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不是“每天读书一小时”并不重要,甚至,是不是“每天读书”也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生活习惯变得更好了,更加健康了。
2.用舒适的方式去行动,让改变慢慢发生。
3.有些人的大脑总是在运转,处理大量的信息,没有办法放空。这就导致他们特别容易“想太多”,大脑几乎每时每刻都处于一种满负荷运转的状态下。因此,即使每天没干什么,也特别容易疲惫不堪。
正常人可能有80%的脑力可以用在行动上,但他们只有30%、40%的脑力可以用,而这部分精力,还要和占据了50%、60%脑力的“胡思乱想”做斗争。所以这些人的一大特征就是:总是想很多,但经常困在自己的思绪里面,真正落实到行动中的非常少。这就是精神内耗。
4.如果你的自信和自尊水准不够高,还可能导致一个更严重的结果:抑郁性反刍。它指的是思维不由自主地聚焦在负面想法上,无法自主地把注意力转移开,既难以去思考“有没有别的可能性”,也无法去想“我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这种现状”,而是一遍又一遍地反刍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和念头,导致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5.记住一个简单的道理:当你真正去做事的时候,是感觉不到恐惧的。你会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拆解它,应对它,消除它,最终获得反馈和成长。
恐惧只存在于你的身后。它就像影子,紧跟着你,但仅此而已,不必在意。你要做的就是往前走,并没有什么东西能阻碍你,除了你自己。
6.行动力=(期望×价值)/(分心×延迟)
期望指的是对做成一件事情的信心,价值指的是这件事情能够给我们带来的回报,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去做这件事情的动力。
分心指的是你保持专注的能力,以及周围环境中吸引我们注意力的因素,延迟指的是做完这件事情需要多久,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兑现它给你的回报,它们共同构成了阻力。
7.快乐是有层级之分的,创造的快乐要比消费的快乐更高一层。因为创造需要你主动思考,你的快乐来源于自己;而消费不需要动脑,你的快乐来源于消费对象。
依赖于外物带来的愉悦感是不稳定的,并且,由于消费会不断拉高你的快乐阈值,那些曾经让你觉得有趣的事物都会逐渐变得无聊。那么久而久之,你终将对一切都感到无趣。
而通过内在动脑过程产生的愉悦感会更稳定,并且可迁移应用到其他事务中。当你养成了“通过动脑获得乐趣”的习惯,那么无论你面对的是读小说、玩游戏、看影视剧,还是处理生活中实际的问题,乃至于学习新领域、新技能……都可以获得快乐。
8.“获取经验值”的心态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赋予了意义。
如果一项任务是重复、单调的:没关系,它能够提高我的熟练度,让我在这项技能的使用上更加得心应手。
如果一项任务是艰巨、困难的:非常棒,它能够给我带来大量经验让我快速成长,获得更强的能力。
如果遇到一个意料之中的问题:没关系,这本来就是我的主线任务,我辛辛苦苦练级就是为了通过它。
如果遇到一个突如其来的问题:那更好,我触发了一项隐藏的挑战,又有一个新的目标可以去实现了……
带着这种心态,你就不容易失去对生活的激情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