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都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什么说最近几年,因为这个项目从2015年启动,先是猛熬4个月,之后陆陆续续不断调整,直至昨天刚过建设部审查会。
回想一路走来收获颇丰,但是需要思考的内容也非常多。有些收获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说来与大家交流。
提高认知。在做这次规划时,首先应该大量收集同类型既是世界遗产地又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项目案例,当然可能没有完全同类型项目,但找类似项目也可以。至少要找10余个已审批或较成功的案例,这样在做项目的时候,脑子里能清晰的知道重点在哪里。拓展开来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或项目,应该先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与精英思想接轨。否则,一些“前行者或精英”提出的意见你都理解不了,更别说按意见调整。虽然说这种做法可能前期会慢一些,但是整体来看效率会高很多,会减少反复试错反复调整的次数。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这一点上容易出现几个“坑”。第一个坑,就是有人会说我是这个行业的老专家不需要参考,拿来就可以做。其实老专家经验会丰富一些,但有个问题是,世界日新月异,法规不断更新,时代不断进步,同样的项目一年前这种方法做可以,一年后或许就要用新手段了。可以说:人的认知每天都要更新,因为世界每天都在变。第二个坑,就是时间紧,项目重,要赶紧扑在项目上。当把项目理顺,把清后,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没想象的那么紧、重。任何事情再复杂,也有最核心的东西。(极端一些的说法,任何事情都可以回归到老子的“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这个最核心的东西需要的就是你能否识别出什么是最核心的东西,对最核心的东西怎么对待。如果是没有对认知的提升,只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下,一味盲目前行,势必造成反复试错,反复调整,导致重复工作。这也是工作效率低的原因之一。
学会管理。做项目除技术之外,管理也相当重要。而管理与认知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管理最核心就是抓重点。抓住重点就不会主次颠倒,把时间用在不必要的部分。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就是这个道理。而当项目组人员庞杂时,就需要抓关键的人,把认知传输给关键的一个人,就很容易拿下一片人。当然,抓“重点”、抓“关键的人”,又需要自身认知的提高才能做到。
在这里有一个坑,就是把时间计划安排好,交给关键的人带领大家去执行,要求务必按要求完成。其实看似没有问题,但对“关键的人”来说,有点不仗义,“问题”只不过是推给了“关键的人”,且最终项目没能达到预期效果,“问题”最终会又回来的。解决方法还是回到认知的提高上,把“提高后的认知”传输给“关键的人”,这样做或许会提前解决很多问题。
工作中常问自己:“问题的重点在哪、怎么样快速解决、如果只有一半的时间我会怎么解决”,或许会帮助你提高工作效率。
七天一文章、七天一主线、七天一探寻、七天一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