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上下班高峰期,熬夜做了一晚上PPT的你,好不容易上公交后可以眯一会,刚坐好却发现旁边站了位孕妇,孕妇还没说什么呢,旁边的人开腔了,这么大的男人了,孕妇在旁边还好意思自己坐啊。
好兄弟找你借钱,你手头也不宽裕,信用卡要还了,房租要交了,还有好几个份子等着随呢,刚一犹豫,便听见凉凉的一句:啊,果然有钱了对待钱和人的态度就不一样了啊。于是咬咬牙借了,哪怕自己接下来要吃半个月的泡面。在说好的还钱期限却发现,不见借钱人消息。
你年近30却未成家,父母亲友不断催促,当你表明我还没有准备好进入婚姻,不想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做不知道结局的事情时,总能听到身边各种关切的声音:你爸妈年龄这么大了,你忍心看着他们天天为你的终身大事烦恼吗?他们只是希望你能幸福。
其实说白了,这些人只是依照他们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要求其他不同的独立个体做出和他们一样的行为而已,更有甚者,他们只会督促和驱使别人去做他们本身想但不愿做的事。
这,就是道德绑架。
让我们来分解一下这个词,“道德”一词的存在目的在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与精神发展,并进而形成群体性的“宽容”、“理解”、以及“尊重”。而尊重一词本身就有尊重个体差异以及个人意愿等方面。
那么,当我不愿意去做一件并没有伤害别人的事情时,你扛着道德的大旗,却不尊重我的个人意愿,这件事,又是道德的吗?
归根结底就是说,我可以给,但你要不到不能指着鼻子骂我。
为什么我们说不能进行道德绑架呢?
因为每个人的标准不同,价值观也不同,你不能勉强别人去做别人不想做的事情。当然,这个事情也是分为是否是你享有的权利,以及你是否有应尽的义务。
比如说换座这个事,你花钱购买了高铁或者火车的乘坐权,并且你支付的钱是确保你能有一个属于你的座位,你也并没有伤害其他没有买到位置的人,那么这就是你完全能够自己决定的。
而比如插队这种事,每个人都公平地享有同等的购物权,也根据先来后到的规则进行排队,如果插队的话,就会损害其他人的利益,因为别人付出的时间成本更多。因此这就是真正值得批判的事情。
除此之外,你不是别人,你并不了解别人经历了什么,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一件在你看起来可有可无的小事,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原则性问题。况且除了心理原因,你也不知道别人当时的生理状况,所以,请放下你举起的大旗。
为什么道德绑架似乎在中国尤为严重呢?
那是因为中国在儒家文化的浸染下,长期处于以德治国的时期,而且中国人往往界限感并不分明,对于自我空间的保护较弱,这方面从父母进我们的房间似乎从来不用敲门就可见一斑。
界限感在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共识是:它是一种人我之间的心理边界,将他人与自我隔离开来。周冲对它的描述颇为准确,它是一种限制,也是一种保护,限制我们不要随意侵犯他人,同时保护我们不被打扰,每一个人都能独立生存。
回到道德绑架,正是界限感的缺失,让我们特别容易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评和指导别人应该怎么做,而从未想过,你的言语有没有侵犯到他人的正当权益。
不过近些时候,网络上再发起关于让座之类的事情的讨论时,人们已经不再是一面倒地倡议要尊老爱幼了,甚至有些地方也将老幼病残座位的名称改为爱心座了,这一切都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开始越来越关注个人的独立和自由意识。
最后,引用《焚天》的一句话作为结尾:以道德约束自身,为圣贤。以道德约束天下,为贼寇。