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怀念:在英国中餐馆寻觅家乡味

在谢菲尔德留学时,我有位好友叫子博。他做得一手好菜,自称是个地道的川菜厨子。初识那天,他就直言不讳地评价:“谢菲的中餐馆都不怎么样,论厨艺完全比不上我。”后来,我尝过他的手艺,又尝过当地的一些中餐馆,深以为然。这些中餐馆的厨艺不仅远不如他,甚至离我也差一些。某天夜里,我俩同行回公寓的路上,子博开玩笑说:“以后咱俩毕业了,在这里开个中餐馆,我当厨子,你管账,其他中餐馆还有什么活儿?”虽然他不过是打趣,但听他的语气,我竟觉得若真开家餐馆,本地的中餐爱好者定会感激涕零。当然,子博毕业后没留在英国开餐馆,对当地人和留学生都是莫大的损失,但是他对中餐馆的点评至今依然成立,不仅适用于谢菲,也适用于英国其他城市。

英国的中餐馆大多口味一般,这可不是子博的一家之言,某种程度上是留学生之间的共识。有个广为流传的说法,留学生来到英国后,最终都会成为厨子。因为绝大多数留学生吃不惯所谓的白人饭,顿顿下馆子成本又太高,只得兼修厨艺,即便糊弄,不久后也能做几道简单的家常菜。不过,留学生大多不是好厨子,聊做菜自然聊不出什么门道,所以往往只谈餐馆。各种社媒平台上,点评各家中餐馆的帖子数不胜数,种草贴和避雷贴都不少。然而,哪怕是吹捧某家餐馆的帖子,评论区里也常能看到不少差评,而且往往比帖子更令人信服。原因有二,一来是店家的宣传需要,顾客就餐时发个好评帖,结账时能打折;二来则是在国外难得吃到差强人意的中餐,偶尔吃上一顿过得去的,简直要谢天谢地,巴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口口相传之下,一些中餐馆按照国内的评价标准,即便只是中规中矩,仍能脱颖而出。就算它们藏在犄角旮旯的地方,依然能吸引到渴望吃上地道中餐的留学生接二连三地前来朝圣。

布里斯托就有这样一家中餐馆,名叫“山东人家”。它开在市区六七公里之外的城郊,隐藏在一个偏僻的社区里,算得上是“隐世美食”。如果没有这家餐馆,恐怕没有任何留学生会特意去这个社区。餐馆老板是个和善的中国大妈,但听她的口音并不像山东人。我和朋友一起去这家馆子吃过几回,每次老板都会赠送一道小菜。夏天时,她会端上一盘清爽的凉拌黄瓜,说是自家种的。那盘黄瓜确实不同于英国超市里卖的,黄瓜味更浓,口感也更爽脆。冬天时,她则送上一盘拔丝地瓜。这是她家的特色菜,外脆内嫩,甜香不腻,糖丝能拉得老长。在异国他乡的寒冬吃上一口热乎的拔丝地瓜,心头顿时暖洋洋的。

山东人家在布里斯托的留学生中小有名气,不少人愿意特地乘公交来这里吃饭,除了老板的热情好客外,赠送一道小菜的营销策略多少也起了作用,但更重要的是菜做得确实有一手。我尝过她家的四川回锅肉、猪肉炖粉条、博山炸肉等几道菜,每道都令我印象深刻。食材新鲜,口味地道,强过布里斯托的其他中餐馆。最令我惊讶的是,菜单上居然还有香椿芽炒蛋和香椿芽拌豆腐。香椿芽可是在我老家农村才听说过的季节性食材,是我父母辈的最爱,如今已不多见了。在英国的中餐馆菜单上看到这道菜,顿时让我想起小时候家乡的春天,那种熟悉的味道与记忆。可惜,像山东人家这样的餐馆,在英国毕竟是凤毛麟角。

多数中餐馆和山东人家唯一的共同之处,大概就是都有两份菜单,一份中文,另一份英文。中文菜单是专门给中国顾客的,里面是所谓的地道中餐;英文菜单则是根据外国人口味调整过的本地版中餐,基本以酸甜、川味或沙嗲为主。于是,你可能在菜单上看到众多以“酸甜”、“四川”或“沙嗲”开头、后接猪牛鸡鸭各种食材的菜,譬如“酸甜猪”、“四川鸡”、“沙嗲牛”。通常,老板看人给菜单,碰到中国人直接给中文菜单,看到外国人则递上英文菜单。这早已是中餐馆的潜规则了。不过,也有不少餐馆图省事,干脆把菜单做成双语的,似乎要给不懂行的外国人一种错觉:你瞧,你要点的这些中国菜确实有中文名称,不是信口胡诌的。遇到这种餐馆,就得小心了,点菜前最好问问是否有中文隐藏菜单,否则你就得跟当地人一样吃改良版中餐了。

改良版中餐倒不是完全不能吃,有些做得还算勉强能下咽,只是顶着中餐的名号烹饪食材,却把迎合外国人口味的菜端上桌,多少有些令人一言难尽。毕竟,你吃上一口,总觉得味道和菜名不太对得上。比如,你在某家餐馆点了盘宫保鸡丁,菜上桌后,盘子里有鸡丁,有干辣椒,也有花生米,配的却是某种奇怪的甜辣酱。你明明点的是宫保鸡丁,但夹起放进嘴里,却完全不是印象中的味道,毫无正宗宫保鸡丁的鲜辣爽脆。你再转头看看旁边那桌的外国人,他们却吃得津津有味,似乎这就是正宗的宫保鸡丁。这种情况倒还能勉强接受,盘子里的虽不是正宗中餐,但还能凑合着吃。最怕的就是碰到那些把菜改良得让人几乎难以下咽,或者厨师手艺实在堪忧的餐馆。

布里斯托也有这样的餐馆。比如,我曾和朋友去过一家名叫“辣爹”的餐馆。这家店主打面条和川味小吃,相比其他菜肴,这类食物更容易做好,毕竟做一碗面条的配菜比炒菜简单多了。只要食材新鲜,处理得当,做得难吃反而更有难度。然而,这家餐馆让我们大失所望。我至今记得,那天端上桌的三碗面闻着有股淡淡的泔水味,想必后厨的处理有些问题。更令我们失望的是,朋友点的那份口水鸡也少得可怜,鸡肉还很柴。所谓众口难调,但吃完这顿饭,我和两个朋友达成了共识,以后绝不会再光顾这家餐馆。

这样的餐馆当然不止存在于布里斯托,英国各地都很常见。譬如,今年四月,我和一位老友在伦敦碰面,在中国城也遇到了类似的糟心餐馆。中国城的中餐馆星罗棋布,门庭若市。中午,我俩站在街头,踌躇着去哪家吃饭。在小红书和谷歌地图上搜索一圈后,我俩决定就近去一家老字号餐馆——主打港式粤菜的“文兴酒家”。毕竟,这家店在谷歌地图上的评分有4.1,在中餐馆里算是相当不错的分数了。

我俩进去后,点了经典的干炒牛河、烧腊三拼、一大碗汤,还有一份已经忘记菜名的五花肉和鱼肉混合菜。既然是粤菜馆,干炒牛河和烧腊三拼自然是必点菜。那阵子,《繁花》播完才两个多月,干炒牛河火得一塌糊涂。剧里有场戏,宝总第一次去至真园吃饭,临出门时,爷叔叮嘱:“外行看门面,内行看后门。”于是,宝总不走正门,而是绕到后厨小门进了至真园,且只点了一个菜——干炒牛河。这道菜非常考验厨师的功力,宝总此举正是想看看至真园作为饭店的“后门”。老板娘李李对此先知先觉:“他这是来考我们的。”镜头一转,厨师长胖厨用平底锅炒着干炒牛河说:“干炒牛河,要油多才好吃,但是它的最高标准是吃完之后,盘子里头不能够有一滴油。”我打小就爱干炒牛河,自这部剧火了之后,我对这道菜的标准有了新认识,所以特别想看看文兴酒家的干炒牛河能否达到这样的标准。

然而,菜一上桌,我和朋友都傻眼了。眼前的干炒牛河不仅没有锅气,河粉也过于油腻,牛肉则不够嫩滑,完全达不到宝总嘴里“油而不腻,火候十足”的标准。至于那盘五花肉和鱼肉混合菜,五花肉的火候也不敢恭维,咬起来颇费劲,肉皮上的毛都没刮干净,真是太不讲究了!另外两道菜倒是平平无奇,勉强还能吃。那阵子,我刷了不少探店和做菜的视频,探店博主的常用语已能张口即来。那顿饭,我就不自觉地从专业角度点评,坐在对面的朋友一度打趣我:“你这是专业啊,还是刻薄啊?”尽管菜品如此一般,但文兴酒家作为颇具代表性的老字号中餐馆,在伦敦依然人气十足,甚至开了分店。这就是英国中餐馆的缩影,一方面,整体水平不高,另一方面,食客对中餐馆的要求也低到了一定程度,只要菜做得像模像样,能吃个热乎的,就知足了。

像文兴酒家这样的粤菜馆,在英国可真不少,特别是过去两三年越来越多,这跟近年来香港移民的增加自然是分不开关系的。文兴酒家自然不能代表英国粤菜的整体水平,有些餐馆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崇尚菜品少而精的餐馆,比如布里斯托的百味小厨和五月花。百味小厨的店面不大,主打猪肚鸡和烧腊,味道不错,分量也很足。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偶尔会过去吃一顿,朋友小聚也常常选择这里。五月花则是留学生圈里的神店,被誉为布里斯托最好吃的中餐馆,但我心中的第一始终是山东人家。尽管这两家都不错,但它们和文兴酒家一样,也和英国其他很多中餐馆一样,有个共同点:店员的服务态度一般。

有句玩笑话,如果你在国外想家了,可以去当地的使领馆,因为那里工作人员对待同胞态度糟糕,绝对能让你一秒回国。其实,如果使领馆离得太远,你也可以去中餐馆碰碰运气。某些餐馆店员的态度,有时候也能让你一秒回国。以五月花为例,我曾和三个朋友去那里聚餐。我们浏览完菜单,决定一人点一个菜,且尽量是自己在家里难做的菜。随后,我们招呼老板过来,报了四个菜名。谁知老板听完,以些许鄙视的眼神望着我们:“你们不点个素菜吗?”中餐馆里,素菜的价格不低,况且超市里都能买到,点素菜自然不划算。因此,我们摇了摇头,表示不点。结果,老板一瞪眼,甩头转身时,还用我们听不懂的粤语嘀咕了一句,自然不是好话。我们对此倒无所谓,但是之后老板上菜的态度实在不敢恭维。实话实说,五月花的菜做得确实还行,只是这服务态度着实令人不舒服。似乎我们没点素菜是不够孝敬他,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纵然我口中的中餐馆似乎没啥优点——要么把中国菜改得面目全非,要么厨师手艺一般,要么店员服务态度糟糕——但近几年,中餐馆在英国仍旧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比如我之前提到的谢菲尔德,那个曾被好友子博形容为“中餐馆都不怎么样”的城市,据说近年来中餐馆的数量较我俩当初留学时翻了一番,乃至成了留学生口中与伯明翰齐名的“中餐之都”,连兰州牛肉面都开了两家,而且拉面师傅现拉现做,绝对正宗。我之前去过的一些其他城镇,不论是苏格兰北部沿海的偏远小镇弗雷泽堡,还是英格兰南部怀特岛的几个小镇,几乎都能碰到中餐馆,而且往往不止一家。即便其中一些只提供外带,不能堂食,不能刷卡,仅收现金,但中餐馆还是开遍了英国各地。

这无疑和过去几年赴英留学和旅游的国人数量剧增有关。身在异国他乡,胃依然是从小养成的中国胃。走南闯北,始终怀念家乡的味道。正如陈晓卿在“风味人间”里所说:“大约所有童年都离不开某种味道的左右相伴,也许它会贯穿一生,连同记忆里劳作的身影、四周的空气,以及土壤与草木的呼吸,形成一种微妙感受,中国人把它叫做家乡味。”正是这种家乡味吸引像我这样“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人。我们走进任何一家中餐馆,点上一两道家乡味,甚至不必非得是家乡的菜,只要是中国菜即可。仿佛只要面前摆上两盘中国菜,再配上一碗白米饭,一口菜,一口饭,瞬间就回到了家乡。这便是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但是,每每经过或走进一家中餐馆,我仍不禁会想,如果真有一家“子博小厨”,谁还愿意去这种地方吃饭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126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254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445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185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178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970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27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27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00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883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99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46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1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0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23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2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