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乡镇已有四年之久,但那年那月那日所经历的一切就像牛皮癣一样无论怎么抠都会刻骨铭心地留在身上。
大学毕业那年,也算热血青年的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公开招聘很荣幸地成为特岗教师中的一员。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能够为乡镇事业带去一点光和热是我所追求的。怀揣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从大学校门步入另外一个学校,从繁华大都市步入穷乡僻壤之地。
犹记得那年开学之际,虽然家庭条件并不优越,但是父亲还是花钱租了辆小轿车专程陪同我到学校报到。一路北行,一路盘山公路,盘山公路的一侧是随时有落石会砸到地面的山峰,另一侧则是不算高的路基,往下望去就是悬崖,不觉让人瘆得慌。异乡这片土地除了山还是山,兜兜转转历时三小时才终于发现新大陆,来到目的地。步入校园,巨大的落差感笼罩在我心头,学校占地面积不是很大,刚开学学生和在本地的老师还没有到校,校园显得空荡静寂还有些一片凌乱。父亲,开车师傅和我在学校等了一上午到了中午,学校师生才陆陆续续来到学校。校长给我安排了宿舍,父亲帮我收拾妥就踏上了回家的路,送走父亲,开启了我独在异乡的生活。
异乡人的甜,来自学生纯真的感染和家长贴心的照顾。当我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出现在教室里,看着零星的几个学生,虽然穿的破衣烂衫,但他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一朵朵娇嫩的幼苗需要我用心浇灌助他们成长。一节课四十五分钟,我竭尽所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把自己所懂得的知道的倾情传授,生怕漏掉哪一个知识点辜负学生对我的信任。因为坐车回一趟家需要走三个小时的路程,为了节省开支我一个月才回一趟家。到了周末住校生会来我的办公室跟我谈心交流,男同学抢着帮我抬一桶水送到宿舍……特别感谢耿师傅一家人,怕我一个人待在学校会想家,他们一家人每个星期天带我到人行吊桥那领略黄河的壮观,带我爬山看战争年代存留下的烽火台。过节的时候,邀我到他们家改善下伙食……凡事种种,他们对我的好我都记在心中,而我无以为报,只能以用心教学作为回报。
异乡人的苦,只有自己知道。语言不通,交流有障碍,风俗习惯不同,学校食堂的酸粥,无论如何我都难以下咽。食堂里的饭菜看不到一点油水,每天土豆炖粉条,馒头里夹杂着老鼠屎;冬天里暖气不热,线路老化经常断电,老师们到了冬天冻耳朵冻脚趾头是常有的事;冬天一到了夜晚,锅炉房轰鸣吵得人常常睡不着觉,后来就养成了无论走到哪每晚睡觉耳朵里都要塞耳塞的坏习惯……
基于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为了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出台特殊政策,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在我来之前,学校已招入四个特岗教师,他们是国家政策出台后的第一批特岗教师。即便是这样学校师资力量仍然匮乏,老师们都身兼数职。但我尤为“得宠”,承蒙校长厚爱,语文,品德,美术,体育四门都“承包”给了我。一个星期的课程有一半都是我在上,常常是下课不等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坐稳就得再拿起课本奔赴下一个“战场”。如此高负荷的运转,不到一个月我的皮肤病就又犯了,而且咳嗽不止,整个冬天我走哪都能听到我的咳嗽声。异乡人的待遇我真是享受不起呢!
开学第一个星期,校长就给我上了一课。那天上体育课,做完体操孩子们自由活动,两个孩子互相推搡,一个把另外一个推倒在地碰到了嘴唇流出了血,我真是按倒葫芦起了瓢——顾了这头儿顾不上那头儿,又加上刚执教有些事不会处理,受伤的学生家一出校园门就是,我让一个同学把他送回了家,我留下来看守另外一些学生。结果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课后受伤学生的家长不明事理,来到学校就把推倒他孩子的学生又打了一顿。当即校长就开会给我这个异乡人一个下马威,当着众多教师的面教育我缺乏母爱,不懂得关心爱护学生如此种种……一个人的委屈只有自己懂,我不想做任何辩解!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一批批学生都转战到县城接受教育,乡镇上无论师资配备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都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全能发展,到后来学校的教师远多于学生,真正是保姆式一对一教学。教师走了一茬又一茬,我自家的孩子也日渐长大,需要母亲更多的关爱,作为异乡人我是该回到我自己的故乡了,这里毕竟不是我的家。而回到我家乡的唯一途径就是参加考试(跨市调动是非常难的)。于是我在教学生的同时自己也抓紧时间看教材,做了一套又一套的试卷,现在真的特别要感谢那时那个努力的自己,虽然那段时间是最难熬的,但是那个时候最充实,每一天都不曾辜负自己,最后也换来了我想要的结果。
我终于结束了异乡生活,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土,回到了父母的身边。不再是异乡人,不再离群索居,不再来回奔波……虽然我违背了自己的初心,不再扎根乡村教育,但只要自己有一颗奋斗的心,在哪里都会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