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尘》记录了陈年喜16年爆破生涯里发生的真实故事和像他一样喜欢文学创作的朋友们。像一部“中国爆破行业的十年革命史”。那是中国发展里程碑里艰难的一段,人们靠劳动和汗水换取生活的最低保障,像悬崖边一棵卖力生长的大树,将自己的根深深植入在坚硬里,与岩石对抗,哪怕血流成河。2016年,陈喜年因颈椎病被迫结束了这杀机四伏的岗位(爆破工),像战场上退伍的老兵,拖着残破的躯体缓缓归来。作者文笔凝练如老者,平静地讲述着一桩桩从底层渗透出真实的、血淋淋的案例。他前世一定是盛开在矿石里的一朵花,绽放荒野,与孤寂的长风作伴。
在生存的压力下,一群人前赴后继在死亡的边界线上讨生活。夹缝中求生,如水里的浮萍,身不由己。这是我第一次读到的关于矿山开采的书籍,揭开了那些散落在如繁星密集的矿口里辛苦工作者的神秘面纱。这本书是同事推荐给我的,书里的故事曾在他的家乡上演过,现在在我们工作的地方愈演愈烈。利益的爪牙将矿业老板的眼光引向了海外。那里群山环绕、矿产丰富,是一片未经雕琢的风水宝地。同样在金钱的趋势下,矿山开采者漂洋过海,走遍荒山野岭,跨越大江大河,在烟尘和轰鸣中谋生谋利。
炸药第一次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是我在水电站项目工作的时候。在工作群里的一则通知里,说明晚上施工放置的炸药数量,几点引爆,提醒远处居住的我们做好心理准备。我像看广告一样一划而过,从未上心过,也从未感受到过爆炸后的一丝颤动,他的威力成了山间流窜的风,来去无踪。
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的饱和,各大工程单位(央国企)纷纷转行,另谋生路。我们也一样拓展了矿山开采业,公司是缺少这部分人才的,为此投入大量钱财与高校合作开设矿山培训班,培养矿山专业人才。我的几个同事有幸加入了矿山开采培训班,常常听他们讲述关于爆破的知识,这对于我来说是新奇的。他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爆破、有的负责押运炸药、有的负责爆破后的现场勘探,谈说间似乎我们已经在操作现场了,紧张而激动。后来这些人有的转行去了银行工作,有的继续从事建筑业,有的还继续为公司矿山事业出谋划策。
再后来,我成了这里的见证者,与他们有着似有似无的联系。像陈年喜一样,在谋生的路上比他人多了一窍文学血脉,一直想把身边发生的事写出来,又苦于不知道从哪落笔,便读了此书。
我也有过不解,爆破工危险性那么大,即便是侥幸生存下来,不是落下一身病根,就是易患尘肺病,为何还有人从事这项工作。作者说因不知道能靠什么生存,除了爆破技术,身无长处。我不以为然,条条大路通罗马,总有一线生机。后来又一想,我们不一样为生活加班加点的工作,年纪轻轻颈椎病、高血压,这不也是一种变相的拿健康谋生存吗?以生命的代价去博取生存。一时间,我也成了一个失语者。愿世间没有苦难,愿我们都能平安健康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