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完某本书后看推荐,偶然看到这本书。因为书名而选——独居的一年,因为正在。
打开封面就发现这个翻译并不确切,应该是一年的寡妇,或优雅一点,寡居的一年。
看简介,是村上春树喜欢的作家,又是写性和家庭的主题,就很想看一看,一来是因为名家推荐,二来是因为我也想看一下这位作家眼中的性和家庭。
碎片的二十多个小时,终于读完了,也是单本作品中比较耗时的一本了。看完之后,觉得过完了好几个人或好几种人的一生的样子。
曾经一直纠结想不明白的问题,渐渐开始在我面前融化了。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以前知道那里有一座冰山,看完这本,终于走到了冰山的面前,至于有没有开始融化,我也不清楚。
关于作者——约翰・欧文(John Irving)
书看到一半才去搜了作者的信息,居然是位男作家,还是美国当代最知名的幽默作家。这让我有些开始重新审视我对这本书的看法。这本书中有些情节中他自己人生的影子,只是他很成功地把自己男性的角度以女性的口吻表达了出来,我却没有怀疑过露丝的性别。
介绍中说他性格内向成绩平平,在我看来这些都不足以影响他后来的成就。但有一点很励志:尽管现在身副盛名,欧文小时候却有阅读困难症,且立志成为作家。经过努力,他也真的做到了。所以说,现在所谓天才和资质论都变得不攻自破。如果你够努力,即使资质平平,你也可以成为天才;如果你不够努力,再好的初始资质也救不了失败的场。
浅谈本书的几个话题
1. 男、女和性
我们正处在一个尴尬的时期,对于性,要么是避而不谈,要么是放荡调侃,或者还有更多中间或极端状态,但总体来说肯定不能说是客观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全世界对男女和多样性向的不平等对待,也是由于对性本身的压抑和肮脏化。但现在,我也没有想清楚对这个问题的本质到底应该怎么想。本书讲了很多关于性的话题,不同的人多数是对异性的不同态度和喜好,尽管对很多做法依然不能认可,但至少对这个话题的认知变得不再单一。
在北美见到很多不同种族和信仰的人,对待男女性别的不平等并不罕见。有些非洲国家或是阿拉伯国家对女性的极度不尊重甚至是虐待让人痛心发指。中国现在有很多地方的观念可以说是做得比较好的。身为一名在异乡的中国女性,看多了经历多了都已经忘记了要抗争了,因为抗争了也毫无力度。况且,不平等的地方还有很多,无奈之余我也只能劝自己—自做到尊重自己就好了。
所谓食色性也,吃喝拉撒和性一样都是正常的生理行为,而同时,性确实又不同于吃喝拉撒等单纯个体的行为。之前看过一个TED演讲,女主讲人说性并不肮脏,并呼吁大家坦然且公正地对待性。似乎每个文化中都尊重怀孕和生育,却有很多文化中极避讳甚至抵制谈性,这其中的道理我还没有参透。
也有人说男女对性的不同看法和对待方式是因为基因决定。或许有本性的成分在,但所谓舆论应该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看过的另一个演讲是关于人的审美是怎么来的,主讲人说是因为大脑的某些认知和激素水平导致我们喜欢看大眼睛尖下巴饱满的嘴唇等等。应该说具有公众表达能力的群体的大脑认知形成之后通过视听作品或是市场导向将大众的审美引导为现在的样子。对美的认知如此,对性的认知也有类似的过程影响吧。
2. 爱情、婚姻和家庭
我的世界中被输入的认知曾经都是:应该因为爱情而步入婚姻,组建家庭并忠于家庭。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初设。所以,现在那么多移情别恋的新闻才会引起大家一致的道德讨伐。之前认识的一位姑娘,赌气式地结了婚,又所托非人闹离婚,分居期间又开始了另一段关系。曾经以为她对爱情的态度不够成熟,对自己不够尊重;现在看来,或许她也没有什么错,只是跟当下社会的普遍认知很不同而已吧,可她自己愿意且她开心,那么其他人又有什么指责哔哔的权力呢。
见过最开放的婚姻是一对在加拿大生活的美国老夫妻。初见他们的时候深觉两人恩爱终生也心生艳羡。他们有三个女儿,全在异国工作。老奶奶已患老年痴呆,老爷爷不愿让老奶奶常驻医院孤独寂寞,于是每天不厌其烦地搬动已无自主行动能力的老奶奶送去医院,再每天接回家。可是后来才知道他们夫妻俩都是双性恋且相约开放式婚姻,各玩各的,同时也都为家庭负责。曾经,这个故事一度颠覆了我对他们的好感,现在想来,或许这要比那些天天道德口号喊得响却行为天马行空的人要好多了吧。
之前看到某节目中某位先生宣称所有的婚姻都是不幸的。或许他所见到的婚姻和家庭都是如此吧。但对于我,迄今为止,我还是见过很多幸福的家庭的。
我很幸运,拥有一个有相同三观的老公,同时又是挚友和互为师爷,只能说,我们找到了符合自己爱情观的对方,并在为这个家庭付着同样的责任做着同样的努力。同时,我们又经常吵架,在一起十年多了,吵起来还能像当年刚在一起时吵架一样,互不相让。这或许就是另一种爱情的保鲜么?!也曾经羡慕说终生不争执的夫妻,可我们目前还没有做到且恩爱如初。所以,谁的生活是什么样,自己喜欢且合适就好。
3. 友情和人性
书中的汉娜涉及友情,掺杂着汉娜独特且泛滥的人性欲望。如果露丝的故事有那么一点点的真实性,不管主人公是男是女,我都愿意承认自己的择友标准太严苛了。我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无关性别。然而事实上,找到无比契合的挚友就如同经遇爱情一样,可遇不可求。书中汉娜作为好友,做出的那一件事情就我万万不能忍受的,都不用提及汉娜的自我和执念。我佩服书中露丝的豁达宽容,但目前的我肯定做不到。
这本书还涉及其他很多话题,有颠覆,有思索,那么本书就值得五星。翻译的一点点小瑕疵也就瑕不掩瑜了。
最温暖的一幕发生在最后一段,让我在所有的悲凉和坍塌之后感受到了满满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