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节 指引与标志
对于指引,有这样一些例子,如:在红绿灯上,黄灯是作为对红灯的指引而存在。高速上的路标或服务区的指示牌具有指引作用,因为它们都使其他的存在者与你提前照面。
标志是体现了用具的用具性,标志需要触目才能进入我们的因缘世界。例如:走在路上,遇到红绿灯,红绿灯以触目的方式进入我们的因缘世界。而一个从未见过红绿灯的此在,则不可能对红绿灯触目。
操劳是指我牵起了一个关系世界。而上手状态是指在此在的因缘世界建立起了关系。例如:我用锤子钉东西,锤子处于上手状态,那它就进入到我的因缘世界;而这时,我想钉一个订书钉,用随手拿起我的手机,钉了两下,这时我的手机在我手中处于上手状态,不管它之前的用具性是怎样,它这次发挥了它的另一种用具性,也进入到我的因缘世界。
油作为一种用具,可以用于炒菜,但如果为了利益最大化,使工具理性化,使用地沟油来炒菜,这就变成了一种唯利是图,是物化的世界。在教育上也是如此,如把孩子当成了考试的工具。
第十八节 因缘与意蕴,世界之为世界
何为缘?让用具的何所用显现出来就是何所缘。如我们用锤子敲钉子,而有缘;房屋呈现出它的防风避雨的功能,而有缘。了却因缘,所谓的了却是让一个存在者如其所示的显现它的上手状态,进入到因缘世界,就是了却因缘。如:杜甫的房屋因为不具备防风避雨的功能,所以就没有了却因缘;红绿灯正常的发挥指引功能是了却因缘,坏了是不能了却因缘。
因缘世界里的存在者具有在先性,如锤子的功能是锤钉子是在先的;手机在遇到歹徒时,可以作为锤子,这是发挥了此在的可能性;苹果被吃了是了却因缘,但对牛顿来说,他拓展了他作为此在的可能性,发现了万有引力,创造了新的因缘世界。
我们常常习惯于以线性思维或形式逻辑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因为我们总想在我们所生活在的平均世界中去找那个最好的。而海德格尔推崇递归逻辑,要从多个点,整体去看。他先揭示了日常世界的状态,尽量避免价值判断,如果丧失掉可能性就成为庸常的状态。
因为此在的“向来我属”性,所以我们作为此在,关注的是此在在自己的世界里处于的上手状态。但不能为“如其所示”下一个定义,例如:如果我们说学生成绩好,就是他们如其所示的显现,那这是一种流俗的说法。像比尔.盖茨这样半途从大学退学的,也是一种如其所示的显现了他自己的状态,也可以说是在他的世界里处于上手状态。所以如其所示要关注是在此在自己的世界内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