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让是个刺客,司马迁写的刺客列传就有他。“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话就是豫让同志说的。
春秋末年,晋国国君权威尽失,巨室大族左右朝政,并相互攻击,文斗武斗齐上,阴谋阳略尽出。主政的智瑶联合韩、魏两家进攻赵襄子。结果在晋阳之战中,韩、魏、赵反过来联合攻击惹了众怒的智氏,杀了智瑶,分了智氏的地盘。
赵襄子和智伯有宿仇,就用智伯的颅骨上了漆,做成酒器。
这个消息被智伯原来的家臣豫让听到了,说,士为知己者死,不然灵魂不安,发誓要为智伯报仇。
第一次,他装成给赵襄子家厕所糊泥巴的人,想乘赵襄子上厕所的时候杀了他。
赵襄子上厕所时,忽然心中警惕,就问,糊墙的人是谁,于是当场抓住了身怀利器的豫让。刺客豫让的第一次行刺就这么窝囊的失败了。赵襄子问明情由,对手下说,豫让还算是一个义人,智伯无后,一个家臣能为他报仇,这也算是天下的贤人了啊。于是放了豫让。
豫让却不罢休,吃木炭把嗓子弄沙哑,全身涂漆装成是癞疤,弄清赵襄子出行规律,装成乞丐准备在途中击杀赵襄子。
朋友说:以你的才干,投到赵襄子门下肯定会被重用,接近他一样能杀了他,何必把自己弄成这幅鬼相样子。
豫让说,我若是投到赵襄子门下却又想杀他,就是有二心。我现在这样虽然更难实现目标,但是若能让天下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我的目的就达到了!(看出来了,豫让是有远大理想的好青年!)
不久赵襄子出行,豫让躲在桥下准备行刺。
这赵襄子如有神助,马到桥上受惊。
赵襄子断言,一定是豫让!
一番搜索,豫让被抓。刀锋未出,刺客豫让的第二次行刺又很窝囊的失败了。
赵襄子问豫让,你现在说要给智伯报仇,但以前你做过范氏和中行氏的家臣,他们被智伯灭的时候怎么没看你说要报仇啊。
豫让说:我在范氏、中行氏手下的时候,他待我不过是普通人而已,我自然是以普通人的方式来对待。而智伯以国士待我,所以我以国士的方式来报答他!
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赵襄子听了这句话,喟然而叹:豫先生,你为智伯报仇,忠义之名已经有了;而我放了你一次,也算对得住你了。这次我不会再放你了。
这就是国士豫让的故事,也是关于人格尊严的故事。
因为“国士遇之、国士报之”这句话,刺客豫让不再只是刺客,而是国士!
也因为这句话,我们看到尊严和信任的力量!
正因为智伯给予豫让的尊严和信任,才使得豫让愿意以死报之。
这个故事真实得还有遗迹留存,那个豫让准备刺杀赵襄子的桥,现在叫豫让桥。我没去过,有次起心想去看看,导游想了很久,说,没啥看的,就一座废桥,一块石碑,几棵柳树。
也许,豫让在很多人看来,以光明之手段,行刺客之侠义,真真是蠢得可以。
但国人鄙视的小日本却不这么看,田中芳树写到豫让时,说:“豫让这个人,也是刺客的一种典型,不为自己个人的利益,只是单纯地为了报恩,也算是一种独特的悲壮美学。”
(日本人对美学的理解,和时下国人真是大不同啊。这也是为什么老外在写《文明的冲突》时,要将日本的文明和中华文明是不归于同一类的原因之一——虽然包括很多日本文人和普通人在内,在不喜欢中国的同时却喜欢且认同中国历史文化)
这个故事还有后续:
豫让报仇不成,就请求赵襄子:我杀不了你,你就让我砍你的衣服吧,也好算是为智伯报仇了。
赵襄子准了,当场脱下外衣扔给豫让。
豫让拿着赵襄子的衣服,砍了三剑,说,我终于可以回报智伯了。于是自杀。
豫让的故事在赵国传开了,赵国的志士都为豫让的行为感动,为他的死而落泪。
类似的事,我想到的都和小日本相关,一个是杨靖宇死后,日本军人的鞠躬;一个是《亮剑》中日本兵为骑兵连的悲壮而默哀。
但切莫自豪,那只是一种激励将士死战的手段而已,并不表示日本人就如何的敬重对手了。就像这则故事的结尾,我只是深深地觉得赵襄子对屁民心理的精准把握,以及宣传手段的强悍!
此后,燕赵的死士悲歌,莫不赖此!
今天没有文末乱弹,想说的在文中已经一并说了。
还是老话,看过瘾了,点个赞,给个“喜欢”吧
我的其他文章:
《后方》一个关于抗战时期的万字短篇
《随笔》零碎的想法和感慨
《王宫的阴谋》长篇历史悬疑小说
《野史春秋》春秋人和事
《诗歌》我自以为是诗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