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并不需要大声表白
——观《情书》感
Ⅰ 一封寄往天国的信
一封寄往天国的信,无论如何都是浪漫而虚幻的。也正是这样的行为才有故事,《情书》就是。
凡人世界,陌生人无端地相逢相知,似乎总有某种天意,凡尘俗世中弥漫着人类无法抗拒的神秘元素。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有时候只需有一丝的承载,便会缔造一条终身难忘的记忆通道,任心思静静地流淌。撞击,便在所难免。
我喜欢《情书》背景音乐中那淡淡的钢琴声,也喜欢那有点沉闷而舒缓的语言节奏,摒弃了一些夸张而冲动的爱情语言使《情书》看起来异常的洁净,就像在一个空无一人的山谷自由阅读几枚心灵的来来去去。这样的感觉很好。
我不想成为他们的外人,便走进了天国与尘世的《情书》中。
Ⅱ 你好吗?我很好
一直以为简洁的问候,常常蕴涵着浓厚情愫,就像这句“你好吗?我很好”里深埋的玄机。
在《情书》中一共出现了三次这样的问候。第一次是渡边博子向小樽(因为搬迁,曾经的住址便成了天国)寄去那封情书的全部内容,自问自答里有点揣揣不安的思念;第二次是秋场(男藤井树的好友,博子继任男友)陪着博子在男藤井树发生山难的雪地里,大声呐喊这句,声声呼唤里寄托着奔向新生活的希冀;第三次的时空与第二次重叠,只不过是异地的女藤井树躺在病床上与博子的呐喊呼应,女藤井树在梦呓“藤井先生,你好吗?我很好”,终于在这句话里将两个藤井树和博子奇妙地融于了一体,让我无法不相信心灵的感应。是爱的感应。即便是影片的欺骗我也愿意,因为美好。
其实,心灵之地洪荒不断芜杂不堪,一句“你好吗?我很好”就能抚慰魂灵的浓浓牵挂,这样不是很好吗?
此刻我也在说:你好吗?我很好。
Ⅲ 朦胧中唯美的味道
影片《情书》中少有阳光灿烂的日子,有的几个场景全部给了男女藤井树最纯美的怀春时光,这与初恋的感觉相符,这也与人类给予美好爱情的定义有关。
机缘常常来自于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比如少男少女的同名同姓,男女藤井树就是在一片哄笑声和尴尬里开始了懵懂牵缘。恶作剧是人类的天性,也往往是人与人缘起累积的催化剂。藤井拍档一同值日一同被选举为图书管理员,男藤井将同学的嘲笑与捉弄都嫁祸于女藤井,只是在女孩子身上,这种巧合似乎更像一种负累。然而朝夕相对,男孩子的暗恋在悄悄地成酒,女孩子却一无所知或者只是朦胧的感知。于是,在窗帘后面的偷窥成了偷懒(那一道阳光伴着白纱窗帘的飘动,美极),疯狂寻找偏门的书籍玩起了“藤井旋风”游戏,只因相同名字的纪念?夜幕下自行车场情人角的一隅,女藤井用自行车灯给男藤井照亮,为的是拿回弄错的考卷,男藤井的处心积虑也更像是一场恶作剧;黄昏夕阳浓密树林,男藤井忽然从半山腰冲下将牛皮纸袋套在女藤井的头上,也许在女滕井的眼里更像是一种猥琐的调戏,而在男滕井看来却更像是一场早已反复思考多遍的预谋。谁都经历过青春,如果你的记忆里塞满了这样的回忆,难道不是在证明一个人就是这样占据了另一个人的心?
当辗转于喧嚣的生涯,忽然有一天想念起那青涩而朦胧的味道,她便是唯美了。因为她没有被破坏过,因为她没有真正的占有过。就像人们天天夜里看见月亮的想象。 虽然岁月流转,但是那一年的爱情依然如此清纯而美丽,这是一颗心赖以生命的信仰。
Ⅳ 错过之后的感动
错过,才有了奇巧的延续。如果男藤井告别时的秘密当时就被发现,如果男藤井从未离开过小樽,或许……。但是这个世界其实不会有如果,都能如果成了,那这个世界也就没有了奇迹和感动。错过与意外往往对心灵的冲击最长久也最强烈。
《情书》中长得一模一样的女藤井和博子,男人爱上女藤井却因为错过而接受了长得一样的博子,片中没有说到男滕井对博子如何,全剧似乎只是借博子来讲叙两个滕井树之间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但是无论如何从博子向天国寄信来看,她是深爱男藤井的,所以似乎对于博子而言却是残酷的,而她因为写了一封去天国的信而认识了她爱着的男人真正爱的那个女人。不知道这样的两个女人的对话怎样做到从容?然而她们却从容了,前提是与她们相关的男人已经不复存在。 男藤井没有表白,女藤井也懵不知情。直到女孩长成了女人,收到了另一个也是女人的情书,才浮出了这段懵懵懂懂的情感。当女藤井抱着那本画着她头像的书时,只是莞尔一笑,点点泪光里抹去了她不明白一直在期待着什么的岁月……
在学校的图书馆留下了一个“寻找藤井树”卡片的游戏,却似乎也留下了一个寻找爱情的童话,也在告诉我们:若是两情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005.07.09下午时分
2017.12.10发 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