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小岛经济学
作者:[美]彼得·希夫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经济原则:消费不足,敢于冒险。
指暂时延迟消费,以求在未来获得更多的消费能力;即使尝试可能会导致失败,但不冒险尝试就不会成功,并且冒险需要忍受一定的苦难。
一、努力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以尽可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工具、资本和创新是实现的关键。经济增长的原因是:找到了人类所需物品的更好的方式。
二、在自由交易的市场里,要做到互惠互利才是最好的,但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不像之前计划的那样,所以也要考虑一些可能出现的风险。
三、实际信贷是受有限储备制约的,在发放贷款前必须积累储蓄才行,而且信贷市场的有效运作需要有意愿的借款人。
四、储蓄不只是提高个人消费能力的手段,还是防止经济受到意外因素影响的重要缓冲器。作者认为消费是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太片面,应该是“消费只是我们用来衡量生产的尺度,生产是有价值的;同时储蓄创造了资本,而资本使生产扩大成为可能,因此储蓄一美元对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要大于消费一美元”。联想到书中储备一条鱼比吃掉一条鱼更有价值,但是这样的观点是否也太片面了?考虑到:“储备鱼是否会丢失营养价值、储备鱼是否会腐烂变质、消费鱼是否会增强身体素质、消费鱼是否会使心情更愉悦而增强想象力、如果不是发生在书中的小岛上等”,但反之“储备鱼也可能会以备不时之需,如捕鱼器坏了、病了等待”,因此到底哪种更有价值呢?但是,如果把鱼比作货币,或许作者的观点比较正确吧。
五、技术创新是一个单向的过程,物品价格有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的趋势,价格的下降鼓励储蓄,储蓄增加也就有更多资本可用于贷款、资本投资、生产,最终带来更多的消费。(良性循环?)劳动的价值通常取决于劳动者所使用的资本,资本越优化,劳动的价值就越大。(类似生产工具越好,效率越高的意思)。
雇主与员工之间是自愿原则(双向选择),雇主不应该受到批评,而应该受到鼓励。原因是:①那些政客通过各类法规,要求为员工提供强制休假、医疗保健、请病假、休产假等权益,都将使那些低技能的劳动力漫天要价。②雇主在其中也承担着相应的风险,高风险高回报也很正常,同时雇主的行为也提高了生产力以及满足了客户需要,是应该得到鼓励的。
一个员工的具体价值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需求(雇主是否需要这名员工掌握的技能)、供应(有多少人具备这些技能)以及生产力(这名员工对那些任务的完成程度如何)。员工想提高价值,只有掌握极少数人具备的急需技能或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来提高生产力。
通货紧缩(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少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状况)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消费,但却被错误地当做经济的头号敌人,但在政治家眼里缺失最好的朋友。
六、银行储蓄少时,实施高利率,高利率抑制借贷,延缓经济增长,刺激储蓄使其增加,当储蓄再次积累,利率又会下降。这种周期性的利率机制有利于市场稳定。该机制取决于三点:①银行实现资产回报最大化的愿望;②银行对高风险投资损失的担忧;③个人消费的时间偏好。更重要的是,银行储蓄的安全与便捷使人们增加储蓄、延迟消费,从而为投资项目提供资金,有助于增加未来的产量并提高生活水平。
七、基本经济原理不会因经济的大小而改变(所以书上的“小岛”和现代社会都是适用的吗?),自我牺牲、储蓄、借贷、投资、经济刺激因素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永远不变的。在收益大于支出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反之在收益小于支出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就是在浪费资源并阻碍经济增长。
八、在美国每个人都享有人身自由权和财产权,政府无权干涉,但也导致了经济危机发生时,政府无权解决。
九、小岛上政府的职能开始转变了,小岛上的真鱼被体积不断缩小的“官鱼”替代(就好比美元不断缩水,但表面价值依然存在),银行业可信赖的传统和健全的货币也在消失。对比当下美国,美国物价不断上涨,美元不断贬值。美元正逐渐失去实际价值,并且可以被随意增发。
十、通货膨胀其实就是货币供应量增加,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反之通货紧缩是货币供应量减少,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跌。
在经济不景气时,不应该一味的利用通货膨胀抬高物价。因为经济不景气时虽然失业率提高,人们需求会下降,物价也会随着下降,但是生产的产品也会减少,导致供应量减少,物质的匮乏导致物价上升。这时要谨慎利用增加货币供应链产生通货膨胀来提高物价,因为有可能会导致物价飞涨,超过合理的范围。
十一、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作为国际贸易的通用货币,因此各国都需要储备美元,但这些储备的美元都存在美国的银行里,美国可用其贷款来推动美国的经济。同时,可利用增发货币来刺激市场发展,但也会导致美元贬值,相应的其他国家持有的美元价值降低,让各国分担美国国内经济压力(就好比小岛上可供兑换的“官鱼”不断缩水)。
十二、贸易逆差是进口大于出口,贸易顺差则是出口大于进口。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即全球经济系统对美元的内在需求)导致了美国当前的状态是贸易逆差。但是一国的货币升值,会导致该国的产品涨价,其他国家不愿购买该国产品,就会导致销量减少,因此,为了让本国出口企业提供优势,则需要抑制本国货币升值。
十三、美元的贬值并没有导致美元失去全球交易货币的核心地位,各国还是一如既往地使用美元进行贸易,但美国的收支差距还在扩大,与此同时各国印发的纸币也有一样的问题,终有一天会导致大问题(纸币失去了该有的价值)。
十四、书中的“棚屋”相当于房地产行业,贷款供给房地产安全性高,一是因为有天然的抵押物,也就是房子;二是因为还有首付的机制,即使无法偿还贷款,也会减少银行的损失。助学贷款使得学费提升,同时学位的社会价值也得到提升。房地产行业虽然在提升,但没有带动任何产能的提升。政府为两种贷款推行刺激政策(提高房地产贷款和助学贷款的额度、下调贷款利率、免税优惠、利息从税中扣除、降低首付款、降低信用标准),打乱了信贷市场,导致房地产价格也飞涨,使得买房比创业和储蓄收益更高,进而使人民富有和经济繁荣。
与此同时,房价的虚高引发了“房地产泡沫”,相关的利益集团(银行、按揭贷款发放机构、房地产经济人等)却在粉饰这个骗局,但人们还真的接收了他们的谎言。同时政府巨资扶持下跌的房地产市场,将造成更大的泡沫。事实证明,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一世纪初,发生过「泡沫破灭」事件的行业不止房地产。而理顺其背后的起源,不外乎过度宽松的信贷、过热的市场投机情绪、对外部国际形势过于乐观的判断等。
十五、繁荣的房市对整个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使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之前提高了,但只是表面现象。当发生了“房子卖不出去的”的现象时,所有持房者同时意识到了房地产市场已经达到了巅峰,想出售时却无人购买,这时房子的价格是直线下降的,原因在于房子供大于求。许多人偿还不了房贷,导致房贷公司破产,导致相关行业也陷入了困境,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失业的工人开始游行。
宽松的信贷政策(即贷款利率更低)使贷款更容易获得,但信贷不会一直扩张,当信贷条件变得更严格时,信贷就会收缩,房价就不会上涨了。失业率上升,收入和房价下降,人们的钱就少了,消费也会低迷,政府的钱也少了(政府的三种收入方式:税收、贷款和印刷货币)。美国通过出售大部分的债务给外国买家和美联储将一部分债务卖给自己的方式获得了“钱”,但最终美国只有两种结局:一是拒绝还款;二是通货膨胀(印钱还债)。
十六、一国的经济不会因为人们的消费而增长,而是经济增长带动人们的消费,通过印钞只会营造经济有所好转的假象。美国当前的现状就是负债累累,但同时又不削减预算,美国的债权人(主要是中国和日本)迟早要求美国还债,最有效的方法是停止购买美国的国债。等到那一天,美国有两种选择:拒绝还款或通货膨胀。无论哪种,由于购买力下降和利率升高,美国人的生活水平都会急剧下降。
十七、消费会推动价格上涨,经济得以健康发展,错综复杂的融资渠道使经济本身看似逐渐好转。
量化宽松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美国利用量化宽松政策来修复萎靡的经济,就好比火上浇油,只会使形势持续恶化。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消费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货币供应量固然会鼓励人们消费,但对扩大需求却毫无禆益,而需求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
十八、在经济发展的迷茫期,收入的减少和对未来的恐惧会限制众多购物者的消费行为,但如果此时物价下跌了,会激起人们再次消费的欲望,由此可知,物价对低迷的经济会产生自然的刺激。量化宽松是延长经济衰退的办法,而不是促进经济复兴的良方。
十九、政府因为入不敷出而陷入困境时,能从一下方面增加收入:一是提高税收,但高税率会抑制生产,降低经济活力,税率过高,人们就会停止工作,如果继续提高,就有可能发生暴乱;二是削减政府支出,但利益受损的人也会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