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一·一二】
讬冢宰庸,字师健,作江宁方伯时,潘明府涵,极言公风雅,强余入谒。果一见如平生欢。读其《送人赴陕》诗云:“潞河氷合悲风生,欲曙不曙鸟飞鸣。寒山历历路不尽,班马萧萧君独行。公孙阁下正延士,博望关西方用兵。此去知君未即返,月明空有相思情。”音节可爱。遂献公二律,前四句云:“七十神仙海鹤姿,六年人悔见公迟。学穷宋理谈偏妙,诗合唐音自不知。”次日,公过访随园。坐定,忽正色曰:“吾欲借君一贵重之物,未知肯否”余愕然,问何物。公笑出袖中和韵诗,第二句仍是“六年人悔见公迟”七字耳。彼此冁然。两人诗都遗失。余只记押“心”字韵。尹相国和云:“若非元老怜才意,争动闲云出岫心”
讬庸,(?—1773年),富察氏,字师健,号瞻园。清满洲镶黄旗人。雍正四年(1726)由笔帖式授户部主事。以曾祖吉勒塔巴军功袭二等轻车都尉。乾隆二十五年(1760)任江宁布政使,后调广东布政使,署广西巡抚,有政声。坐事夺职,复起用,三十四年(1769)迁吏部尚书。三十八年(1773)卒,谥诚毅。有《瞻园诗钞》。
冢宰,音zhǒng zǎi,古代官名,即太宰。殷商置,位次三公,为六卿之首;明清时为吏部尚书的尊称。《论语·宪问》:“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冢宰为内朝主宰。在《周礼》中作为天官,成为六卿之首,总管全国大事。郑玄注:“变冢言大,进退异名也。百官总焉,则谓之冢,列职于王,则称大。冢,大之上也。山顶曰冢。”春秋时以冢宰为执政之美称。《尚书》:“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明史·职官志一》:“(吏部)尚书掌天下官吏选授、封勋、考课之政令,以甄别人才,赞天子治。盖古冢宰之职,视五部为特重。”故明清时称吏部尚书为冢宰。
潘涵(生卒年不详),浙江钱塘人。乾隆十三年(1748),以苏州府通判,署任南汇县知县一职。不三月而清历年未结之案,盐贾有馈赠、贿赂者,严词拒绝。离职之日,县里民众焚香泣送。见《南汇县新志稿》(宦绩)
潞河,一般指北运河。北运河,海河的支流之一,干流通州区至天津也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段。古称白河、沽水和潞河等。其上游为温榆河,源于军都山南麓,自西北而东南,至通州北关与通惠河相汇合后始称北运河。发源于北京市昌平区及海淀区一带。向南流入通州区,在通州区北关上游称做温榆河。然后流经河北省香河县、天津市武清区、在天津市大红桥汇入海河。自源头算,全河长238公里。干流(即航运干线)自通州北关算,全长148公里。清以前,北运河是南北漕运重要河段,曾盛极一时。作为北运河的起点,通州区(原通县)古称潞州,故北运河潞州以下古称潞水,又其为漕运所经,故称北运河。
氷,音bīng。同“冰”字。《康熙字典》俗冰字。
班马,音bān mǎ,意思是离群的马。出自《左传·襄公十八年》:邢伯告中行伯曰:“有班马之声,齐师其遁。”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失群班马,迷轮乱辙。”唐·李白《送友人》诗:“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公孙阁,典故,即“东阁招贤”。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年青时担任狱吏,40多岁才开始研读《春秋公羊传》。60岁时,被汉武帝招为博士。元朔年间被武帝任命为丞相,封平津侯。当时汉武帝正想建功立业,常让各地举荐人材。公孙弘想到自己原来不过是平民百姓,不过几年时间,就担任丞相并封侯。于是,他修建宾馆,打开东向小门,招纳四方贤士,共商治国大计。后以此典咏丞相大开言路,招揽人材。《汉书·公孙弘传》:“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馆,开东閤以延贤人。”王先谦补注引姚鼐曰:“此閤是小门,不以贤者为吏属,别开门延之。”“閤”,通“阁”,故称“东阁招贤”。唐·刘长卿《汉阳献李相公》:“几人犹忆公孙阁,百口曾乘范蠡船。”
博望关,音bó wàng guān。古关隘名。在今河南省内黄县。《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五十七》:博望关,在内黄县东南博望冈上,接卫辉府汲县界。按诗题《送人赴陕》亦可推知作者意指该处。
冁然,音chǎn rán,意思是高兴的笑。《庄子·达生》:“桓公冁然而笑。”
尹相国,或指尹继善。
争动,意思是怎么动。争,在文言文中可以表示疑问或感叹,相当于“怎么”。白居易《题峡中石上》诗:“诚知老去风情少,见此争无一句诗?”清·纳兰性德《秋千索·渌水亭春望》词:“药阑携手销魂侣,争不记看承人处?”
(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