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经历
本期讲的是战国时期卫国人(今山东省):吴起。这孩子打小就是个富二代,家中条件极为优渥。青年时期的吴起为了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几乎花尽了家中的钱财,却没有谋到一官半职。这个时候街坊邻居七大姑八大姨就开始嚼舌根,说了些十分难听的话。吴起一气之下,杀了三十来人(是个狼人),然后跑路到了鲁国。在鲁国,吴起拜在了曾申(曾子的儿子)的门下学习儒家学说,这几年吴起只干了一件事情——学习。在埋头苦学中的吴起收到家中来的信:“母亡,速归”。这事搁一般人身上,那必定是首先大哭一场,然后急忙回家奔丧。但是吴起这哥们没有回去,在那个年代,父母亲去世,至少得在家守孝个两三年,他没有为母奔丧这个操作直接导致被曾申开除学籍。至于他为何没有回去给母亲奔丧,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当年吴起杀人逃离卫国的时候,给母亲留下了话,孩儿不当卿相,决不回卫。第二种说法,吴起杀了三十来人,在卫国是个通缉犯,从而不敢回到卫国。这两种说法呢,结合古书上的种种记载我认为后一种是比较可信的。
初露光芒
被曾申开除学籍的吴起在人生中遇到了第一个机遇,也正是这个机遇让他开始了人生中的建功立业。在他被开除学籍后不久,齐国派兵前来攻打鲁国,鲁侯想到自己国家的实力,在想想齐国的实力,内心慌的不行,这个时候有人给鲁侯推荐,据说吴起是一个可以委以重任的人,但是他的妻子是齐国人,这让鲁侯甚是为难。不知道吴起从那里得到了风声,他做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直接把妻子给刀了!(关于吴起杀妻有待考证)知道吴起刀了自己的妻子后,鲁侯封吴起为大将军,吴起狠狠的抓住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机遇,在这场战争中,以少胜多,大败齐军,名震四方。由此可见,吴起在曾申门下学习儒术的时候,还自学了兵法。按现在的话来说,这孩子读高中的时候不但语数英文综理综样样学的好,还在宿舍开台灯偷偷看了不少课外书,没事还喜欢跑跑步打打球。同志们,由此可见日常身体素质的锻炼和课外阅读的积累有多么的重要呀!打了胜战的吴起,按照常理来说,应该从此在鲁国平步青云。但是某小人在鲁侯面前说道:“吴起年少时受街坊邻居嘲笑,竟杀了三十余人,在曾申门下学习时,母亲去世却不回去奔丧,现在为了出人头地竟忍心杀了自己的妻子,残忍至极。像我们鲁国这样的小国家用吴起这种人而且还打了大胜战,恐怕到时候会面临灭国的灾难。而且鲁国和卫国关系十分要好,我们却重用吴起,这是摆明了和卫国对着干呀。”令人震惊的是鲁侯竟然相信了这些话,最后吴起离开了鲁国。关于吴起离开鲁国也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鲁侯听了那些话后,把吴起给裁掉了,第二种说法是,吴起从小道消息得知鲁侯对自己有疑心,偷偷的离开了鲁国,这两种说法到今日已不能得知真假了。总之有两个事实是可以确定,其一,鲁侯听信了谗言,其二,鲁国失去了吴起这样的将才。当我读到吴起在鲁国的故事时,为鲁国日渐衰落感到叹息。多年后,魏武侯询问吴起治国之道,吴起回答:“君能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处下,则陈已定矣。”吴起说出这短短十二个字的时候,相必心中也回想起了早年在鲁国的经历。
扬名四海
吴起在离开鲁国的路途中,听说魏文侯这个人比较靠谱,就投奔到了魏国。魏文侯听说吴起来了魏国,就询问李克(俚),吴起这个人你感觉怎么样呢?李克说:“吴起过于爱好功名,但是打起战来,比司马穰苴(春秋时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还靠谱。”于是魏文侯线下和吴起见了一面,君臣二人聊的那叫一个开心,双方都认为相见恨晚,线下见面会结束后,魏文侯直接封吴起大将,镇守魏国最重要的一个地方——西河,吴起这次又把握了人生中的第二次机遇。吴起镇守西河期间,创建特种兵魏武卒。这个魏武卒在当时的战国武力值爆表。古书《吴子·励士篇》中记载,在阴晋之战中,吴起率五万魏武卒大破秦军五十万军队,使得魏武卒名动天下。秦军五十万大军的数据肯定有所夸张,当时以秦国的国力不可能派出五十万的部队,虽然阴晋之战中秦国的兵力夸张了一点,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魏武卒的确是以少胜多。为什么魏武卒有这么爆表的武力值呢?从他的挑选条件就可以略知一二。根据《荀子·议兵篇》中的记载可以知道,魏武卒选拔有两个硬性标准,其一,能开十二石的强弩(一石=120斤),其二,能够身穿重型盔甲,负五十枝箭和三日的干粮,拿着长戈和剑以及十二石的强弩,一天连续急行军100里。一般人能够扛起这么多武器走个两里路都算佼佼者了,但是人家魏武卒急行100里是最基本的,这放到现在不去当运动员为国争光都可惜了。吴起就是率领着恐怖如斯的魏武卒前后共计打了七十六次大战,胜了六十四次,平了十二次,把周围的国家尤其是秦国打的哇哇叫,将魏国的国土面积扩大了整整千里,为魏国日后的强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吴起之所以能够成为常胜将军,还有一个原因便是,他有一个外号——宠兵狂魔。据史书记载,贵为将军的吴起,衣食住行都是和士兵们一起的,不搞特殊化,并且有次士兵生病长疽(ju),吴起亲自吮疽。虽然吮疽之事有待考证,不过由此可知,吴起严格执行法令的同时也是一个十分疼爱部下的将军。吴起在魏国历经魏文侯、魏武侯两代,驰骋疆场二十余年,为魏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吴起早年在鲁国的经历,又重新在魏国上演,魏武侯听信了臣子的诽谤,将吴起调离了他经营多年的西河,壮志未酬的吴起则离开了魏国。
关于吴起离开魏国的原因史书上众说纷纭,主流的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史记》和《资治通鉴》上所记载的,魏武侯当时的宰相公叔痤用离间计引起了魏武侯对吴起的猜忌。但是在《战国策·魏策》中公叔痤对吴起的评价十分之高,并且魏王听从了公叔痤对吴起的高度评价后,索吴起之后,赐田二十万。《史记》和《战国策》两书观点相悖论,其中《史记》谈到吴起的言语也多有矛盾,说吴起“杀妻求将”是“节廉而自喜名”的“贤人”也是“猜忍人”和“贪而好色”的角色,司马迁也没有统一对吴起评价的打算,可见古人著书有时候也是随意的很。第二种说法是《吕氏春秋》(《仲冬纪·长见》)中记载的,有一个名叫王错的人在魏武侯面前诽谤了吴起,从而导致吴起离开了魏国。究竟哪一个是事实,今已不得考证。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吴起离开了魏国,随后去到了楚国。
变法强楚
当时战国,实力比较强的几个国家为齐国、楚国、魏国、秦国,吴起之前杀了秦国和齐国那么多将士,实在不适合去投奔,便有了去楚国的打算,加上楚国和魏国相邻且楚国已经是一个称王的大国,这更加笃定了吴起去楚国的想法。于是,离开魏国的吴起去到了楚国,早已名扬四海的吴起在楚国的宛干了一年的党委书记。这一年,吴起查阅了关于楚国的史书,并且下到基层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他发现了楚国有以下几个比较大的弊病:
①地方贵族权力太大,导致号令不能统一。
②法令不够系统,民众对于法的概念不是很清楚。
③将士的训练比较混乱,没有一支能够打胜仗的劲旅。
吴起在宛干了一年后,爱惜人才的楚悼王顺理成章的任命吴起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令尹(即楚国的宰相)。随后吴起和楚悼王君臣携手在楚国雷厉风行的进行变法。具体措施如下:
①抑制贵族的权势,充裕民生;
②节省骈枝的浪费,加强国防;
③采取移民的政策,疏散贵族;
④屏除纵横的说客,统一舆论;
⑤严厉法令的执行,集权中央。
以上五点总结起来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贵族的权力。楚国的变法行为,无疑断了贵族的财路,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些贵族不敢找楚悼王的麻烦,自然心里便对吴起怀恨在心,为后来吴起的殒命埋下了伏笔。经过一段时间的变法,楚国日渐强盛,南边打的百越皮开肉绽,北边的魏国和韩国被揍的体无完肤,西边以前咄咄逼人的秦国也变的唯唯诺诺了。不出意外按照这个情况,楚国要是发展个二十来年,那统一六国就没有秦国什么事情了。在吴起的人生中不出意外的话,那意外就要来了。正当楚悼王和吴起变法搞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楚悼王病亡了。远在前线的吴起第一时间赶回了楚悼王的灵柩旁,正当吴起打算嚎啕大哭的时候,现场的贵族集体掏出埋藏的弓箭射向了吴起,火光石电间,吴起扑向了楚悼王的尸体并大喊:“群臣乱王”,隐忍很久的贵族们发疯似的把箭射向了吴起,使得吴起和楚悼王的尸体竟然分也分不开,可见贵族们对吴起的恨有多深,随后楚国新上任的楚肃王将当时参与谋杀的贵族共七十余家全部屠尽。随着楚悼王和吴起的去世,楚国的变法随之夭折。
立功立言留名于史
吴起的一生,早年在曾申门下的他奋发图强儒术兵法两手抓,率领鲁国以少胜多大败齐国,在魏国创建劲旅魏武卒并且为魏国拓地千里,携手楚悼王在楚国变法使楚国实力陡增,并且传下了自己的著作《吴子》共48篇,可惜传到今天,只有《图国》《论将》等六篇。像吴起这样的将才,要是如商鞅一样遇到秦孝公这样的君主,恐怕历史将会改写,只可惜吴起一生经历4位君主,魏武侯和鲁侯没有秦孝公的胸怀和才能,而魏文侯年岁已大,楚悼王英年早逝,君臣携手的时间不足以使变法维持下去。古书上记载了很多不利于吴起的事情,不过把所有关于吴起的评论结合起来,大概可以得知吴起的基本形象。古人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吴起至少做到了两个——立功、立言,至于他杀妻求将一事,结合他爱护部下和百姓的事实,可信度很低,大概是吴起在官场的交际方面没有太上心,从而得罪了很多人,古书引用的一些材料有极大的可能正是这些他得罪的人所伪造的故事。在历史奔涌的长河中,一晃眼两千多年已过去,事情的真相到如今已无从考证。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纵观吴起的人生,对我们的实际生活有什么借鉴意义呢?吴起的很多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
①爱护部下,作为上司与部下共荣辱。
②知行统一,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两手抓。
③换位思考,作为部下能够从全局的观念为老板考虑。
④勤奋好学,做好本职的基础上,也要挤时间学习其他的技能。
从吴起的缺点以及他的事迹中,我们也是有必要做到以下两点:
①有容乃大,作为上司,对于有能力的部下,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包容他的一些缺点(如不善交际、刚愎自用等等)。
②人情练达,在工作上,除了有出色的能力外,适当的进行一些良性的人际交往也是很有必要的。
全文完。
下期,我们将介绍带领弱燕几乎全灭强齐的儒将——乐毅。
参考书目:
①《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司马迁著;
②《资治通鉴·卷一》,司马光著;
③《吴子兵法》,吴起著;
④《青铜时代·述吴起》,郭沫若著;
⑤《荀子·议兵篇》,荀子著;
⑥《吕氏春秋》,吕不韦编;
⑦《战国策·魏策》,刘向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