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诸子百家”,你是否会想起哪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当我们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一般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人是抛弃传统,认为传统文化具有特别多的缺点,第二类人认为传统文化非常好,应该积极的继承下去,第三类则是无所谓的态度,认为与我没有关系。
百家争鸣的演化。在商周之变之前,人们对文明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也就是“日用而不知”的状态,他们无意识使用这套价值观念来理来解世界。到了春秋后期,天下出现动乱,使数百年的养成的秩序遭到了破坏。人们开始探索,那些早就已经经历千年的“日用而不知”是否正确,变成了思考的出发点。
对待传统的态度。对待传统的态度分别对应法家、如家、道家。其他的诸子百家都是可以看做对这三家的演化。法家认为,事情之所以变得糟糕,是因为人们到现在还没有抛弃那些传统,当今的办法是要努力的创新新的秩序。在法家眼里,儒家的理念也太过于迂腐。时代变了,还要按照过去的传统,不去理解世界的变化,是空谈主义,不可能有所作为。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就来自韩非子的人物著作中,他说,想要用古代的政治管理方法,来管理现在的民众,这样就相当于守株待兔是一个特别愚蠢的办法。
那该怎么办呢?不如就用“法”来取代“礼”,创立一套新的政治制度。为了能够使“法”顺利的推行下去。君主就必须要清楚如何通过法制束缚一个人的行为,创造出对自己有利自己环境。
儒家认为,事情之所以变得糟,是因为人们到现在没有按照传统进行,当今的办法是要努力的回归传统的秩序。儒家思想深受商周两朝巫师的影响,这里面所强调的巫师不是现代的跳大神的那种巫师,而是古代将人事与天意沟通的人员。这种工作需要通过占卜和祭祀来完成。
《左传》里说“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祭祀正经事是个国家大事,这属于最高的“礼”,而巫师们就是“礼”的具体操作者与记录者。到了百家争鸣的时代,如果想要复古,就必须要知道什么是“古”在巫师文化中有很多这方面的记录,选择出最适合的人选,他们就会逐渐演化出了儒家。在这一方面语气说孔子是儒家的开创者不如说他是此前巫师的极大成者。
孔子认为复古的途径就是“克己复礼”,就要学会控制自身的冲动,根据传统文化中的“礼”来要求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达到了儒家的最高理念,“仁”的思想。孟子有一句话,叫做“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就是说,只要认准了是正确的路,哪怕千万人阻拦,我也毫无畏惧地走上去,知其不可而为之。
道家认为,事情之所以变得糟,正是因为这种入世的观念,才会导致今天的结果,传统的秩序是否好用根本无关紧要。在道家看来是事情应该怎样做呢?其中道家的另一个的代表人物可能会说,最不好的就是你们这种非要搞事情的人,就是因为你们事情才会变得这么糟糕,你们以为这个世界因为你们才会变得更加好,可是结果恰恰是因为你们搞坏了。
道家认为,当今之计,是放下非得要搞点事情的想法。 顺其自然,让世界、让百姓自由自地活动,事情自然就好了,这就叫“无为而治”。最后,百家争鸣的出现是人们对如何对待传统的一次探索。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三类,主张继承、主张废除、以及顺其发展,他分别对应儒家、法家、和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