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达斯-《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读书笔记

《纽约时报》曾说,老去是一次接近智慧、知足,以及与灵魂紧密相通的机会。总有一天,我们都将步入老年,皮肤松弛黯淡,终日与疼痛与行动不便为伴;又或是卧床不起,恐惧地等待着死神的降临。

在快节奏生活的风潮席卷全国时,各种抗衰老方法、各色保健品层出不穷,人们对于衰老和死亡却很少谈论。但我们越是逃避这个话题,当我们变老时就会越无助、越痛苦。

人不能掌控生命的长短,但是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我们何不早点培养出对生命的态度,也不至于因为自己变得又老又笨拙,而感到心灰意冷。

作者拉姆•达斯原为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后赴印度修行数十年,其著作《活在当下》影响了整整一代美国人的心灵意识。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陪伴临终者,帮助他们面对老去和死亡。

但直到2001年,他自己身患中风,才真正感受到“老”的含义,开始关注随年龄而来的痛苦和脆弱。于是有了这本《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

书中介绍了作者从中年步入老年、从健康到疾病的真实心路历程,也讲述了大多数普通人在艰难的老年生活中沉淀智慧、创造美好的故事。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作者的世界,看作者在经历衰老与病痛时是怎样面对的,从衰老中又领悟了哪些智慧。从作者的人生智慧中体会衰老,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

01

衰老,是我们需要接受的新角色

我们绞尽脑汁地对付鱼尾纹、眼袋和小肚子,拼命地与不可逆转的老去趋势作抗争,通过健身和美容,试图抓住青春的影子,否认自己衰老的事实。

殊不知衰老是我们始终无法逃避的话题,衰老带来的改变是方方面面的,逃避和否定只会让衰老成为折磨自己的工具,只有能够笑着说出“我老了”的人,才能在衰老中依然笑对生活,自信且快乐。

当皱纹一根一根地爬上我们的脸庞时,当我们做一点运动就开始气喘吁吁时,当一串电话号码需要记上五六遍时,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自己的变化呢?

1.到了年纪就要服老

米奇阿尔博姆在《相约星期二》里说,如果你一直不愿意变老,那你就永远不会幸福,因为你终究是要变老的。

他对自己的学生说:“当我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儿时,我也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儿。我乐于接受自然赋予我的一切权利。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

作者60多岁时就是一个不服老的人,在波利尼西亚和一群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玩冲浪,结果被珊瑚礁划伤;在打高尔夫时不顾自己的身体,从泥泞的山坡上冲下来追球,结果扭伤了肩部肌腱;通过大量运动试图甩掉大肚腩,结果除了肌肉酸痛外毫无成果……

得了中风,作者才开始直面自己的身体,这时他才发现“不服老”其实就是自欺欺人的逃避,这样非但不能使人解脱,反而会损害自己的健康,使自己更加痛苦。

面对自己样貌或身体的变化,首先要调整心态,接受自己身体上的变化,追求健康而不是追求年轻。

不要一心想着迎合别人的喜好去打扮自己,接受自己衰老的身体,爱自己,也要爱自己身体上的缺陷和不完美。这样不管你到了30岁,还是50岁,活的才更像自己。

2. 力不从心时,就慢下来

都市人说,速度和效率,是现代社会最迷人的陷阱,它代表着时间向着未来永远前行,在飞驰的快车道上永远停不下来。

但步入老年后身体总是很容易疲惫,很难再像年轻时一样雷厉风行,将生活的轨迹从快车道转换到田间小路。慢下来看生活,你会发现从前很慢的车马更有韵味。

书中有个这样一个故事,作者的一位朋友,年轻时也是个一刻不停的活跃分子,可有一次他向作者打电话诉苦,说自己到了80岁后虽然还有很多想做的事,但是每天洗漱、穿衣、服药、吃饭后就累得不想动了。

作者建议这位朋友将“躺着休息”也看做自己的一件待办事项。不久后,这位朋友打来电话,说非常喜欢这种“有效率地闲躺着”。

太过匆忙的生活,就像走马观花的跑过场,忙碌了大半生,还没好好享受过程,却已经快到终点。

将“慢下来做事”看做一项任务一样执行。学着调整自己的脚步,让生活的节奏慢下来,留意这一刻,品味这一刻,接受这一刻。不要因为“慢”而悲伤,那些曾经因为“快”而错过的美好,现在是时候重新感受了。

人生苦短,心有余而力不足时不必勉强,让我们一起慢下来!

02

学习做一个与疾病相处自如的老人

衰老像是一把大刀,将人生一劈两半,曾经的辉煌在老去后都逐渐暗淡。年轻时的健康与健壮也随着时间的流逝离我们而去。

疾病似乎是衰老的附加品,当疾病到来时,很少有人能够泰然处之。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深陷于疾病和痛苦中无法脱身,在生理与精神上受到双重的折磨。

因此,学会在身患疾病时如何与周围人相处,以及如何与病痛相处是老年人的一项必修课。

1.学会依赖别人

依赖别人是多数人的一大心理障碍,尤其在我们的社会观念中,人们更看重的是自主和独立。依赖别人、需要帮助会给人一种渺小、脆弱的感觉。我们鼓励帮助别人,却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

但是步入老年后,却常常需要麻烦别人,请别人帮忙成了家常便饭。我们习惯了作为强者帮助弱小,却难以适应弱者身份。于是有不少老人会性情大变,变得自闭、不愿与人交流,还有一些老人会非常易怒,常常因为一点小事与亲人朋友吵架。

作者中风后,生活不能自理,上床下床、上卫生间、乘车、做饭这些事,都要人帮忙。像关窗户、系鞋带这些琐事,打铃叫来人后,甚至都羞于开口说:“你能帮我关上窗户吗?”“你能帮系下鞋带吗?”

但是在作者逐渐卸下防备,习惯向他人求助时,发现自己更懂得了爱的可贵。人性中的爱在付出与索取之间流动、鲜活了起来。

学会依赖别人是衰老的智慧,在自己力所不及的时候及时求助于身边人,并怀有一颗感恩之心,你会感受到不一样的温暖。

同时接受帮助也会激发出你的慈悲之心,让自己更具同理心和感性情绪,尽自己之力去帮助别人,让最简单、最朴素的真情在互助中温暖彼此。

2.驾驭痛苦,而不是被痛苦驾驭

沉溺于对疾病和痛苦的思虑中实际是对自己的摧残,它让我们深陷痛苦之中,无法回到现实中来。反过来说,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敢于面对疾病与痛苦的人,而非在痛苦中一蹶不振的人。

艾兰是一位退休教师,六十三岁那年她得了淋巴癌,就算做化疗,存活的几率也不到50%,但她并没有让这影响她的正常生活,反而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经历了疾病的打击和消沉之后,她很快就从痛苦中走了出来,一边接受治疗,一边着手治疗人生中非物质的一面。她下定决心与感情不和的丈夫离婚,同时与自己断绝关系的女儿和好。

将精神上困扰自己多年的问题解决了,大大减轻了自己的痛苦。“我知道自己还有选择,在病痛中我更愿意静下心读一些书。”艾兰笑着说,艾兰把这次得病当作丰富自己灵魂的机会,也凭借自己的勇敢战胜了痛苦。

肉体上的疾病固然无法避免,但在精神上每个人都是自由的。试着接受自己身体上的痛苦并忽略它,继而去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精神世界寻找快乐、得到满足。

将精力用于读一本好书、听一首优美的音乐、看一场动人的演出。这样,身体上的痛苦就无法影响我们精神世界的快乐,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驾驭痛苦的人。

03

老去,亦是人生新的开始

人们大都坚信成就代表人生,却没有认识到成就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靠成就来维持存在感的机会越来越少,你会有一种无聊、消沉、绝望、无能为力的感觉。

人们太需要外界的认同来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往往因被排除在成就之外而郁郁寡欢。但当我们逐渐衰老后,前半生所引以为傲的成就、财富、健康都逐渐离我们而去,只剩巨大的失落挥之不去。

那么如何驱逐这恼人的失落感,成为一个豁达的老人呢?

首先要排除外界的声音,做最真实的自己。

老年人在退休前后,对无事可做、无事能做的担忧愈发突出。为打消自己的恐惧,人们常常积极投身到一些活动当中,如做义工、四处旅游、参加兴趣小组或者做兼职,借此来维持一丝目的感。

正如盖依·路斯所说的:“因忙碌和高效率受人称赞后,一旦无所事事,你会有一种负罪感。”这种心态是在崇尚年轻的文化中的一种通病,对需要在宁静中唤醒智慧、在清醒中老去的人只会适得其反。

我们不必去做照顾儿孙、侍弄花草这类大部分老年人喜欢做的事,也不需要去赢得众人的赞誉。人上了年纪,最重要的是淡泊名利。正如许多老人说的,变老的最大好处是不在乎别人如何看自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

在进入老年前,你可能要顾虑家庭、事业,被迫做一些自己本不喜欢的事情,而老年正是最自由无畏的时期,能让我们按自己的喜好去生活,不在意世俗的评判。

其次,要保持小学生的心态,以一颗开放和学习的心去面对生活,才能使身体衰老而心灵长青。

我们必须抛开传统观念,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计划和态度。人上了年纪肯定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你应该学会灵活应变,而不是墨守成规。正如爱默生说的:“墨守成规实则是小心眼的行径。”

作者有一位年近七旬的朋友,在教一位比她年纪还大、卧病在床的邻居上网,两个人在网络上认识了不少同样喜欢“网上冲浪”的老年人。还有一位喜欢园艺的朋友,与别人创建了一个国际性的网上园艺聊天室,在网络上分享、学习园艺知识。

可以预见,电脑将使体质差的老年人免受旅途劳顿之苦,足不出户就能开拓自己的兴趣,丰富自己的生活。

这些通过学习新科技活出自己的方法,并非像我们想的那样遥不可及。遗憾的是,许多人老年人却不愿意主动学习新科技。

如果抱着不想给别人添麻烦,也不想给自己找麻烦的想法,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会让自己成为孤家寡人一个。

04

当我们走到人生边上

美国一位临终关怀学家就认为“人在临死前,精神上的痛苦大于肉体上的痛苦”

不同于以往的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和恐惧的、甚至是无意义的治疗方法,临终关怀从身体到心灵上都为病人提供了更舒适的治疗方法。

临终关怀是一种专注于在患者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

当死亡不可避免时,病人最大的需求是安宁、避免骚扰、亲属随和的陪伴、给予精神安慰和寄托等,临终关怀通过满足病人最后的需求使其能够内心宁静地面对死亡,减少病人死前的痛苦。

1.活得尊严,死得体面

都说生死有命,但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死得平静、体面。作者也提出“面对死亡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临终关怀,免受心灵上的折磨”

书中讲到了一位叫米歇尔的二十八岁女子。米歇尔因身患癌症被医生宣判无法救治而在医院等死,她母亲恰好正是这家医院的护士。为了保住独生女的命,她在女儿病床边搭了张床,除了上卫生间,一天三班不离其左右,随时准备抢救。

一次趁妈妈上卫生间的空当,米歇尔悄悄告诉另一位护士:“请你告诉妈妈,让我走吧。”米歇尔的痛苦大家都看在眼里,于是护士劝她母亲出去吃饭,米歇尔在病房里静静离世了。

正是米歇尔母亲的一意孤行,使米歇尔在临终之前备受折磨,她的逝去也给了我们一个教训——重视临终者的精神比试图挽回他们饱受病痛的身体更重要。

如果病人是一位基督教徒,就请一位教士前来诵经;如果病人热爱音乐,就请一个乐队来为他演奏,尽量满足病人的精神需求,才能让他离开得更加平静,免除折磨。

2.见识过死亡,才懂怎样更好地活

当今社会仍然视死亡为敌人,认为死亡是件让人讳莫如深、从心理和生理上都要敬而远之的麻烦事。

美国诗人艾略特说过:“随着对衰老和死亡的认识,人们不愿在无关紧要的事上浪费一分一秒。此时你会摘下面具,放下虚荣和不切实际的幻想。”

如果不距死神一臂之遥,你既看不透生活,更无法醒悟。在年轻时就接触关于死亡的话题,能够使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只有死亡和爱才能让你放下执念,揭示灵魂深处的渴望与热爱。

作者曾经参与过多次临终关怀,陪伴一位又一位病人走完最后一程,这使得作者更能透彻地了解生命的意义,更能看清自己的内心,敢于舍弃无关紧要的麻烦事,活得更加轻松、自在。

现在许多医院都开设了临终关怀科,可以通过报名志愿者的方式,参与到临终关怀之中,陪伴重症病人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也可以看一些记录生命最后时刻的影视资料或书籍,相信一定会给你的心灵带来极大的震撼。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最能够看到人性中的真实,也能够让我们在生活中更懂得珍惜和感恩,在面对衰老和死亡时更加从容。

05

活在当下,活在时间之外

人们之所以不愿意承认衰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愿承认自己已经时日不多了。回首往事,似乎有许多的遗憾与悔恨;展望未来,死亡的逼近同样使人慌乱、恐惧。

佛经上说:“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详。”

佛经上简短的几句话,便为我们揭示了人生自在的真谛。过去的不再追究,未来的事情不过度担忧,如行云般自在,如流水般洒脱。活在当下,才是人生应有的态度。

1.抛开过去

人上了年纪时,常常喜欢回味过去。由于无事可做也看不到未来,只能终日里回忆往日的时光,一时是温馨,一时是悔恨、愤慨。但不能让追忆成为一种障碍和负担,忘掉过去才能重新开始。

如果心怀怨恨,无法宽恕,你只会在怨恨中郁郁终生。一旦真正的伤害终止了,只有念念不忘这些伤害才会为你带来麻烦。换句话说,自己的执念才是痛苦的祸根。

遗憾的是,许多老年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终日愁着曾经犯下的错,念叨过去的不幸、打磨憎恨的斧头似乎成了一种嗜好。

但这只能招来痛苦,正如作者认识的一位老妇人,她很坦率地说,就因为小时候父母对自己不好,她永远也不会原谅早不在人世的他们。“我到死都不会原谅他们!”她攥着患关节炎的手,自以为是地说。她的怨恨最终害了她自己,使她除了一个不幸的晚年外一无所获。

其实她只有两条路可走:宽恕他人,或者在怨恨中了此残生。

如果你和他人有过未解的结,你不妨做做这样的练习,比如给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写封信,对着他的照片反思,想象这些“敌人”也有着自己的痛苦和无知。

通过慈悲和谅解来化解这一仇恨才是明智之举。当你回首往事时,你要慢慢地、一点点地缓和自己的心情。你无须否认曾经发生的事,也不用否认你此刻的感受,你的目的只是通过全盘承认来化解这一痛苦。

正是因为过去的仇恨很深,才更不能让它继续折磨自己。将过去的经历看作一场梦境,梦醒了,恨也就消散了。

2.不畏惧未来

我们探讨未来,归根究底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不论你对自己和生活有了多少了解,仍然有许多你永远也不会了解的东西。

智慧的长者都知道:我什么也掌控不了,世事的变化不由我们掌控。这样一来,我们就不必费尽心思去揣测未来,继而在当下歇息片刻,至于未来,就任其自然好了。

锻炼对当下的专注,不妨一次只做一件事。

当你读一本好书,听一首美妙的音乐时,你完全陶醉在其中,等你突然醒过神来,个把小时就在不知不觉间过去了。当你全神贯注与手头的事情上时,你就超越了时间。

喝茶时,你就只喝茶;看报时,你就只看报。这能让你慢下心来,忘记时间的概念。一心关注眼前事,你会从这种思维方式中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

接下来的一口茶、一次呼吸、一步路,都没有时间概念存在,你把握住每一次机会走进这一刻,会在现在这一刻中觉得一身轻松。

以上就是全书的精华内容。

在大家都觉得“变老”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状态时,作者却跟我们说,变老的最大好处是不在乎别人如何看自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

年龄越来越大,无非是看待事物的眼光会发生变化,不要想得那么恐怖。年龄上来的时候,你就应该撇开众望,按照自己的人生观生活。毕竟,人活着,最重要的是喜欢自己!

“生老病死”这四门必修课,人人不能逃课。作者说,不要自寻烦恼,学会活在当下,你会发现自己不仅能放下过去的执念,还能抛开未来的烦恼。

衰老和死亡看似可怕,但其实换个角度想,有机会面对衰老和死亡何尝不是一种馈赠。

要知道,会老,是命运的恩赐。所有人都年轻过,可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老去。

当我们走在医院里,每天看到各种截肢的孩子、病危的年轻人时,我们才发现,做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安静地老去,其实是件特别奢侈的事。

30岁的你有20岁没有的成熟,40岁的你有30岁没有的风韵,60岁的你有年轻时没有的人生经验和智慧,80岁你看过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完整。不必羡慕任何一个年龄,在每一分钟享受它就好。

如果上天给你机会慢慢变老,我们能够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一段完整的人生,苦辣酸甜我们都已尝尽,人间百态我们都已看尽,这不就是最完美的人生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03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725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473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46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48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91评论 1 28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5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00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85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6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8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3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3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9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18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74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26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