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心怀梦想,从教四十载
前面,我用六章的篇幅,回忆性地介绍了我的大学生涯。我相信,读这些文字,读者能从中窥见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与大学的内部风貌。
本章将概括性地记录我的从教经历。
前不久,一位朋友听我讲了从华东师大毕业时的经历后,曾问我:你既然有这样的遭遇,有没有想过离开这个国家,到国外去发展?我想以这章回忆录,作为我对她上述问题的正式答复。
一、两件往事与我的职业理想
在上海华东师大后读书期间,我曾遇到两件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这两件小事,对我来说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我的职业理想,也由此形成。
一件事是:在进校后不久的一次新生大会上,一位副校长告诉我们,他曾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数据,为我们学生算过一笔账,结果出人意料。他告诉我们国家平均每年为我们学校划拨多少经费,学校平均每年为国家培养多少毕业生,平均每个在校生耗费其中的多少经费,中国每一个工人、农民平均每天获得多少收入,由此推算出的结论是:我们华东师大的一个学生,在华东师大读书期间,需要200个普通工人或农民才能养活。听到这里,我仿佛看到身边由200个工人农民排成的长长的队伍,为了供我读书,他们需要日复一日地辛勤劳作。我的额头上瞬间渗出汗珠。我暗暗下定决心:毕业后一定要辛勤工作,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报答培养我养育我的父老乡亲。
另一件事是:进校后不久,学校组织我们观看记录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的纪录片。当我在第一章《东方的曙光》中看到中国港口上负重挪步而行的码头工人遭到外国监工皮鞭毒打的镜头时,骤起的悲愤袭上心头。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使我感受到沉重的打击与污辱,成串的泪水涌了出来。
经历过这两件事后,我有了以下想法:我们这些由国家培养,由普通百姓养育的大学生,应当为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崛起而付出自己的毕生精力。在此基础上,我打定主意:既然我原来是教师,既然我有从教基础与特长,既然华东师大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大中专院校培养教育科学领域的专任教师,我学成后就凭着自己的专业特长,在三尺讲台上努力工作吧,以此报答培养我的国家和养育我的父老乡亲,为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崛起、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十年左右的时光过去了。如今的我,每当观察到国家的日益强大,察觉到老百姓基本素质的明显提高,心中总是荡漾着满满的自豪与快慰。理智与常识告诉我:国家的强大,国民素质的提升,离不开千千万万人民教师的辛勤劳动。我的贡献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即使微不足道,也足以让我自豪、快慰。
二、悉心从教四十年
我的从教经历如下:
1.1976年下半年,在中师当工农兵学员期间,曾去如东县新店乡的中心小学——利群小学实习。在这所小学,我当了半年实习老师。此小学属于“戴帽子”小学(即设有初中班)。实习期间,我教初中部一个班的语文、数学与体育,兼做这个班的班主任。学生数约40多人。此外,也曾教过此校的一个小学班。曾上示范性实习公开课。实习成绩为优秀。
2.1977年下半年,中师毕业后的我,在如东县中当了半年初中语文教师,兼教历史,并当班主任。在这里,我教过三个班,学生数约140人。
3.1978年初,被调离县中后,我在如东县童店中学当了一年半高中语文教师,主教高中毕业班的语文,兼教毕业班的政治,还兼教文科毕业班的历史与地理,同时兼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在这里,我教过的学生约200人;其中约40多人考取大学。由于高考成绩出类拔萃,高考录取率远胜县中,童店中学被评为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原校长获提拔,调任区中学校长;原高中毕业班四位任课教师,一人调任一所新建学校的校长,一人调任县中副教导主任,我则考取华东师大,离开了这所盛极一时的乡村中学,剩下的一位老数学教师,因年龄较大且无心做官,未有调动。
4.在华东师大读书期间(1979年至1983年),我曾在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小学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法”实习,时间约1个月,主教小学语文,协助做班主任工作。学生数约40多人。也曾上示范性实习公开课。实习成绩仍然是优秀。
5.在华东师大读书期间,我还曾在上海市安亭师范学校实习,时长半年,教教育学,协助做班主任工作。学生数约40多人。同样上过示范性实习公开课,实习成绩还是优秀。
6.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我在如东县教师进修学校任教3年,主教教育学,兼教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并曾作过数场讲座或学术报告。学生或听众人数约1000多人。在他们中间,有民办转公办的教师“内招班”学员,有接受在职进修的学校行政干部,有参与轮训或专职进修的普通教师或骨干教师,也有来听讲座或学术报告的一线教师与学校行政人员。
在这里,我曾帮助一位正在考南京师大教育学本科函授生的同事学习与复习教育学。这位同事后来不但成为南京师大的教育学本科函授生,后来还成长为南京师大颇有名望的教育学教授。
7.1986年暑期,我调到母校如皋师范学校任教。这所学校是我国中师界的名校,是受到国家教委特别表彰的师范学校,也是江苏省最著名的师范学校之一。学校创立于1902年,是我国第一所公立师范学校;中国最著名的教育类工具书《教育大辞典》设有“如皋师范学校”条目。
1986至1994年,我在如皋师范学校当了8年中师教师,主教中师系列普师班、文科班、理科班、英语班、特师班等班级的教育学,兼教心理学并兼任实习指导老师,且当过一个中师班的班主任。这期间,我教过的学生大约有40个班,学生数1800人左右。在英语班上教育学课时,我曾尝试用英语讲授教育学。
8. 1994年起,如皋师范学校开始办大专班,后又正式升格为高等师范学校,兼挂江苏教育学院分院校牌,再后来这所学校与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合并重组为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4年暑假后至2018年6月这24年,我一直在高师班任教,主教本校大专班与南通大学本科函授班的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与本校大专班的课程设计与评价,并兼教过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班级管理等多门课程。
在此期间,我兼教过专升本考试复习班的教育学;在我任教期间,我校学生的教育学心理学(两科合为一个考试科目)考试成绩,曾获全省第一名殊荣。
在此期间,我曾指导过大约30多位大学生的毕业论文。
在此期间,我曾应邀为本校学生、本校教师、本省中师界、高师界教师、小学教师,作过数场专题讲座。
以上是我与首届大专班三位学生的合影。左一为宋新玉同学,她当时已是本地的播音明星,后成长为企业家与幼教专家。左二为邱元同学,他后来成长为海安市初等教育界的名师。右一是徐彩霞同学,她当时已是小有名气的晚会主持人与舞蹈明星,现为南通市区初等教育界的名师。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历史原因,加上招生时把关严格,这届大专生的实际水平,是超过普通大学本科生的。这届学生后来的发展,也远远好于普通大学本科生。
大约45岁左右时,我被提拔为校科研处的副处长,后又长期担任该处处长。由于学校对行政人员任教的课时数有一定限制,在这24年中,我教过的学生大约只有80多个班,学生数约3800人左右,做讲座时的听众,大约有2000多人。二者合计,约6000人左右。
上图说明:我作为教师代表,在学生毕业典礼上发言(左二是校长陆志平先生,右二是已故教务长梅仁蕊先生)
2010年,我获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育学教授任职资格。
2013年开始,我受命主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的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并主讲此课程。此课程的课程资源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验收前,全套课程资源曾先在高等教育出版社所设网站试运行;通过验收,被教育部确认为“国家级精品资源课”后,全套课程资源又在教育部“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所在网站“爱课程网”正式上线。
在我退休前夕的感恩节,我收到一份来自所教班级的节日礼品及一封附信:
2014年下半年,已达退休年龄的我,由于负责开发并主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不得不推迟退休。
推迟三年多后,2017年年底,我终于拿到退休证书。
离开工作岗位前夕,校长朱月萍女士专门找我谈话。谈话中,朱校长告诉我,南通人事局有一条规定,高级专家由于工作需要推迟退休,最多只能推迟三年,因此学校不得不十分遗憾地为我办理了退休手续。朱校长还说,如果身体条件许可,希望我退休后不要离开教学岗位,以便使更多学生由此受益。
2018年6月,指导完8位学生的毕业论文后,我完全退出工作岗位。
回首此生,我从22周岁开始当教师,至64周岁退休,当教师的实际时间为近40年。
我在实体课堂教过的学生,大约为一万名左右。但我主讲的“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属于在线共享课程,因而我不知道自己通过网络授课,教过多少学生。
如今,满头白发的我,每当遇到当年的学生,或得知他们的事业成就,总是非常开心。
写毕于2018年6月30日
改定于2021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