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雪乌鸦」觉得特别的亲切,因为这个故事发生在无比熟悉的城市——哈尔滨,我的亲人和朋友都生活在那里,也许此刻的他们正在这个午后,安静地呼吸着夹杂冷气的春天。
很感谢迟子建,不仅写下很久之前的那场鼠疫,也记录了几十年前的城市样貌。
生活的路途不断迁徙,生命不断流亡,即便岁月的手从不留情,但城市永不老去,它年复一年像从不存在过那般存在于人们或死或生的记忆之中。
这本书里有我的故乡,我便总要比别人用的情深一点。
故事开篇于热闹的街头,大榆树下的小人物们在市井中过着各自的生活,车夫王春申走进了我们的视线,他在付家甸开个大通铺客栈,大老婆跟卖药的贩子勾搭在一起,小老婆跟宫里出来的太监过日子,两个女人控制着他的客栈,他赶马车赚点营生,是这个家庭里的局外人。
几日之后,大老婆的相好的当街死过去,看热闹的人们扒走他身上的衣服,最后警察来收的尸。
不日,王春申的大老婆也过世了,镇上相继也有其他的居民死去,且症状相同。
就这样,鼠疫带着死亡的气息,以不容置疑的姿态走到了人群中间。
那时的哈尔滨分三个区域,一边住着日本人,一边住着俄罗斯人,还有一边住着中国人。
同样是人,有的人命轻贱,有的却无比金贵。至少外国人的命,更像是人命。
道台压力倍增,当局派来了伍博士控制疫情,他鼓励人们戴口罩讲卫生,民众却并不买帐,鼠疫鼠疫,清掉老鼠岂不就能解决。
国外的专家们也来处理疫情,他们发生分歧,直到俄罗斯的专家由于不戴口罩被传染而亡,大家才意识到这鼠疫的可怕,人们接二连三死亡,王春申的儿子死了,小老婆也死了,他拉着马车一趟趟的往城外运尸体。在冰天雪地的死亡之城,唯一有生命力的动物就是乌鸦了。
新年,伍博士看着城外大批携带者病菌的人横尸遍野,痛下决心烧掉所有尸体。在刚刚从封建社会醒来的人们眼里,不让尸体入土为安,这是何等大的罪过,一个人若是不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如何能背负此等沉重。
好在鼠疫最终消散在城市不灭的存在中。
死亡带走了许多人,无辜的,有罪的,好的,不好的。这世间唯一的公平怕就是死亡了,它不计较你生前作恶劣迹斑斑,亦不计较你人见人爱善良无私,当它要带走你的时候,根本容不得分辨。
瘟疫来临,先是人人忌惮,闭门不出,而后又尽情狂欢,毫不在意,最后又恢复生活的原貌,风平浪静。
生活给了大人物重担,给了小人物苦痛,也给了所有人温情和美好。
粮店的女主人翟芳桂一再被命运捉弄,因父母信仰基督教而被烧了宅子家破人亡,投靠姑姑却被姑父卖去妓院,本以为被丈夫赎身能过上好日子却还是被逼着卖身,还好在最后的最后,丈夫在灾难之中陨灭,也带走了这颗心上的伤痕,在吃遍苦头之后终将眼泪熬成了脂粉,信仰基督教的俄罗斯鞋匠爱上了她,并给她真正的家。
这世界总有人虔诚地爱你,不管你曾经历什么,在他的眼里,你都只是一个需要呵护的灵魂。
故事中出现的第一个人——王春申爱上了俄罗斯的贵妇,贵妇同样死于瘟疫,每每想起美丽的她,他甚至都无法踏入妓院的门槛,他为那个从未得到的甚至不知他心意的人保守着自己的贞洁,邻居的寡妇算计了他的钱财虐待他的女儿杀死了他的黑马,他终于能奋起反抗女人,伸出巴掌打了她,带着女儿独自生活。
而我想全书中迟子建一定是偏爱于晴秀的,这是一个会做点心爱喝酒的且十分有才情的女人,她醉过三次。第一次她醉后说要买灯笼做鸟笼专养天上的鸟,改了傅家烧锅的对联,第二次在道台府她跟道台说我们都姓于应该是亲戚,改了道台府的楹联,第三次她的丈夫和儿子都死了,她终于大哭了一场,「万木皆春色,唯我枝头泪」,清明那日看着眼前的纸钱她说,春日里的下的是黑雪。我觉得这个女人简直可爱的炸了,怪不得商号的傅百川爱上了她。
傅百川在鼠疫一心赤诚,为解救苦难中的人中散尽家财,如此有情有义之人也是断然不能抛弃自己已疯了的妻子的。
有些人只能默默的爱着。
其他的人物,我不一一写下去了。
…….
命运在每个人身上都加诸了,爱和孤独。
孤独让人渴求爱,爱让人保有孤独。正如雪后一切茫茫白得干净,唯有乌鸦飞过留下黑压压的生命痕迹。
我从不认为这是悲剧,也并非匆匆收尾。
生活向来如此这般戛然而止,或是呼啸而来,你我都不能幸免生命对于活着本身的追问和不解,然而,总有一个地方是归途,那里有关于所有爱的记忆,虚幻也好,真实也罢,那是你出发的地方,也是你终将回去的地方,是故乡,是爱,是存在。
迟子建文风既有娓娓道来的温情,也有不失敏锐的思考,冰天雪地既让人清冷也让人无比热情。
这便是一片土地能存放在人骨头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