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因为没有处理好事情被领导责骂,同事讥讽;因领导信任接下高难度工作临近deadline 其他部门却拒不配合;年初当众立下flag却因忙乱于各种事务迟迟无法兑现,此时会有怎样的感觉?暴躁?沮丧?懊恼?难过?……
大多数人在面对压力的情况下都会或多或少产生以上负面的情绪,进而出现争吵、自责、放弃等不良的行为或结果。在压力下处理思维和情绪的能力被称为心理韧性,心理韧性弱的人,即使面对机会也可能因为心理素质不好而导致失败;心理韧性强的人,则能在高压下体现出专业的情绪处理能力,抓住机会,逆袭成功。
为什么在同样面对压力时人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呢?性格使然?有的人生来温和,有的人生来易怒?并不尽然!
对于遇到外部刺激时我们产生情绪反应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了ABC理论来解释:A(Activating)是外部的刺激、诱发性事件,比如领导批评,同事讥讽,比如糟糕的结果;B(Belief)是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就是你如何解读领导的批评、同事讥讽、糟糕结果;C(Consequence)是事情的结果、最终的行为和情绪。根据ABC理论,情绪行为C并不是由外界刺激A直接产生的,而是经由B,即我们的信念和思维方式引发。
举个例子,你走在路上,突然一个人从窗口伸出头来骂你一句,你会如何反应?按照ABC理论,A被骂,外部刺激;B思考对方为什么骂我,我该如何应对?C是最后的行为和情绪;如果B认为无端被骂,被侮辱了,C就可能是回怼,甚至大打出手;如果B是对方是不是精神不正常?C就可能是置之不理或者同情。
知道了ABC理论,再回来看压力下产生的无法控制的负面情绪,可能并不缘于我们的性格,或是自控的能力,而在于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在《麦肯锡精英的思考习惯》一书中,作者发现:几乎所有坏的负面情绪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错误思维方式:
必须型思维方式!
所谓“必须型思维方式”,是一种绝对化的思维方式,就是认为只能这么做,自己没有其他选择,必须要做到,比如项目快截止了必须要完成,考试必须通过否则没脸见人等等,当这些“必须”要完成的事情没有达到预期时,暴躁、抱怨、愤怒等负面情绪就会涌起:
比如给领导安排车辆晚点5分钟,领导暴怒,背后的原因是老板认为员工必须提前考虑细节,避免出现工作失误;比如出门旅游妻子突然要求变换路线,先生暴怒认为妻子无理取闹,背后的原因是先生认为既然制定好了路线就必须按照原来的路线进行……
正是这种必须型思维,在面对不确定性情况出现时给人们带来负面情绪,极端的负面情绪又会让事情进一步往坏的方向发展,最终让我们在压力面前变得脆弱和屈服。
那么,如何避免必须型思维,让心理韧性变强呢?《麦肯锡精英的思考习惯》为我们揭秘了麦肯锡精英的情绪处理方法和思维习惯,教我们如何处理职场中的负面情绪,以及如何将情绪化解为动力。
作者高杉尚孝,日本人,同时也是畅销书《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作者,是全球战略顾问、沃顿商学院企业管理硕士,曾先后在麦肯锡、美孚石油、JP摩根大通等企业担任咨询顾问,在人力资源开发、强化个人心理素质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
书中提出,要增强心理韧性,首先要摆脱必须型思维方式,因为
(1)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必须的,只不过你自己能不能接受罢了。绝大多数情况下的“必须”,最后的结果都是有替补方案的,虽然可能有些损失;
(2)如今不确定性越来越多,“必须”之事变得越来越不现实,越来越不可控,过于强调“必须”,实际上是跟不可控作斗争,毫无意义;
(3)一旦有了“必须型思维”模式,就会陷入巨大的压力,伴随压力产生的焦虑反而让人难以集中注意力处理问题,而且一旦“必须”完成的任务没有按期完成,巨大的心理落差会让人陷入自责和内疚,让心理变得脆弱!
如果能改变思维模式,就可以改变情绪管理的能力,如何改呢?作者提出,可以从“必须型”改为“愿望型”,即从绝对要求变成最好这样的相对愿望,作者还给出了转变思维的5个步骤:
第一步,肯定你的愿望或目标是有重要价值的;
第二步,否定绝对的要求,不是必须的;
第三步,考虑多种结果的可能性;
第四步,现实评价坏结果发生的情况
第五步,尽最大努力去实现最好的结果
举个例子,办公室小王突然被怒气冲冲甩来一堆材料的张总一顿臭骂:昨天提交的什么报告,数据算错就算了,还有两处明显的错误,害我在公司领导面前丢尽了颜面!小王赶紧道歉,表示马上重做,这时同事凑过来问怎么回事,小王说:我怎么会犯这么愚蠢的错误,真不应该,我真是没用!同事走后,小王心想:张总也真是的,就算我写错了,至于当着大家的面骂我吗!
在这个栗子中,张总愤怒背后的“必须型思维”是:一个老员工必须把专业的事做到极致,决不能犯错误;小王自责和委屈背后的“必须型思维”是:身为专业人士,绝对不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身为领导,必须时刻懂得如何与下属沟通。在这种必须型思维模式的引导下,双方都出现了负面情绪。
如果做一下转换,以小王为例,应当如何做呢?
第一步,肯定目标的重要性:作为专业人员,就应当尽可能提供专业可靠的意见;
第二步,否定绝对的要求:尽管每个细节都考虑到这个目标很重要,但也不是绝对的;
第三步,考虑多种结果的可能性:很多种情况都可能导致会结果发生,比如睡眠不足、原始数据错误等等;
第四步,现实评价坏结果:就算一次出现了细节错误,受到批评或处分,甚至给公司造成损失,也不是天塌下来的事,想办法弥补并承担责任即可;
第五步,尽最大努力实现最好的结果:想办法弥补损失,承担后果,并复盘精进流程,避免未来再出现这样的问题;
如果做了以上转换,小王可能会想:我居然犯了这么低级的错误,难怪张总会发火;虽然这次粗心犯错实在不应该,但这不意味着我一无是处,这次是因为我昨晚睡眠不好导致的,下次再做这么重要的文件时一定要注意休息。
可见,如果做了从“必须型”向“愿望型”思维方式的转换,就会停止内耗,变压力位动力,将注意力转移到高效解决问题上来。
昨天分舵会员活动,小伙伴们纷纷提到最近练级动力不足,也有的伙伴说最近工作忙,无暇练级有些内耗,分析原因,大概是之前给自己立了flag,加上师父的信任、伙伴的督促,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如果抱有“必须型”思维,认为既然自己说出去的话就一定要实现,否则就会丢面子,或者认为我一定要在多长时间内过完三级,否则就证明不了自己的能力,这种压力就会无形中转化为负面情绪:内疚、无奈或者是抱怨、恼怒,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坚持不下来;如果将必须型思维转变为愿望型思维,会发生什么呢?
第一,不忘初衷,回顾加入拆书帮或者练级这件事本身对自己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第二,练级固然是学习成长的一种高效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可以停止练级,但只要不停止学习,一切都是OK的;
第三,接纳自己,远离焦虑,人不是万能的,不能事事兼顾,当无暇顾及时,思考各种可能性,只要能够在恰当的时候弥补损失即可;
第四,牢记目标,持续复盘,让压力变成精进的动力,达成真正成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