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更小作文的第500篇。在这500天里,我收获了很多朋友的私信,有送祝福的,有提建议的,还有说感谢的……
因为这些内容的影响,给别人脑海中留下的印象,持续刺激强化这些印象标签,时间长了,就形成了「品牌」。
品牌背后积淀起来的,其实是一种「信任」,通过各类媒体把这个印象标签的能量持续放大,虽然很多生意还没有成交,但某一天你的客户一旦产生了这类需求,他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你,这就是一种「信任前置」,最大的作用就是「把引流成本降低为0」。
所以做品牌,如果不能「日日不断地持续提供信号刺激」,时间长了,印象淡了,被遗忘就成了一种必然。而自媒体,就是给自己做广告的橱窗,是展示自己的窗口。别人能从你提供的内容中汲取养分,占到了便宜,自然会持续关注你。
想要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是需要用价值去交换的,这就是「关注理由」,因为他相信未来你输出的内容,他还能从你这里汲取养分。
如果每天输出的内容反过来,是「别人占你便宜」,比如持续在朋友圈刷屏的微商广告,密密麻麻都看不到别人的动态,甚至还有用私信全方位轰炸给你发广告的,我想你大概率会把他屏蔽或者拉黑。
所以,「因缺有需,趋利避害」,这就是「人性」。你缺什么,就会产生相应的需求。有需求,别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甜头」吸引你的注意力,你的行为在想占便宜的驱使下,就很容易被别人操控了。
说白了,商业交易,并不是什么等价交易,而是「互惠交易」。我们彼此用相对不重要的资源,去换取对方的某些重要资源,彼此都觉得占了对方的便宜,交易才会顺利进行。
用这层视角再看持续撰写小作文这件事,我用产出的内容交换你宝贵的注意力,你在因为某些内容对你有价值帮助,所以你愿意花注意力阅读这些内容,我们彼此就完成了这笔交易。
你看,交易不仅限于钱,资源也是可以交易的。而这一切,都是「利益驱动」。你看到的任何表面规则,规则背后代表着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利益团体。在这些条条规则下的利益走向,才是支配这个社会运转的「隐规则」。
为了掩盖这种利益动机,什么商业情怀、道德等等都成了利益外表的包装手段,最终以「品牌故事」的形式呈现在你面前,提供情绪价值,持续吸引你的注意力。
所以,以「因缺有需,趋利避害」的「人性」为锚,通过商业模式「做局」达成「彼此占对方便宜的互惠交易」,这才是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