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故事,看言情,借用张爱玲的话,就是看那个乱乎热闹劲,人的一生,不到最后终结,你永远不知道它的结局。
《红楼梦》就是如此。
《红楼梦》很长时间就一直在枕边放着,临睡前翻翻,随便从哪一页读起,一读就入了迷,困了就放下,只有在书里才能暂时忘却凡尘俗事,这种相看两不厌的相守,总让我觉得时间是静止的。这些年来,对红楼的感受不断地更替着,这是一份存在的诗意栖居,只要你走近《红楼梦》,就会被书中浓浓的诗意和优美的诗境所感染,红楼梦塑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桃花源。 起初看《红楼梦》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奇怪的名字与对话,比如刘姥姥,比如袭人、鸳鸯,每个人都在说话,笑着说,哭着说,咬着牙说,皱着眉说,很多琐事很多人物就象是小时候去老家走亲戚,站在亲戚家门口亲眼看到这一幕幕似的,不解,新奇以及些许羡慕,书里林黛玉的哭泣、薛宝钗的周到、王熙凤的精明,以及这些个人经历的各种状态,一一呈现在眼前,你悲悯,你懂得,你伤感,它告诉你,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它告诉你,什么都是一场空,所有的生命、权力、财富、爱情、全部是一场空,它告诉你,知道是空,你还是执著,知道归知道,执著归执著,明知道都是空的,可每一刻都还在执著。
《红楼梦》一开始就在诗里隐晦的把每个人的结局都告诉你,然后让你看着每一个人都摆脱不了这个宿命,是如何一步步走到这个结局里去,千红一窟,万艳同悲,末路不过是一个归结,那种深深的人生无常之感一直挥之不去。 贾府从繁华到败落,都只是一场梦,而大观园,也只是最诗意的梦罢了。从开始读的时候你的思绪便被这些红楼儿女的命运紧紧抓住,贾宝玉对于生命的孤独有一种先知性的感悟,他对着红粉思骷髅,对着猢狲思树倒,即使身处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他也已经预知了生命的必然消逝,那种曲终人散的悲凉,红楼一场梦,最后仍然是“花落人亡两不知”。
假如生命必然消逝,该如何对待指缝里的光阴?宝玉和黛玉的共同选择是,拿来爱一个人,所以他们会爱“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诗一样的语言,就是要用爱来抵御死亡,用缠绵来抵御孤独,即使爱过之后化灰化烟,再不覆人生这虚无寂寞之地,唯因如此,他更要在消散之前紧紧抓住,他拼了命去爱,去感受,他那无事忙的热情其实是以绝望打底的。他和林黛玉的爱情,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当黛玉吟出“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时,宝玉也被那彻骨的悲伤打动,不觉恸倒在山坡之上。
《红楼梦》年轻的时候读只是看到众小儿女情态,卿卿我我诗情画意,冬雪腊梅赏心悦目美好画面,不惑之年再读,竟是一种了悟,一种对人生,对感情,对所有不能把握的一种释然…,财富,权力、情爱,在执迷不悟的时候,都是不悔,经历过了以后,竟都深感怀疑,真的像有些学者说的《红楼梦》其实是一本“佛经”,处处是慈悲,也处处是觉悟,所经历的最后都是天地两渺茫,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人生不到那个关头,是不会领悟的,没有经历自己人生的领悟想来也多半是无感知的。
书里有句对联一直印象深刻:“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想来是讲人最后的绝望,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给自已留点余地,不至于到绝境,眼前如果没有路,难道你还不回头吗?任何人的人生,在终结的那一刻,像镜子一般呈现在自己的脑海里,是不是都是“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昵?
一千个人读,就有一千本红楼。而对于我来说,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读出了什么领悟了什么,读到最后,可能觉得讲的就是一个字“空”,一切皆空,生命里面最重要的那个东西需要自己去把握,也许就像电视剧里《红楼梦》主题歌《枉凝眉》 所唱到的: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