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助教参加了06期分身术训练营,曾经两次组团报名都没成功的训练营。
当助教和当学员目的不一样,感受也就不一样,我简单总结一下我碰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
碰到的问题
在这里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有压力,怕大家提的问题自己答不上来,怕不能很好的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等等。
然而进到助教群不久,就看到了支燕放出来的幕布(硬广)链接,里面竟然是关于做助教的操!作!手!册!如此的强大,知识管理做得好也就是这样了。
在这个操作手册(也可以说是经验分享)里面,第一条就说到
首先需要更全面的认清助教这个身份下的职责
其中第二条职责是:
助教不是精准答疑者,助教最主要的职责是鼓励学员,引导学员。
瞬间觉得定位清晰而且压力小了。
于是,当群里有伙伴称我为荞米老师的时候,我赶紧跳出来说:我不是老师,我是陪伴大家完成这次训练营的学姐。就像我们在大学里的助教一样,都是上研究生的学长学姐担任的。之后就有伙伴称我为荞米学姐了,不知道这样是不是会让大家也觉得轻松一点。
碰到的第二个问题是有小伙伴不能全情投入,作业完成的比较敷衍。
考虑到要发挥组长的作用,我没有直接联系这个小伙伴,而是跟他的组长沟通了一下,原来是因为一直在外面出差,太忙了。于是我就只在他的作业下面留留言,给予关注。
每个人都有当下最重要最紧急的任务,他也是不止报了一次才报成功的,所以才会让课程和出差冲突了,导致时间不够用的吧。已经有组长在积极督促,我觉得作为助教,就顺其自然好一点,积极主动不是靠别人强加的,而是来自内在的动力。其实比起敷衍完成任务,倒不如放一放,等有时间了再好好听课,好好消化,毕竟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作业,而是学习本身。
关于小组积极性的调动
关于这个训练的微信群有三个:大群,只用来发通知,禁言模式;助教群;我带的两个小组的学员的联合群。
助教群从一开始就非常热闹,而我那两个驵的学员群是相对安静的,大家忙于接任务完成任务,连破冰都没能把场子热起来,各自介绍,几乎零交流。也许他们在自己小群聊得欢呢,我尽力积极给予回应,这样就好。
后来在助教群看到巴比发来的他们学员群的聊天记录,确实羡慕没有嫉妒。于是把聊天记录转到自己群里,即使大家不讨论起来,至少可以看看别的组的讨论,也是有启发和帮助的。然而这一招并不太管用,好久以后有小伙伴提议大家先听了课,晚上9点集中起来讨论。
到了晚上,到点了,木有人说话。后来偶尔有一两个人发言,讨论是没有的。为了讨论而讨论,果然是不行的。
然后到了第二天,群里突然有了热烈的讨论,这源自于墨暄的一个问题:
到底什么是小我,如何界定。
讨论告一段落时,还有没有参与进来的小伙伴提议还是集中一个时间进行讨论。这一次的约定有了结果,晚上我哄娃睡觉没有时间,他们自己在群里讨论了好一会。事后回看聊天记录,大概我在的话,能让这次讨论更持久一些。
复盘一下这个过程,总结如下
助教群很热闹,一是因为有几个非常活跃的助教,二是因为这几个助教彼此很熟悉,三是大家问题也多,有问题就有话题。
要想很好的调动大家积极性,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主要是让大家能讨论起来,讨论的过程会让大家思维活跃起来,能够讨论出很多新的东西,也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而要讨论起来的关键,是要有问题和话题的引导,单纯说要讨论是讨论不起来的,就跟两个人一见面就说要做最好的朋友,这不是耍流氓吗,最好的朋友是一点点相处出来的。
所以,作为助教提前准备几个具有讨论性的问题,在适当时机往群里丢。同时也引导大家把问题提到群里来,一起聊。
当讨论的质量高的时候,大家的作业也有素材,也可能提升大家作业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