玮莲
叔本华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孤独到一定的程度方能敏于周遭变化,洞察世事人心。眼盲之人尤擅察觉物象的萌动,耳钝之人常能领略声音之细微,而当心灵可以免于繁杂的人情俗欲所扰时,自然能够生发出某种超然的悟性和气质。
活的纯粹清澈的人都是孤独的。
真正的文学艺术是与自己的抗争,人是社会的产物,与社会,与世俗等的抗争,归根结底是与自己的思想,灵魂的抗争,没有孤独不会有思想,没有思想便没有艺术。
读蒋老师的《孤独六讲》,让我再次感受到孤独的美。在蒋勋先生的《孤独六讲》中有这样一句话:“孤独的同义词是出走,从群体、类别、规范里走出去,需要对自我很诚实,也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孤独是一座花园,生命因孤独而美丽。因为孤独才去思考,才去探寻,有人寻得了读书,有人寻得了旅行,有人寻得了艺术,有人寻得了慈悲,有人寻得了乐善好施……生命在寻找中有了自己的意义,沉思幻出生命之美……。我寻得了一座花园——蒋勋老师,寻得了世间的大美,大爱……
最近跟随诗人、作家、画家,美学大师蒋勋老师再次感受了吴哥的美,《红楼梦》的美,孤独的美,走进了莫高窟的文化,中国的美术史,徜徉在美的世界里,处处透着佛性禅意,那些懵懂模糊不清的认知,经老师一讲,都是那样的通俗易懂,那样的生活化,那样的接地气。
世间若无泥沙,哪有水的清澈?我若一片坦荡,世界便是清澈。放下执念,培育身边的桃林……蒋老师讲《桃花源记》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学名篇,为什么?因为它没有任何道理,只是一个故事,但这个故事把很多世界都打开了。它很有象征性。桃花林的水源也是我们生命活水的来源,那个小口正是我们生命中要打开的洞口。只是平时我们把这个洞堵塞住了,根本不看它。老师说“坦荡得一如清水,就会看见美。”有人会说,那样坦荡的人,在这庸俗的尘世里如何生存,而蒋老师却活成了美的化身。还有丰子恺老先生如歌,如画,如禅的人生……我只是世间一微尘,我没有蒋老师和丰老先生的胸襟和博学,至少我可以仰慕着先生们去生活,沐浴在他们的光辉里,葆有生命纯粹的底色……
在《蒋勋说唐诗》一书里介绍了唐朝各个时期六位诗人及其作品。
“诗像一粒珍珠
唐代是诗的盛世
新绣罗裙两面红,一面狮子,一面龙
菩提萨埵与水到渠成
文学的内容与形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诗人的孤独感
游牧民族的华丽
唐诗里的残酷
侠的精神
唐朝是一场精神的戏”。
曹雪芹的十年红楼为一梦,字字是血,是生命的觉醒,是对每个生命的尊重,妙玉的修行,刘姥姥的智慧,王熙凤的众星拱月,宝玉的重情,林黛玉纯然的灵性等等,是女性的颂歌。一句“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不是结束,而是了然。
在《东汉春秋文化》中谈了东汉庶民快乐生活的艺术,庶民的快乐是孩子般的纯粹,劳动农忙之余,自编自演,载歌载舞的场景,再辛苦也不忘享受生命自在快乐的艺术,简单的大美,自我的释放。不同于文人官仕的艺术,快乐中总带有隐隐的伤感,质朴简单的快乐啊!
《汉镜》中我情牵于一面镜子,天地方圆,天为圆,地为方,一面镜子见宇宙,人不过宇宙的微尘,生命之渺小。一面镜子上的规矩,圆与方,镜子的四方雕有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蕴含了东汉时期的政治文化艺术思想,观镜,观己,观宇宙,人人要遵守宇宙法则,体现的又是汉代艺术追求的是共性的东西,人人遵守,宣扬的是一种安稳。有的镜子四周刻有:日有喜,宜酒食,常贵富,乐无事,处处体现着对生命的尊重,活,该是快乐的。
听蒋老师讲《金刚经》明白了“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诵经的意义就在于让大脑里那些飞速运行的念头停止下来,让心定下来;止念,心定,即所谓“定生慧”吧。拜佛其实拜的不是佛,而是我们自己。当我们低下头颅朝佛叩拜的时候,其实是在臣服于自己。当一个人可以完全臣服于自己,不再抗拒自己时,他便拥有了佛陀一样的智慧了吧。愿我们拥有更多的爱和智慧,好好地爱身边的人!爱一切有缘的人!爱万物生灵!
走近蒋老师就走进了美,他是一个美的化身,宇宙、生命、佛学、哲学、美学……,再深奥难懂的文化经蒋老师的讲解后都如聆听家常一样的质朴纯真,所有的风土人情文化最后展现在眼前的就是一个大美,美的纯粹,美的哲理,美出人生的态度和意义。从走进吴哥,莫高窟到红楼梦,再到东汉春秋文化,唐诗宋词……蒋老师给我的是一种精神的饕餮盛宴,活着如何践行生的意义。
蒋勋老师的美,美在他的日常琐碎,他的阅读,他的文学,他的历史,他的美术……他的人生感悟,他更多的东西,更多的作品,孤独六讲,吴哥窟之美,美的沉思,诗词的解读,《金刚经》的讲解等,岁月中的一切都沉淀成了美,正是他的艺术人生唤醒着世人对美的感知,孕育着人性的美,传承着这种美。他的作品和声音引导着我们打开一个个心结,教会我们怎么生活……
孤独给了我们独立思考和行走的时空,探寻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心里路程,沉思幻出生命的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