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有那么几个人问我“怎么样可以怕出好照片?有没有什么小技巧?”一时间词穷,对不起,我只是个业余爱好者,我不知道什么技巧,一定要说有技巧,我只能说,首先你需要把自己当成一名摄影师,记住作为摄影师的基本原则,不记住你永远只能是个拍照的。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朋友拍了张照片,他很高兴的跟你分享,问你拍的好不好?然而你面对眼前这张“华丽”的照片,你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好像没有哪里不好,可是,总有一个问题在你心里“他拍的什么?”然而如果真的问这个问题,被问到的人会不会特别尴尬?有时这个朋友或许是你自己。
正如上面的照片,这张我自己拍的。自己以为拍的还不错,画面清晰,颜色光线虽然算不上大片,但也不至于拿出去给人看会丢脸吧。
于是我很开心的跟我的小伙伴分享了,然而被问到了上面的问题。“你到底拍的什么?”我当时非常尴尬,也有意思无奈,但更多的是思考,为什么观众会有这样的疑问?实际上这张照片我想表达的就是换个角度,可是…很明显,失败了。为什么学习这么久摄影以来,我仍然会犯这个不该犯的错?
什么是好照片?
那么,什么才算好照片呢?抛开画面清晰,曝光正常,怎么才算得上好照片?
这是我系统的学习摄影的第一课,印象非常深刻。《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摄影师的眼力。
好照片的三条基本原则:
1、一幅好照片还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有时也称之为主体)。或是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甚至可以表现该题材的一个故事情节。主题必须明确,毫不含糊,是任何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2、一幅好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拍摄的主体,换句话说,是观赏者的目光一下子就投向被摄主体。
3、一幅好照片必须画面简洁,只包括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被摄主体的内容,而排除或压缩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
我在自己没学习任何摄影相关知识的情况下,拍了各种照片,但自己喜欢的并不多,何况别人。
看到这看似简单粗糙的三条原则的时候,每条都像是射中我膝盖的箭。曾经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对啊,日子久了连自己都会忘记当时要拍什么,何况未曾身临其境的观众。我回头用这三个原则去客观的评价自己曾经拍的照片。发现一件有趣的事。那些原来就认为好的、小伙伴们也广泛认同的照片,全都至少会满足第一个原则,一眼就能看出主题;而那些原来就不被认可的照片都是“你拍的什么?”。
拍摄者在拍的时候多半都知道自己想拍什么。但进入画面的内容还是会有这样的问题。我记得我看过这一课之后带着相机到庐山去旅游,回来我发现,旅游太兴奋了,拍了几百张照片,大部分都忽略了这三个原则。相反,第一天到达牯岭镇后,感受到小镇的安逸,人也平静下来,拍的那些照片基本上都满足了这几点原则。
可以感受下上面两张照片,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明显主题不突出,尤其是后面一张。风景本身就是最难表现的简洁的,但试问,真的是技巧的问题吗?感觉还是心没有沉淀下来的原因吧。
如何让这照片满足这三个原则?
首先,任何时候,记住三个问题,每次按下快门之前和欣赏自己照片的时候问自己,甚至研究每一幅照片的时候都要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第一,这幅照片我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第二,我怎样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上,又如何把观赏者的视线吸引过来?
第三,画面简洁了吗?是不是只包括了有利于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的东西?是否舍掉了分散注意力的不必要的内容?
比如上面的照片,主题是什么?能不能看出我拍这只狗的目的?当时它趴在咖啡馆的吧台上,我走近时它抬头冲我微笑。也许照片还有很多问题,但至少,狗的姿态,狗所处的环境,和抬头看着我微笑的眼神都捕捉到了。不能称为好照片,也不算差了。
怎么会变成好照片?
我每次在看这张照片的时候也常常在思考这个问题,怎么让照片看起来更有趣?我经常会看着照片做各种假设。当然都是假设。不去试试不知道效果究竟如何,但是还是要假设。这样才会在下一次遇到类似情景的时候,多试几次,换不同角度,姿势,距离去尝试。
假如,我将手伸到镜头的下方,和狗产生一些互动,会不会更好一点?
假如,把我换个位置,把相机端平,镜头上移一点,让狗的鼻子处于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把吧台里面的表现环境特征的表现的更明显一点会不会更好?
或者,我往后退一步,将吧台稍微再拉入画面一点会不会更好?
尾声
写到这里,还有必要讨论跟技巧、器材的问题吗?我就想问,知道什么是好照片吗?你分析过自己的照片哪些是好照片哪些是烂片吗?你能分析出下次怎么做会更好吗?你分析过你觉得拍的特别好的大师们的照片哪里好吗?
假如你连一张照片好,但它哪里好都说不出,又谈什么技巧?没有记住这三个基本原则,你买再好的相机,再会使用技巧又有什么用?你还是只能偶然拍出好照片,偶然的概率还不会大于你用手机拍。
虽然我们还不是大师,但多观察,多拍,多思考,多总结,我相信总有一天,大家能拍出的不止是好照片,甚至拍出完美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