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已经感觉到了赞赏所隐藏的问题,除了感觉不错以外,可能还会有下面这些反应:
赞赏可能会让被赞赏的人产生怀疑。(他真觉得我很会做饭?他要么在撒谎,要么就是不懂美食)
赞赏可能会导致否认。(总是光彩夺目?…你没看见我一小时以前的样子。)
赞赏可能会带来压力。(我下次开会该怎么穿呀?)
镇上可能会让我们关注到自己的弱项。(才华横溢,你开玩笑吧?我连把表上的数字加起来都还不会。)
赞赏可能会引起焦虑,干扰他们的行动。(“我再打不出那么好的球了,现在我真的有点紧张”)
在上海,可能会感觉被控制。(这个人想从我这得到什么好处吗?)
我记得在赞赏自己孩子时的遭遇。他们拿过来一幅画给我看,问我:“画的好吗?”
我说:“不好的一幅画啊!”
他们问:“怎么好了?”
我说:“怎么好?多美呀!…太漂亮了!”
他们说:“你根本不喜欢。”
我越大肆表达我的赞赏,他们越不领情。我真搞不懂他们的反应,为什么会这样。
参加了吉诺特博士的前几次课程后,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我越表扬孩子,孩子越拒绝。他告诉我,评价事物的词语,比如挺好,真美太妙了,会让孩子产生和我们刚才练习里一样的不舒服的感觉。最重要的是,我从他那里学到了有益的赞赏来自两方面:
1.成人用赞赏的语气描述他所看到的和他所感受的。
2.孩子听到这样的描述后,就能够赞赏自己。
我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实践这个理论的经历。我四岁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手里拿着一张纸,上面是些铅笔涂鸦,放到我眼前,问:“画的好吗?”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非常好”,但是又马上意识到:不行,我的描述,我开始纳闷,怎么去描述一张孩子的涂鸦呢!
我说:“你画的一个圈,一个圈又一个圈,…一个拐弯,一个拐弯,又一个拐弯,…点点点…线线线!”
“咿” 他狂点头。
我说:“你怎么会想到要这么画?”
他想了一会儿,“因为我是个艺术家!”
我心想:“这真是个历史性进步。成人描述之后,孩子真的就会赞赏他们自己。”
我必须承认,开始的时候,我对这种赞赏方式表示怀疑。其实已经见过一次效,我还是对他有些想法,为什么不用“太好了!…你真棒!…太了不起了!”这种最自然的赞赏方式,而非要用另外的方式来描述我们内心的惊喜呢?
但是,不管怎么说,还是努力去尝试。起先我很严格的去做,结果不久之后,我注意到孩子真的开始赞赏他们自己。例如:
我:(没有说:“吉利,你真了不起!”)你算出来打折的玉米罐头是一美元三个,比不打折的一捆玉米罐头实际上要贵很多,我真高兴。
吉利:(咧嘴一笑)我很聪明啊!
我:(没有说“安迪,你真棒!”)你把韦克尼太太这么复杂的电话留言都记下来了,写的也很清楚。我明白为什么明天的会议顺延了,我需要找谁,该告诉他们什么。
安迪:是啊,我是个很靠得住的孩子。
毫无疑问,孩子们越来越了解和认可他们的能力了,这给了我继续努力的动力,而且这的确是需要努力,因为真正看到孩子好的行为,去体验并且详细描述出来,总是比只说一句“你真棒!”要困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