张珩,仁和人(选取《青州府志》)。才知道是仁和县人。继续从《仁和县志》寻找此人,功夫不负苦心人。
张珩,字鸣玉,仁和人(即杭州临平人),明代景泰元年(即1450年)庚午科举人(《浙江通志》),景泰五年授于监察御史,景泰六年(即1455年)九月为两京试监察御史。天顺元年(即1457年)丁忧归家,天顺三年(即1459年)三月张珩为南京监察御史以丁忧服阕,十一月命南京广东道试监察御史张珩实授本道监察御史。成化四年(1468年)复除广东佥事张珩于山东。《济南府志》记载:成化四年,分巡济南道、佥事张珩重修济南府城。 成化十年(1474年)二月山东佥事佥事张珩、监察御史郑铭为山东副使,张珩即为巡视海道副使,以副使致仕归乡。致仕归橐中萧然如寒士。卒之日几无以殓,葬于今杭州仁和(今临平区)临平山(记得2016年应同村老乡邀请,去他新落户临平小区家做客,下午还等过此山,现在为临平公园)。张珩在山东留下不少诗文,并且现存于安徽省图书馆的《精忠录》,内有收录了从魏骥到“昆山吴璘”录25位诗人的作品,都可确定为天顺、成化年间的官员,而如仁和的张珩就在其中。
根据:“三義祠”,在西门外淳熙寺右,于明弘治十四年(即1501)知县朱良所建,张珩的诗是现今保留最早关系写《三義祠》的诗文。所以乾隆版《县志》因无法确认张珩是哪里人,暂时把诗文放在第二首位置。现在还是尊重原著顺序
看到“仁和”顺笔多说点,这让人想到现代火爆全网的“刀郎”一首歌曲《花妖》,这里有个感人的故事,但也迁出一个杭州府治所不断在“临安、钱塘、余杭、仁和”不断转变动地历史轨迹。
仁和县,五代梁龙德二年 (922) 吴越国析钱塘县和盐官县设置了钱江县,治所在今杭州市,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杭州的附郭县从钱塘县变成了钱塘县和钱江县这两个母县的格局。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钱氏纳土归宋,钱江县因此更名为“仁和县”,取“不动干戈,仁慈和平”之意而得名,自此杭州市的两个母县的名字得以形成和延续。1912年钱塘县与仁和县合并为杭县,解放后杭县成杭州市,现在还有仁和镇。2021年复归“钱塘新区”。
第三首《三義祠》 知州朱绅(费邑人)
天限炎刘四百秋,英雄进自奋谋猷。
恩怀兄弟同鱼水,义感乾坤绍冕旒。
一误无人追赤壁,万全何必据荆州。
古祠几度秋风吼,疑是当年恨无休。
此诗为七言律诗,压十一尤韵。
这个作者就好点,因为注有户籍,作者就很好确认:
朱绅,字大章,费县人。弘治十一年(即1498)戊午科乡试第二名,当过湖广竹山县知县、四川忠州知州、陕西静宁知州、平阳府知府、广东司员外郎等职。朱绅的文采很好,他的文章被官方刻印,成为学子们的范文。其父:朱伯达,朱氏科举之先河,贡生,官至中卫经历。其子:朱崇道,嘉靖四十一年(即1562年)进士,历任广东省乡试大主考、南京太常寺博士,官至刑部员外郎。
第四首《三義祠》 石泉道人
阉竖紊乾纲,牝鸡司晨极。
党锢殄善人,黄巾破都邑。
垂涎汉鼎称干戈,曹满孙策权谋多。
痛思社稷破汉贼,势孤力弱将奈何!
远从旧识借兵力,屈投公孙官一职。
桃园深处结同胞,万里驰驱成羽翼。
收徐取豫入荆州,百万旌旗射斗牛。
孙权结援曹满走,百二山河指日收。
讵期與国忘唇齿,汉寿被擒车骑死。
可怜炎汉旧乾坤,一旦瓜分成鼎峙。
分荆据蜀守蹉跎,王业偏安感慨多。
称王称伯俱尘土,三义英声永不磨。
石泉道人,暂无可考,这个可能是一个隐士,遍查几遍史料,也不能确认此人是何处高人,也请各位高人指点迷津。
这首诗以宫体诗形式,四句一换韵,共押韵六个韵部,描述从东汉战乱到三足鼎立的情景以及创业艰难与后人感叹。
第五首,《三義祠》 德州学正李良机(安徽太湖人)
桃园烂漫簇蒸霞,棠棣枝头赛妖华。
帝业栽培先汉贼,九州恢復始三巴。
风尘黯黯中原兢,云树苍苍栈道赊。
未信一身同骨月,一心从義蜀王家。
李良机(安徽太湖人),嘉靖三十五年岁贡,任江西武宁县训导,德州学正(即德州教育局长)。此诗为七言律诗,押六麻韵
这五首诗很有代表性,人员也广泛,职位也又高低,说明“三義祠”被大家瞻仰之地。
本人:南雁北望,古诗文爱好者,家乡文化的整理者,乡土文化的传播者。以清代乾隆版《重修平原县志》以及万历版《恩县志》为基础选材,保留原文风貌,只做标注,以及配置重要.文献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