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带儿子去练跆拳道,每个小朋友都需要做自我介绍,轮到其中一个大概四、五岁小朋友,可能是因为紧张,介绍时口齿不清、吞吞吐吐,看到有的小朋友在下面偷笑,他索性撂挑子不干了,跑下来躺在地上大哭大闹还说以后都不来了,他妈妈也没办法,急忙哄着,好半天哭声才止住。
回家的路上我不禁在想到底是什么导致小孩儿有这种行为,这到底是谁的责任。可能很多人觉得这很平常,孩子嘛不懂事,长大就好了,但我不这样认为,很多秉性并不是一日而成的,如果不矫正,长大了怎么就好了呢,难道要靠他自己去领悟吗,一个人的习惯根深蒂固后,自然好从何而说?
以前看过一个故事,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毕业之后在家啃老,每天浑浑噩噩,他是单亲家庭出生,母亲是农民,为了孩子硬是承担了所有,什么活儿都舍不得让他做,唯一的要求就是忘他上好学,如今为了供他读书已经熬白了头,现在看到他这种状态,埋怨到:“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我没有能力和义务再养活你,”这个年轻人却说:“我是没有富贵命,但你为什么要把我养得娇生惯养”,你的溺爱换不回孩子一丝的感激,剥夺了他吃苦的权利,长大后自然有更多的苦吃。
从有孩子之后,我经常观察一些小孩儿被宠得无法无天,家长们更是毫无底线,还记得有一次在超市门口我们看到大概5岁左右的小孩儿的鞋带掉了,他的爷爷蹲下去帮他系鞋带,他做的一个动作让我甚至都觉得气愤,只见他摸着他爷爷的头说:“真乖”。我不知道孩子的父母看到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我的感受就是子不教,父母之过。
可能是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小孩儿,又根据自身经验,自己从前没体验过的、没得到的,都加倍给了孩子,所以在孩子的童年,总是有求必应,作为对自己的一种弥补,又或者现在很多双职工家庭,孩子基本都是老一辈在带娃,为了弥补这种陪伴空缺,家长对孩子更是疼爱。
不溺爱孩子,我的几个方法供大家参考:
发脾气不能解决问题,小孩是按照父母的样子成长的
李玫谨说过:“孩子打人、发脾气问题也是家庭教育问题。孩子是打人的折射,平时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当孩子犯错时,不主张打孩子,但是要让孩子知道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事是存在的,打孩子也要有度有技巧。”
之前孩子不听话时,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孩子总是红着双眼,有一次看我又游走在暴走的边缘,儿子说了一句:“你不要总是生气嘛”,那时我马上就泄气了,更严重的是,我发现儿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差,你可能想象不到,他这样的坏脾气只对我使用,他爸他就区别对待,而且他越来越不愿意和我亲近,意识到这样的影响我开始深刻地自我反思,收敛脾气,多点耐心,换个角度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和他交流,慢慢地他又愿意和我交流,我也发现有的时候孩子并没有错,他只是有了意识,没按照父母的期望去做而已。
和孩子相处有原则,有底线,不能一味地迁就
之前看过一个育儿故事,孩子奶奶去帮忙带孙子,一天中午,做好饭菜,但孩子因为贪玩就不吃,奶奶还要追着喂,孩子的母亲看到后制止了奶奶的行为,对孩子说如果你现在不吃那下午也别吃,然而孩子仍无动于衷,母亲没有再劝。到了下午,母亲大手一挥做了很多孩子爱吃的菜,当菜全部上桌后,孩子开始嚷嚷着要吃饭,这位母亲说到做到没有给孩子饭吃,即使孩子晚上一直在喊饿,她也没有动摇,只安慰孩子你早点睡,明早就可以吃饭。至此以后孩子每顿饭都不落下。
其实这个故事除了告诉我们对孩子不要毫无底线地迁就,还在于教育孩子要言出必行。对于我儿子,我老公可谓狠心又“多情”,他是用心陪伴孩子最多的,学滑板、溜冰、骑自行车一样不落,但该有的原则一样都不少,吃饭绝对不会追着孩子,只要过了饭点就别想吃,他会惩罚孩子,但不会发脾气甚至打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我发现儿子很独立,虽然有时候也会耍耐,但他知道自己的底线。所以你的底线决定孩子顽皮的下线,越是迁就孩子越没下线。
不能照书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人与人之前的区别就是个性,而那些育儿书只是提取公因式,书是值得读的,读书之余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你的孩子,再决定用什么方法教育他。有的孩子适合鼓励,而有的更偏严厉,又或者不管鼓励还是严厉都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让孩子保持独立,家长不用事必躬亲
我相信很多家长都看到过各年龄段做家务时间表,3岁就要学会收拾碗筷,4岁收拾垃圾整理自己的被子等等,我觉得做家务是非常能锻炼孩子独立意识的方法。在家里,每个人都有义务为家庭做自己的贡献,有的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做家务,会给奖励,但我觉得这样的做法还是要少做,因为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功利心,做家务的目的是让他们知道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责任,帮忙做家务就是爱与责任的体现,用金钱物质来诱惑,只怕适得其反。
孩子本是一张白纸,你画成什么,他就变成什么。孩子不是附属品,为人父母要做的不仅仅是在物质上“松弛有度”,更重要的是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充分地做好认识世界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