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本科毕业之后工作过两年,然后又在工作的第二年考研重返学校。这个考研跟你们所经历过的考研没有任何区别,唯一不同的是我白天上班,晚上才能抽出时间复习。可能因为是大四经历过一次考研,对考研有所了解了,多少积累了点经验。另外就是我的数学和英语都很不错,基本不用花很多时间复习,所以使得我在职考研成为可能。
为什么非得在职考而不是辞职考呢?大部分还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刚上班一年,我手上也没有多少存款,辞职的话意味着失去收入来源,手上的存款也要被全部耗尽。我想来想去觉得舍不得。另外,辞职考研也意味着我会离开那时所在的城市广州,回到考研目标院校武汉去租房子,毕竟武汉的房子还是便宜一点,生活成本也会低一些。但这也意味着我的生活要发生很大的变动,在广州,一切都很稳定,有房子住,有工作,有收入;而回武汉意味着要重新找房,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生活的一切都将围着考研转。反复思考之后我决定留在广州,一边工作一边复习。
其实那时候工作得好好的,为什么非得考研呢?我觉得还是因为大四那次考研失败让自己心有不甘,再加上我的大部分同学们都在国内外深造,而我的工作虽轻松待遇也还不错,但没什么发展前景。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非常值得一提,我那时候单身,二十二三岁的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其实心里已经隐隐有了点大龄单身女青年的焦虑。其实那个年纪放到现在也就是96,97的小姑娘,不知道我那时为何那么有危机感。大学期间没谈过恋爱,对我来说多少是种遗憾。所以考研的一个私心是,想回到学校,找个男朋友,谈一场校园恋爱。
现在回想起来,上班的那几年,我心里虽迷茫,但还是很有规划的。我不是盲目地要考研,我的目标很明确:一,通过考研改善学历,掌握更多技能,以期在未来找到更好的工作;二,回学校找个男朋友,解决一下个人问题。私以为第二个目标对我来说一点都不比第一个目标不重要。我了解我自己,我向往爱情,对婚姻有期待,我人生的幸福大部分将会取决与此,所以为此去付出努力一点也不比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争取更好的职业发展来得不重要。
所以,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点我的感悟: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哪怕这只是你一个人想要的,甚至这都不是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也值得你自己去为此付出努力,而且也不必在乎别人怎么看。这是我这些年里感触越来越深的一点。如果你想考研,或者去做任何事情,即便是出于别人不理解的目的,也值得你去做。当然,前提是你自己一定要想清楚。
但生活不会总是按照你计划的那样进行,它有时候甚至会给你惊喜。我也是没想到在考研的过程中我就遇到了现在的老公,俩人一起携手走过了8年多,经历过彼此最一无所有的时刻,也开始一起享受生活的赠与。生活有时候就是爱跟人开玩笑,你才刚下定决心去做某件事情,它就一下子把成功的果实送到你面前了。
在职考研非常顺利,我考出了近400的分数。在办公室的电脑前查到这个分数,赶紧跑到楼道去跟男朋友分享这个好消息。我掩饰不住的喜悦惊到了路过的同事,于是立马收敛起来,但心里还是开心地要尖叫。
重返校园,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一定要趁这几年多读点书,多学点东西。那时候我并没有出国读书的想法,心里想的还是毕业之后找到一份更有前景的工作,但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在学业方面以未来要做研究的标准要求自己。第一次跟研究生导师聊天,他看中了我的数学背景,认为我有做科研的潜力,于是劝说我研究生毕业后留校读博。我当时很坦诚地对导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暂时没有读博的打算,但这几年里我一定会好好读书,好好做研究。导师听了叹了口气:我见过的学生多了,基本上不打算读博的学生读研的几年都是混过去的,没有一个好好学的。言外之意是,他对我的说法并不相信。我也没有做任何辩解,我相信我的行动能够证明一切。
我确实没有食言。9月刚开学我便成天泡在图书馆,读导师研究方向的专业书,读每周一次的组会上要讨论的学术文献,每一天的时间我都不曾浪费。我的导师是以严厉著称的,他学术做的很好,对学生的要求也高,都是批评为主,很少会有表扬。他还要求我们每个月都写一次学习笔记交给他,学习笔记内容包括自己读的书和文献,以及自己对某个研究课题的感悟。我第一次写的学习笔记就得到了他的表扬,他在QQ群里把我的笔记分享给大家,并且让大家都以我为榜样。这样的行为对于我的导师来说是非常罕见的,确实在我研究生3年的学习生涯里也没见过他如此表扬一个人。当时博士师兄师姐们纷纷问我,你是不是打算读博呀?好像大家都有这样的观念,如果不是打算读博,学得这么认真干嘛?
很多人读研都是为了一个名校研究生的名头,这个自然是很重要的,但同时我觉得我们还得利用好这几年的校园时光,好好读书,学好专业课,不辜负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因为这是作为一个学生最能把握好的东西,谁知道将来会怎样?把握好眼前永远很重要。
所以,在一两年后,当我发现还是想出国读博的时候,我发现我早已默默地为此打好了基础。我已经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文章,手上还有两篇文章在投。这几年的研究生时光里我读了很多的专业书和英文文献,对专业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博士申请跟硕士申请不一样,博士申请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跟有意向的导师主动交流自己的研究,俗称“套磁”。然而在跟导师交流时要言之有物,自己肚子里肯定要有点货。当然,除此之外,我的口语还要足够好,要不然跟导师Skype交流的时候会有障碍。而学好英语,可以算是我研究生阶段提升自己的另一个重点了。
我一直算英语学得不错的,但也都仅限于应试,口语一直是硬伤。研究生期间第一次萌生出要练好英语口语的想法,其实也是有一个契机的。那是一次跟朋友在西安旅行,我们正在城墙上散步,迎面走来两个歪果仁向我们问路,我俩结结巴巴地说了半天,我突然发现自己怎么连最简单的go long this way and you will find the exit on your right这种表达都说不出来了。当时就觉得很挫败,自己好歹是个名校研究生,也算是人群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了,连给国际友人指个路都磕磕绊绊的,实在不应该。还有一点懊恼的是,如果英语足够好,说不定可以有更多的交流,说不定还能交个朋友什么的呢!
那次旅行回来之后我就下定决心要练好英语口语了。其实那时候依然还没有出国的打算,只是觉得在学校时间那么充裕,应该利用这样的时间提升一下个人技能,有些事情如果在学校都没时间做,那么走向社会之后只会更找不到时间。
然而一开始对于如何练口语这件事情我也是一头雾水。正在这时我发现了学校附近有个做口语培训的小机构,于是决定去试一试。幸运的是这个小机构非常靠谱,虽然它的培训重点主要在于口音模仿,但几个月的学习还是帮我打开了了学习英语口语的大门。有了这个基础,我发现我可以不用再借助外力,而是利用在培训班里学到的一些练习方法自己去学了。后来我又积极去参加学校的英语角,成为学校附近一家有外国人的英语俱乐部的常客,每周都要去跟他们聊几次,同时我也不放弃自己私底下的练习,英语口语在那段时间有了很大的提升。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出国留学的想法也渐渐清晰起来。利用研二暑假的时间,我考了雅思和GMAT,然后开始联系导师。由于我的研究做的还可以,雅思和GMAT成绩也不错,口语也很流利,整个申请过程都很顺利。后来导师还邀请我去荷兰做一个campus visit,给我报销机票酒店等所有费用。这对当时的我来说真是个巨大的惊喜,要知道在那个时候我还飞机都没坐过,更不用说飞国际长途了,而且还有人给我出钱!
于是我一个人飞去荷兰visit了三天,见了系里的许多教授,并且都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还跟系里的老师同学们一起吃饭,系里的师兄师姐带我参观校园。整个旅程非常圆满,我也度过了紧张与兴奋并存的三天。
从荷兰回来后不久就收到了导师给我发的口头offer,大概一个月以后才收到系里的正是offer,因为系里要走流程的。可以说我的导师早早就给我吃了定心丸,比官方时间提前一个月就告知我结果了。
至此,我的研究生阶段算是有个圆满的结果了。回顾研究生三年,我觉得我主要是把握好了恋爱,学业,英语这三项。研究生读完后,我变得更自信了,而且客观上在各方面也更有竞争力了,跟之前的我完全不一样。我可以很有底气地说出:研究生三年的时间我确实没有浪费。
当然,研究生阶段宝贵的三年,依个人目标不同还有许多提升自己的方式,比如减肥变美,比如考证,比如学习某个技能,比如通过旅行增长见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然后一步一步去实行就好了。如果暂时不知道未来要做什么,那就把握好眼前,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要浪费时间。只要努力着,继续着,总有一天那些东西会派上用场。
结尾送给大家乔布斯的一段话,也算是给这篇文章做一个最完美的注解了: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 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
公众号:Stella的学习笔记(ID:stellaphd),专注个人成长/思维养成/英语学习/留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