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一个人的时光,最美好的方法是与喜欢的器皿一起度过。
我发自内省,真真切切地仔细思考关于生活的一切之后,觉得生活的重点在于“身体的感觉”,亦即透过自己的身体去知觉,学习打扫、洗衣、烹饪、收拾碗盘等等家务事其实就是生活。家事不是女性的工作,凡是身为人都应该为了生活而学习做家事。
虽然有人说设计时髦的器皿比起呈现泥土质感的器皿更适合都市生活,但真是如此吗?
我想真正的答案就在你我的手心。
相信自己手中的触感,借由血液不断循环的温暖双手实际感受何谓真正的需求,这也是深探人性的一种方法。人类应该更忠于自己“身体的感觉”,也就是五感。认真体会五感,就能看到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皿真正的模样。
生活的中心是饮食,因此器皿不是少数高尚人士的赏玩之物,而是生活所需要的工具。器皿代表生活,所以值得珍惜。
粉引或刷痕的白化妆土的器皿虽然不适合盛装油腻的料理,但若已是长期使用就不成问题。如果还是不放心,可以改用瓷器或是施以灰釉或铁釉的陶器。最重要的还是无须过度小心,尽情使用,希望大家把器皿当作知心朋友一般,那关系是可长久的。
山土中的小石块与轱辘相撞,造成碟子表面有些凹凸不平,整体传达出来的意境总是深深地触动我心。
真正好的器皿不是取决于形状或是颜色,而是使用者打从心底觉得它好用,觉得它是个好器皿才是。
*三岛是源自朝鲜李朝的制陶技法,以在轱辘上拉制成型的坯体尚未干燥之前,利用木片刻画图案,再涂抹用于粉引上的白化妆土,最后以毛笔沾水擦拭,只在刻有图案的部分留下化妆土,让图案像镶嵌一般浮现。
陶土原本的灰色与化妆土的白色呈现美丽的对比,流露朴素又含蓄的风情。
享受器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是使用上的最大乐趣。日式器皿需要透过使用来培养,正是这个盘子告诉我的道理。
小碟子因为日复一日地使用,水分渗入气孔中,触感十分光滑细致,令我打从心底觉得这真是个好器皿,就连碟子边缘有个缺口也无所谓,瑕不掩瑜。这个碟子就像所有器皿的典范,告诉我们长期使用的陶瓷器就算有缺口也仍旧不失为好器皿。就连烧制时避免陶器间彼此黏粘的支架痕迹,都能透过岁月的洗礼成为器皿本身的个性表征,更添风情。
小野家的器皿和使用者之间没有距离,人和器皿都熟悉彼此,我甚至觉得他家的器皿具备独立的人格,可靠且坚强。
石田诚的南蛮烧缔盘是个好作品,未施釉药,直接展现出泥土的力与美,使用几次之后开始饱含水分,原本干燥的质感也逐渐变得细致温润,更显得有深度。
朴素正是它最大的魅力,不张扬,无所求,一心等待盛装他物,这些都是器皿的本质,而这些我想与人分享的器皿魅力,全都集结在这个盘子上了。
盘子的边缘以刷痕法刷上白化妆土,但是保有陶坯本身的部分较多,因此也能欣赏陶土的原色。每次清洗都因为触摸陶土而觉得非常舒服,使用它的机会自然也就增加了。
我自己也打破过好几个心爱的器皿,每次总是大受打击,觉得非常对不起它。打破也许只是一个不小心所致,但是无论再怎么反省,它都无法恢复原状,悔不当初的心情总会持续好几天,本是个性乐观的我一会儿看开,告诉自己“因为器皿会破损,我们才知道要珍惜”;一会儿又因为舍不得而沮丧低落。为了一个器皿又喜又悲,那心情好像在坐云霄飞车。
--------------
本书的第四章部分写的是:寻访陶作家·食器与饮食生活。因接下来需要精读圆觉经,暂时留些空白,后期再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