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祭祀缅怀逝去亲人的日子,这个节日的特殊性注定蒙上悲伤厚重的色彩。国人的习俗,一旦和死人扯上关系,都讳莫如深。我可是掰着指头算着这天的到来,因为可以休息一天。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雨倒是应景,持续了好多天,我一向是喜欢雨的,尤其喜欢枕着雨点敲打窗棂的声响酣然而眠。下雨天睡觉,那种感觉仿佛坐在一架慢悠悠的马车上,一摇一晃穿过斑斓的梦乡,回到童年,回到那个土墙青瓦,雨落屋檐,滴答声声的老房子,醒来便觉温暖而踏实。
清明节由节气成为节日,但各地的风俗并不一样,所谓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吧。老家正清明是不去上坟的,前三后四,具体什么讲究,我还真没搞清楚,既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就跟着遵守呗。今年老家的清明祭祖在上个月就已经完成,相传闰月不上坟。广东这边,都是当天去。听同事说墓地人山人海,熙熙攘攘,鞭炮阵阵,相当热闹。一半是沉重的祭祀,一半是开心的春游,怪不得早就有了古诗人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我们老家的风俗讲究更多一些,以前有女儿不上坟之说,好像说是怕发外家人。更有因为上坟吵架闹的老死不相往来的。当然,这些都是极少数拧不清的个例。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些陈年糟粕早已弄丢在时光隧道里。祭祖没有身份之说,只有你是否缺席?记得有次跟着堂哥去给他外婆上坟,旁边的一座坟没有插香烧纸的任何痕迹,堂弟说是一座孤坟,从来没有人祭拜!二哥就说,那我们给祭拜一下。我们众兄妹一起在那里给烧纸焚香,依次跪拜。我们祭拜,只是为了安抚那孤独的灵魂。
还有个说法是,清明不重复祭拜,得亲属同去。我觉得这就是老祖先的智慧了。这个规矩我认为是先人们为了后人的和睦团结才确定了那么一条。平时兄弟姊妹各自忙碌,难得相聚,有的会因为生活琐事,心生罅隙,但都会在清明摒弃前嫌,相约前去祭拜共同的亲人。跪拜在墓碑前,看着墓碑上的照片,想起一段段遥远而亲切的经历,一个个亲人的形象便鲜活生动起来。记忆绵延,生生不息。逝者的离去,也是提醒我们要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和身边陪伴的人。
尊重传统,并将之传承,七月半,只要我在家,都会给死去的亲人烧纸钱。清明,只要在家,也会去上坟,这不是迷信,这是一种铭记。这个世界,他们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