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阅读三步走

国家出台中小学生双减政策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但是领导和老师甚至家长都不放心,老师们仍然给学生留很多作业,弄得学生不堪重负。各种重复性抄写,各式名目繁多的习题,以及不求甚解的机械背诵所替代,并充塞着儿童的生活。所有的这一切,是一个七八岁或十来岁的儿童所不能承受的,结果造成儿童心理上的紧张状态。尽管儿童疲于奔命,阅读和写作的实际能力还不能令人满意。如此种种,偏离了母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改变了母语学习的性质,造成母语学习“呆板、烦琐、低效”的弊端,压抑了儿童的发展,延误了儿童发展的最佳期,甚至扼杀了儿童的禀赋与才能。我主张设置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激发孩子情感,始终带着情感进行课堂阅读。

(一)初读,在激发动机中“入情”

初读,是儿童第一次感知教材。情境教学在起始阶段,我根据教材特点,把儿童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情境中,不断地强化这一动机。我在讲《白杨礼赞》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杨树的印象画出自己喜欢的白杨树,以此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走进文本。

(二)细读,在感受课文形象中“动情”

学生在初读以后,了解了课文大意,往往学习的热情会有所减弱。但对语文教学来说,教学的目标远远没有完成,必须引导学生进入深度阅读的阶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关键词、句、段,抓住重点章节。这一方面从课堂的效率出发,花较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实际中掌握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我在讲《春》的“细读课文,欣赏画面”环节中这样设置:假如你是一名国画爱好者,通过阅读文章,把你喜欢的画面用自己的画笔画出来,并说说你的欣赏感受。第二种设计:假如你们小组是国画爱好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组内交流你最喜欢的画面感受和理由。

学生欣赏:我最喜欢第三段的春草图。“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是个拟人句,用一个“偷偷地”来修饰“钻出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初露地面的小草害羞的样子,也写出它那种旺盛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写出小草的柔嫩情态和颜色。“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出小草之多面积之大,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北京和场所。“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儿,踢几脚球”等等这些写人的活动,实际上是为了侧面烘托小草的嫩绿可爱。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春风和煦,绿草绵绵,太温馨,太惬意了,真想躺上去睡一觉。

这是学生最原始的赏析,尽管还算不上真正的赏析,但作为刚入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很不容易,而且已经带着情感阅读。我不在乎学生赏析是否标准,而在乎他们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进了画面,走进了情境。

我帮另一位老师代课的时候,她的学生说:“老师,你的讲法和我们老师不一样。”我说:“怎么不一样了?”他说:“我们老师只把课件放出来,让我们抄一抄,背一背就可以了。没想到你还会用这种方法来教我们。”尽管我的课不是最好的,但是我觉得比起让学生抄一抄、背一背,给学生设置一个情境,让他们自己去学习获得知识和能力。

教育教学最终是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把课堂上学习到的技能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课文重点部分的关键词、句、段,是最能本质地、集中地表现全文内容的。

(三)精读课文,在体悟作者情感中“共情”

精读课文往往是在文章中选出非常精彩的段落,带领学生共同来赏析。那么怎样来赏析呢?直接欣赏可能缺少情境感,最好还是设置情境推动课堂走向高潮。

比如:“我来当导游”——假如你是一名导游,根据刚才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要跟一个没有到过济南的人介绍济南冬天的特点,你准备怎样解说呢?请用生动的语言介绍给游客。学生可以分小组,每个小组可以介绍一个画面,介绍中还可以增加自己的感受。

精读精彩文段与第二步骤让学生说说对于一个段落的赏析不是雷同,而是更进一步,上升到专业赏析层面,可以是多角度赏析。比如说描写方法的、修辞的、色彩的等等。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赏析角度,甚至提供赏析例子,这是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脚手架,有了脚手架学生的赏析不至于漫无目的,师生评价的时候可以再加以完善当然。

我们以前的不足是走了两个极端,一是教师“填鸭式”“满堂灌”,二是放手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自学或者抄答案背答案考试用不上。我们借助评价手段让迁移知识能力的环节更突出,而且教师要明确强调这一点。

比如,学生在赏析《济南的冬天》重要段落时,他们只看到了修辞,却不会赏析。比如,“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运用了比喻,该学生只知道是比喻;另一学生赏析:“作者把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和房顶上卧着点儿雪”比成“小水墨画”,后面不会说了;教师评价补充“生动形象地写出黑白相间的颜色特征”,这三个步骤的赏析构成了比较完整的赏析,在此教师必须强调“作者把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和房顶上卧着点儿雪比成小水墨画,生动形象地写出白雪覆盖下小山和村庄黑白相间的颜色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白雪覆盖的山坡村庄的喜爱之情”。赏析修辞包含“修辞名称+分析+表达效果”。

也可以赏析景物的色彩。比如第4段写“青黑”的矮松、树上的“白花”、“蓝天”下山尖上的白雪、“暗黄”的草色、夕阳下“粉色”的薄雪;第5段写房顶与白雪形成了“水墨画”,第6段写“绿藻”“水藻真绿”“蓝水晶”“红屋顶、黄草山”“灰色树影”。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颜色不只是通常人们印象中阴沉晦暗的灰色和笼罩天地的白色,而是多彩明丽、充满生气的,让人感觉这里寒意不浓而春意正在萌发。这样的色彩描写体现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及老舍对济南的温情。

学生若能体悟到作者的情感,也便可以产生共情。所以,我讲写景散文往往选择合适的季节和氛围,《济南的冬天》《咏雪》都可以放在雪天来讲,增加氛围感。

精读不仅是赏析,也是为了写作,为了迁移知识和技能。比如说,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修辞手法的赏析,就可以在写作中使用。我在第一单元写作课“热爱写作,学会观察”中要求:在描写景物时至少用上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要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

情境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催化剂,是推动课堂前行的助推器,是师生与文本共情的纽带,用“情”推动课堂阅读事半功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772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458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610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40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57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9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62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31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7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1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04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86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69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4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9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74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40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